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摧毁一段婚姻,这么做就够了
作者:哒哒喵 编辑:何欣洋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牺牲感只能换来对方的亏欠感,是无法换来真爱的。而且时间久了,对方越感到亏欠,就越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01
只有先感受到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去爱别人
在综艺节目《新生日记2》里,主持人李艾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她说:“我那个时候特别拒绝大家跟我说当妈妈是伟大的,我不打算牺牲什么。”
不仅如此,她特别提到,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我想做”,而不是为他人而做。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的痛苦和压力,其实并不来自于外界,而是在我们心里有很多的“应该”和“不应该”。
我应该对家务任劳任怨,不然我就不是一个好妻子。
我应该百分百照顾好孩子,否则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我不应该提出需求,因为这样别人会不喜欢。
然而,当我们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肯定上时,很容易就会使彼此陷入到一种充满控制的虚假关系中。
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装爱的瓶子,只有当自己的瓶子满了,才会把爱倾注给别人。没错,一个人是不可能给予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的。
所以,只有当我们真正享受自己所做的事,真正因此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时,才是真正地爱自己,进而才可以真实地去爱别人。
02
一个人的价值 要建立在自我肯定上
前两天,杨天真因为在《令人心动的offer》里说了一段话,上了热搜。
她质问:“为什么人的价值,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实现?”
“人的价值应该是得到自己肯定的。”
“而我们的教育永远在说别人表现得多好。”
“牺牲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自愿且自我认为有价值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对于杨天真这个一直处在娱乐圈风口浪尖上的“金牌经纪人”而言,这段话无疑是肺腑之言。在为了治病而进行了部分胃切除手术后,杨天真活得通透了,她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别人消费她的身材,她索性就在直播间带货大码女装。
别人说她只会在幕后操作,她就从幕后走到台前,参加《脱口秀大会》各种段子脱口而出,赢得掌声一片。
杨天真的人生,就像按下了“重启键”,她找到了最舒服的状态。蒋勋先生曾借庄子的名言指出:“不要因为别人爱你,就觉得你的存在多一点意义;也不要因为别人不喜欢你,就觉得少一点存在的意义。只有这样,你的自我才是完整的。”
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建立在婚姻、孩子等外事外物上时,就相当于将自我桎梏在了囚笼之中。
看到杨天真通透豁达的模样,我却想起来一个跟她完全相反的女人——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很多观众说,只要她一出场,就会感到不寒而栗。
可以说,周春红是一个生活极度痛苦和压抑的女人。丈夫在婚姻中不忠,她主动和丈夫离了婚,把儿子的抚养权牢牢握在手中。但离婚多年,她无法原谅前夫的背叛,每当提起这段婚姻,她的委屈和怨愤都会在瞬间倾泻而出。她怨恨小三抢走了丈夫,咒骂丈夫是抛妻弃子的恶徒。她的负能量,在儿子面前丝毫没有收敛。
离婚后,她把所有的自我价值都与儿子捆绑在了一起。为了让儿子吃好喝好,经常从很远的地方赶回家,就为了给儿子做顿饭。面对拒绝喝牛奶的儿子,她崩溃到咆哮大哭,甚至逼着儿子喝下烫牛奶。
她为了儿子单身很久,即便后来相处的男友不断表决心,自己能照顾好她们母子俩,她也只能像做贼一般谈恋爱,因为她怕儿子接受不了。
最终,男友选择了放弃,而她则暗自委屈哭泣。
周春红自以为,为了爱的人牺牲了自我不断付出,会换来对方的幸福和感激。然而,自始至终不过是一种自我牺牲的感动罢了。
不得不说,周春红拼尽了全力,做了一个悲惨的女人。
自我牺牲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它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像周春红这样的女性其实有很多。
“要不是为了嫁给你,我会离我爸妈这么远吗?”
“自从和你在一起,我连大牌香水都没买过,就为省吃俭用过好日子。”
“还不是因为你,要不我早和你爸离婚了。”
牺牲者这些感动自我的告白,就像一把把钢刀一般,刺戳着对方的心。这种言语暴行没有痕迹,不见流血,但伤害力很大。
在任何一段感情中,不断自我牺牲的人,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好,可是,她们却不知道,这种付出对接受者来说,其实“一点也不好”。
一段好的感情,应该是彼此互相照亮,携手前行,而不是用牺牲感遮住双眼,将彼此拖入无底黑洞。
03
所有牺牲的背后都是以控制为目的的付出
作家亦舒曾在《喜宝》中写到:“我最怕别人为我牺牲,凡是用到这种字眼的人,事后都要后悔的,将来天天有一个人向我提着当年如何为我牺牲,我受不了。”
在一段婚姻中,不断付出、不断牺牲的人始终关注的,并不是对方到底需不需要,而是自己做得够不够好。
他们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制造了一种假象: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是多么爱你啊!
可是你知道吗?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这种单方面的施予被称为“非爱行为”,就是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的掠夺。牺牲者会通过不断地付出,让自己在关系中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觉得对方亏欠自己,以此来获得一种畸形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然后,他们为了要“公平”,会渐渐变成索取者。
牺牲感是个牢笼,同时禁锢着两个人。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任何一段关系中,爱与愧疚都是一对矛盾体,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牺牲感只能换来对方的亏欠感,是无法换来真爱的。而且时间久了,对方越感到亏欠,就越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愿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不再为难自己,也不必逞强。
最后,想把严歌苓在《无出路咖啡馆》中的一句话送给你: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欢喜,就可以停止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