莼,莼菜
莼菜,又名马粟、水葵、马蹄草等,被誉称为21世纪的生态水生蔬菜。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中医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高血压、痈疽疔疮、丹毒、急性黄疸型肝炎、多种癌症患者,尤其适于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食用。
《中药大辞典》:莼
【出处】《别录》
【拼音名】Chún
【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马蹄草、缺盆草(《经验良方》),锦带(《纲目》),马粟草(《现代实用中药》)。
【原形态】莼菜(陆玑《诗疏》)
【性味】①《别录》:"甘,寒,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
①《别录》:"主消渴,热痹。"
③《唐本草》:"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为清羹,食之主胃气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
⑦《本草再新》:"疗百毒,清诸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作羹。外用:捣敷。
【注意】①陶弘景:"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噉。"
②《千金·食治》:"多食动痔病。"
③《本草拾遗》:"常食薄气,令关节急,嗜睡。"
④孟诜:"虽冷而补,热食之,亦壅气不下,甚损人胃及齿。不可多食,令人颜色恶。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损毛发。"
⑤《医林纂要》:"多食腹寒痛。"
【附方】①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录》)
②治数种疔疮:马蹄草、大膏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汇言》:"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②《本经逢原》:"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千金方》治热泻呕逆漏气,泽泻汤、麦门冬汤并用之,取其清胃皖之热逆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莼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Chún
【别名】茆、屏风、水葵、水芹、露葵、丝莼、瑰莼、马蹄草、缺盆草、锦带、马粟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5-7月采,洗净或沼泽地。
【性味】甘;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湿热痢疾;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作羹。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肠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导取,捣烂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录》)②治数种疔疮:马蹄草、大青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1.《别录》:主消渴,热痹。
3.《唐本草》: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为清羹,食之主胃气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
5.《日华子本草》: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解百药毒。
7.《本草再新》:疗百毒,清诸疮。
8.《本草汇言》: 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9.《本经逢原》: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千金方》治热泻呕逆漏气,泽泻汤、麦门冬汤并用之,取其清胃脘之热逆也。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