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还得看古人的

摆拍并不是照相机发明后才出现的。古人中早就云集了一批“摄像”高手,他们不仅摆拍的技术水准极高,而且小心机比谁都多。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人 5 种常见的摆拍风格,一定有你想不到的。

到影楼拍写真,前几年还很流行。影楼的优点在于有专业、奢华的布景和服装。但缺点是,这种表面的奢华,往往因劣质的工艺而流于艳俗。

古代没有专门的影楼,能够拍出这种奢华风格的,只有真正的皇家贵族。比如魏璎珞和幼年嘉庆帝的这张合照,发到朋友圈里一定引来点赞无数。

郎世宁  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帝妃子即令贵妃魏佳氏,后尊为孝仪纯皇后

这组有雍亲王题字的系列写真,取景于圆明园。

画中模特,请到了皇家御用的服装师和发型师,连首饰和室内的家具、瓷器都是清一色的皇家规格。即使放在今天的时尚圈,也绝对是逼格满满。

(清)佚名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故宫博物院藏

如何仅从一张肖像照,看出一个人的阶层和品味?一是看一个人的装束,二是看照片里配了什么物或景。

比如在下图中,最抢眼球的,其实是案台上的一大堆书籍。虽然江蕃做着暴利的盐商生意,但是和大多数徽商一样,他“贾而好儒”,更愿被认作是一个文艺青年。

(清)丁以诚、费丹旭  江蕃像  南京博物院藏

下面这位汪先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俗品味,就有点走极端了。

在“摄影师”掏出“相机”之前,他先在地上摆好他收集的名贵砚台和古籍,摆拍痕迹明显。

(清)禹之鼎、恽寿平  汪懋麟像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六年进士,曾参与修《明史》

官二代乔浣尘的爱好更广泛,要求“摄影师”必须把平生最爱的所谓“少壮三好”——音乐、书画、美酒都拍进去才满意。

但从成片效果来看,或许“三好”之外,还得加个“第四好(美女)”才更贴切。

禹之鼎  少壮三好图(乔浣尘像)  南京博物院藏

前两种摆拍,需要借助大量的道具与装饰,所以大都在室内进行。另有一些匠心独运的“摄影师”,善于在户外取景,巧妙地借助一些自然景物或准备好的道具,凸显人物的个性。

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像吴熙载一样,在松、石之间(寓意着长寿与高洁的品性)坐下,手持一卷书画,做若有所思状。

(清)嵇枢  吴攘之先生七十岁后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

吴熙载,字让之,亦作攘之,清代篆刻大家

种瓜在中国文化中,是隐士生活的象征,所以宋至就被“摄影师”带到田间。他戴上准备好的斗笠,执起锄头,身上却保持了文人的服饰。

全画只用水墨,可以说很朴素了。画中他正气定神闲地捋着胡须,锄头和斗笠完全成了辅助造型的道具,起到点题的效果,并不是真的要准备锄瓜。

(清) 柳遇  微雨锄瓜图(宋至像)  南京博物院藏

宋至出身清代藏书世家,官至浙江提学使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就像种瓜之于隐士,“洗脚”暗喻了君子处世之道。

杨宾和“摄影师”商量后,脱掉鞋子来到河岸边坐下洗脚。他故意弄乱衣着,摆出了一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样子。

(清)杨晋、王翚  沧浪濯足图  南京博物院藏

康熙十七年,举应“博学宏词科”,杨宾拒不应试

都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青春回忆杀,一直是朋友圈中点赞数最高的照片类型之一。这幅《尚友图》记录了项圣谟和董其昌、陈继儒、李日华、鲁德之、释秋潭在雅集中鉴赏书画、饮酒作诗的情景。

这幅画作于 1652 年,是项圣谟凭借记忆画成。当时这群故交好友中,仍然在世的,只剩下 55 岁的项圣谟和鲁德之,甚至连明朝都已经不在了。对画像思故人,是项圣谟晚年少有的安慰。

(明末清初)项圣谟、张琦  尚友图  上海博物馆藏。身着红衫的董其昌,与陈继儒并排而坐。左下角的鲁德之,和右下角的李日华,视线游离于镜头之外,躲在董、陈二人身后的是项圣谟本人,唯一的光头是释秋潭。

当然,这可以是属于一个人的回忆。阮元有两幅跨越 38 年的肖像。第一幅画于 1808 年,当时他正值壮年,在浙江巡抚任上平定了为祸多年的海盗。第二幅画于 1846 年,他 83 岁,已是世人敬仰的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这么多年过去了,“摄影师”换了、胡子白了,动作却还是一样的配方。彷佛在说“任他世事变幻,我自处变不惊。”

左:(清)王学浩  阮元中年像

右:(清)蔡升初  阮元老年像  南京博物院藏

对一些不怎么会摆 pose 的人来说,其实有时候在朋友圈发照片的原因很简单,就只是买了新衣服,忍不住想秀一秀。

(明)沈俊  陆文定公像册第一页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沈俊,受邀为时任礼部尚书陆树声,画了一套“宰相的衣橱”,总共 10 幅画像。

这些画像里,陆树声的 pose 几乎没有变化,但他却尝试了朝服、常服、公服、忠静冠服、道服、行衣、凌云巾、斗笠、幅巾、东坡巾……简直就是一场时尚换装秀。

(明)沈俊  陆文定公像册二至十页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例外。明清肖像画家师承民间写真术、正统文人画,又融入西洋绘画中的造型技术,将中国肖像画推至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你是否向古人偷师到了,一点摆拍的小技巧呢?

美在高处

黑暗有理,月光怒放
2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