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50:只向高城赋国殇——读《刘半农探案小说》
文/望月听雪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民国是一个筑建了千年帝王之陵墓,丢弃了旧时代却仍踯躅在向前行进之路,摸索着、探究着,“充满了战争、救赎、死亡与饥饿,老百姓也从大清子民,逐渐成长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由于清帝国的积贫积弱,民国时期很多有志青年,均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竞相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论是高洁傲岸的民国大儒、还是实业救国的留学生们,他们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或多方奔走,祈求和平;或投身军旅,抵抗外辱;或奔赴海外求学,归国以实业救国……民国时期的各方人才,灿若星河。”这样一个在帝王陵墓与共和国的夹缝中存在的大时代,注定了在风起云涌间涌现出许多人物,百家争鸣、金戈铁马、新旧交替、乱世求治,不亚于五代十国一般的乱象重生,也逼迫了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泥沙俱下,能在如此千变万化的社会大环境里坚守初心,何其不易。
刘半农,语言学家,“'九一八’事变后,他撰写《反日救国的一条正路》等文章力主抗日,是年4月,与钱玄同等12人联名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写墓志和墓碑。”他的短暂一生,更多的是以文人形象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其文学生涯早期,曾以'半侬’等为笔名,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白话和文言侦探小说,并参与翻译不少国外侦探作品。”他主张白话文,可这本探案集除了一篇以外均以文言文方式娓娓道来,以我们现代读者看来,字里行间张扬着古朴与返璞归真,传承了华夏千年古代文明的书写方式,目睹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且相互冲突、融合的作品集,感受大时代变迁的忧郁和苍凉,“文章误我,赤手书生无一可。我负文章,只向高城赋国殇。江山如画,到处雄关堪驻马。水剩山残,任是英雄泪不干。”
第一则故事读下来总觉得有《红楼梦》的影子,白话写作,假发的丢失原本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社员们列举了七宗罪证,条分缕析地将怀疑对象锁定了兄弟二人,这罪名可担不起,于是内心有了计较,“真相只有一个”的分析阐述朗朗登场,侦探故事的雏形便由此而生了。
那个时代,《福尔摩斯探案集》已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时至今日,这样的经典依然让我们回溯到那个时代的英国,马车、长街、庄园、古堡,这些诱人的异域风情从氛围描绘中便引人入胜,马蹄踩在黑沉沉的街道上发出的哒哒声,仿佛敲打着读者脆弱的内心,荒原沼泽地里发着光的“魔鬼般的大猎狗”如影随形地追逐着你,啃噬着那些小说里的人物内心,也揪着读者的心,加之许多化学科学元素,将一个个案件描摹得身临其境。而刘半农却以他独有的方式将一个栩栩如生活在旧时代英国的名侦探,搬到了华夏的土地上,所有曾经的光芒不在,满篇文字里充斥着失败与讥讽,“数年前,世界大侦探福尔摩斯自英伦来上海,以不谙世故,动辄失败。《时报》曾揭载其事。福大愤,遄回英伦。探务之余,悉心研究中国社会之种种色相,其苦乃大有类于苏秦之刺股。近日欧洲开战,国际侦探及军事侦探大出风头。寻常之裁判侦探,生意清淡,几至无人过问。福经费困难,柴米油盐酱醋糖,无一不当挖腰包,而其友华生……”真一个落魄郎君,“试问君于意云何……到底是不如归去”,五个案件,贪嗔痴怒哀怨妒,齐齐上演,笔者的寓意在那个时代颇具回味,“顾各报纸中,西报所记,满纸欧战消息,几无一字与吾业有关……”“今战事方殷,英、法、德、俄以富闻于世,而金融阻滞,商业凋敝,犹亟亟不可终日。余不安于本国,襆被来此老大之窘乡,计亦左矣。去年,上海暗杀,前后多至二十六……”自然,曾经名动大洋彼岸之“大英帝国”的一代大侦探亦束手无策,甚至,在刘半农的笔下,华生变身为蹩脚医生(华生尝从军,左足受创),与大侦探的合作称之为“仆仆追随其后”,“属饭桶的资格”,哈哈,真是犀利讽刺……“他的'福尔摩斯大失败’系列把陈冷血与包天笑所开创的'滑稽福尔摩斯’的书写风格推到了有几分'恶搞’的境地。”这便是刘半农的特色,亦是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特色。“刘半农以捕快'老王’为主角侦探的系列侦探小说创作,是从刘鹗《老残游记》过渡到程小青'霍桑探案’的一座重要'桥梁’”。
古代案件常有鬼神传说伴之,或者夹杂着植物草药之毒性的叙述,仵作验尸亦是其中关键一环,这大概得益于宋慈的《洗冤集录》,“法医学之父”不是浪得虚名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堪称巨著,草药间的相生相克也成为探案类故事的关键线索。
如今的探案小说,已经发展至百家争鸣的阶段,读者再不愿意看那一则则堆砌而成的小故事集合,无论每则故事如何悬疑丛生或者构思精巧,将所有案件串联起来,案中案、局中局,心理学、解剖学、现代刑侦手段……齐齐上阵,无所不用其极,《默读》的盘根错节,最近播出的《御赐小仵作》,将主角的身世、宦官与忠臣之间的生死角逐、天子脚下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都融入了案件之中,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疑窦重生,悬念此起彼伏,将一个帝王将相宦官的利益冲突描绘得臻入化境,这便是时代赋予的进步了,倏忽间,那年的那些故事已成为过去的风格,但没有他们的铺垫,何来今日的辉煌,这便是“时与俱进,物似人非”吧,侦探小说亦是如此。“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