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50:只向高城赋国殇——读《刘半农探案小说》

文/望月听雪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民国是一个筑建了千年帝王之陵墓,丢弃了旧时代却仍踯躅在向前行进之路,摸索着、探究着,“充满了战争、救赎、死亡与饥饿,老百姓也从大清子民,逐渐成长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由于清帝国的积贫积弱,民国时期很多有志青年,均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竞相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论是高洁傲岸的民国大儒、还是实业救国的留学生们,他们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或多方奔走,祈求和平;或投身军旅,抵抗外辱;或奔赴海外求学,归国以实业救国……民国时期的各方人才,灿若星河。”这样一个在帝王陵墓与共和国的夹缝中存在的大时代,注定了在风起云涌间涌现出许多人物,百家争鸣、金戈铁马、新旧交替、乱世求治,不亚于五代十国一般的乱象重生,也逼迫了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泥沙俱下,能在如此千变万化的社会大环境里坚守初心,何其不易。

刘半农,语言学家,“'九一八’事变后,他撰写《反日救国的一条正路》等文章力主抗日,是年4月,与钱玄同等12人联名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写墓志和墓碑。”他的短暂一生,更多的是以文人形象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其文学生涯早期,曾以'半侬’等为笔名,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白话和文言侦探小说,并参与翻译不少国外侦探作品。”他主张白话文,可这本探案集除了一篇以外均以文言文方式娓娓道来,以我们现代读者看来,字里行间张扬着古朴与返璞归真,传承了华夏千年古代文明的书写方式,目睹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且相互冲突、融合的作品集,感受大时代变迁的忧郁和苍凉,“文章误我,赤手书生无一可。我负文章,只向高城赋国殇。江山如画,到处雄关堪驻马。水剩山残,任是英雄泪不干。”

第一则故事读下来总觉得有《红楼梦》的影子,白话写作,假发的丢失原本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社员们列举了七宗罪证,条分缕析地将怀疑对象锁定了兄弟二人,这罪名可担不起,于是内心有了计较,“真相只有一个”的分析阐述朗朗登场,侦探故事的雏形便由此而生了。

那个时代,《福尔摩斯探案集》已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时至今日,这样的经典依然让我们回溯到那个时代的英国,马车、长街、庄园、古堡,这些诱人的异域风情从氛围描绘中便引人入胜,马蹄踩在黑沉沉的街道上发出的哒哒声,仿佛敲打着读者脆弱的内心,荒原沼泽地里发着光的“魔鬼般的大猎狗”如影随形地追逐着你,啃噬着那些小说里的人物内心,也揪着读者的心,加之许多化学科学元素,将一个个案件描摹得身临其境。而刘半农却以他独有的方式将一个栩栩如生活在旧时代英国的名侦探,搬到了华夏的土地上,所有曾经的光芒不在,满篇文字里充斥着失败与讥讽,“数年前,世界大侦探福尔摩斯自英伦来上海,以不谙世故,动辄失败。《时报》曾揭载其事。福大愤,遄回英伦。探务之余,悉心研究中国社会之种种色相,其苦乃大有类于苏秦之刺股。近日欧洲开战,国际侦探及军事侦探大出风头。寻常之裁判侦探,生意清淡,几至无人过问。福经费困难,柴米油盐酱醋糖,无一不当挖腰包,而其友华生……”真一个落魄郎君,“试问君于意云何……到底是不如归去”,五个案件,贪嗔痴怒哀怨妒,齐齐上演,笔者的寓意在那个时代颇具回味,“顾各报纸中,西报所记,满纸欧战消息,几无一字与吾业有关……”“今战事方殷,英、法、德、俄以富闻于世,而金融阻滞,商业凋敝,犹亟亟不可终日。余不安于本国,襆被来此老大之窘乡,计亦左矣。去年,上海暗杀,前后多至二十六……”自然,曾经名动大洋彼岸之“大英帝国”的一代大侦探亦束手无策,甚至,在刘半农的笔下,华生变身为蹩脚医生(华生尝从军,左足受创),与大侦探的合作称之为“仆仆追随其后”,“属饭桶的资格”,哈哈,真是犀利讽刺……“他的'福尔摩斯大失败’系列把陈冷血与包天笑所开创的'滑稽福尔摩斯’的书写风格推到了有几分'恶搞’的境地。”这便是刘半农的特色,亦是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特色。“刘半农以捕快'老王’为主角侦探的系列侦探小说创作,是从刘鹗《老残游记》过渡到程小青'霍桑探案’的一座重要'桥梁’”。

古代案件常有鬼神传说伴之,或者夹杂着植物草药之毒性的叙述,仵作验尸亦是其中关键一环,这大概得益于宋慈的《洗冤集录》,“法医学之父”不是浪得虚名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堪称巨著,草药间的相生相克也成为探案类故事的关键线索。

       如今的探案小说,已经发展至百家争鸣的阶段,读者再不愿意看那一则则堆砌而成的小故事集合,无论每则故事如何悬疑丛生或者构思精巧,将所有案件串联起来,案中案、局中局,心理学、解剖学、现代刑侦手段……齐齐上阵,无所不用其极,《默读》的盘根错节,最近播出的《御赐小仵作》,将主角的身世、宦官与忠臣之间的生死角逐、天子脚下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都融入了案件之中,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疑窦重生,悬念此起彼伏,将一个帝王将相宦官的利益冲突描绘得臻入化境,这便是时代赋予的进步了,倏忽间,那年的那些故事已成为过去的风格,但没有他们的铺垫,何来今日的辉煌,这便是“时与俱进,物似人非”吧,侦探小说亦是如此。“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0)

相关推荐

  • 程小青作品小考增补

    本篇原文是<程小青作品小考>,作者ellry,成文与2003年.姜维枫所著<近现代侦探小说作家程小青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中的程小青作品年表便是直 ...

  • 担头看花|安迪:俞平伯读侦探小说

    俞平伯 (1900-1990) 文︱安  迪 一 1983年10月出版的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收录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写于当年5月15日的"<牡丹亭>'丹'字的用法(附 ...

  • 中国侦探小说之父

    <姑苏晚报>2021年01月04日 B08版 则成 伦敦的贝克街221号B公寓,对于广大侦探小说迷来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这里走出了大侦探福尔摩斯.而在苏城内的望星桥北堍,那条狭窄的长弄 ...

  • 程小青作品再考

    笔者在2003年撰写过一篇<程小青作品小考>,这篇文章对魏守忠编制的<程小青生平与著译年表>进行了扩充和梳理,这篇成果也体现在姜维枫所著<近现代侦探小说作家程小青研究&g ...

  • “华人第一神探”究竟被谁毁了

    这"华人第一神探"既不是生活在美国的李昌钰,也不是总爱咨询元芳怎么看的狄仁杰.他叫霍桑. 他大概诞生在上个世纪的一零年代,最高光时刻是在三零四零年代的上海孤岛以及光复后短暂的民国. ...

  • 侦探小说常常在夜间读完

    图片引用 我知道不会有人尖叫着一跳六尺高,事实上也没有. 然而笼罩房间的沉默和惊呼一样震耳欲聋. 我感觉到了. 我感觉到它包围我,浓密而坚硬. 我听见厨房里的水流声, 听见叠好的报纸落在车道上的沉闷响 ...

  • 荐书|布朗神父探案全集

    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生就一张圆脸和矮胖身材,天性纯朴,充满宗教关爱情怀.他一身教士服,手里总拿一把破雨伞.他表面沉默寡言,举止木讷,但藉着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犯罪心理的准确把握,总能在冷眼旁观中,寻出 ...

  • 书评A099:白纸染墨赋唐风——读《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文/望月听雪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梁实秋 余老曾经撰文表示"不敢写自传",只因"其实一生事迹不高明的居多,何必画蛇添足,一一去重数呢?又 ...

  • 书评A246: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读《摆渡人3无境之爱》

    文/望月听雪 希腊神话中,冥界有四条河,其中两条河上有船夫,这个叫卡戎的船夫,素有"冥河渡神"之称.他不仅是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 ...

  • 10首经典诗词 初读只觉惊艳 再读已是人生

    总有一句诗,让你读来惊艳无比, 总有一句诗,让你想起久久回味. 在那么多诗词中,总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镌刻其中,让你感叹诗人的际遇,映射自己的内心,总也无法忘怀. 有时,因为一句经典,就让人读懂了整首 ...

  • 美丽只在书之中:读《一往无前》团史有感

    作者:樊增民 英雄的186团,永远的186团! 编前语:团史史料集<一往无前>问世,186团(守备二团)几乎所有的战友群都转发了该消息,战友们在微信群中询问.通过其它联系方式打听,在什么地 ...

  • 21研途 | 四季轮回,三省吾身,两次过线,只为同一个同济读研梦

    c学长 21同济初试专硕第33名 本科:南昌工程学院 几凡全程班学员 PART 1 缘何选择同济 同济建筑在国内和国际都享有极高知名度,其实力和底蕴吸引着众多学子慕名而来.2021年QS建筑学世界排名 ...

  • 痛赋国殇悲塞外,离骚歌罢落时英

    鹧鸪天 · 端午怀旧 江米沙仁箬叶香,绳缠线绕裹情长. 投江祀奠哀思寄,击楫鸣锣竞技狂. 熏白芷,饮雄黄,悬菖挂艾避邪伤. 离骚一曲忠魂在,吴越图腾祭午阳. 2021  06  11 七律 · 端午吟 ...

  • 【读书笔记】大众自传播中的网络赋权——读曼纽尔·卡斯特《传播力》

    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信息时代三部曲"(<网络社会的兴起><认同的力量>和<千年的终结>)作者曼纽尔·卡斯特,2019年他访华时在清华大 ...

  • 李白这首有名的七绝《客中行》,初读只觉豪迈,再读才品出忧伤!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组成部分,千百年后我们再读依然余音袅袅,那些富有辞采声韵之美,又饱含作者深刻人生感悟的佳作,给予了我们精神上极大的享受.相信你和我一样,每每读起它们总能振奋人心.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