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工私藏一生的止疼方!三味药,横扫风寒湿,源于本草纲目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属配伍和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本草纲目》、《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常常在文中会说到一些药工的事儿。
没错。我最初的工作,就是和中药材有关系。所以我那时候就接触到不少老药工。
老药工,不是中医师。但是,他们和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对药性的理解,对疾病的体悟,很可能远非一般的中医师所及。
我印象中,就有这么一位老药工。他和我共事两年,后来调走了。两年来,他对我这个后生可谓帮助很大,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不少好办法。
令我悲伤的是,就在前不久,我接到通知,这个老药工去世了。
现在,我把他教给我的一个小方子说出来,奉献给我的读者。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对老药工奉献精神的传承吧。
这个配伍,针对的是一身经脉为风寒湿邪阻滞,所导致的疼痛。你来看一下。
准备中药法半夏、细辛、天麻。这三味药,原则上是等份的。但是我体会,不一定。就看你什么症状突出。如果没有太突出的,就按照等份原则,研成粗末,混匀,给它装入两个纱布袋里头。 这两个药袋,交替上锅蒸热,然后来外敷患处。这个在外敷,另一个就上锅蒸热。交替着来。
我体会,你要是局部重浊麻木多一点,其中半夏可以多放点,因为要考虑湿邪的因素。你要是感觉痛处走窜明显一点,就多放点天麻,因为天麻长于祛风。你要是冷痛多一点,就多放点细辛。因为细辛善于散寒。
当然了,我得说,这三个药都对皮肤有点刺激性。你要是皮肤娇嫩、有伤口、容易过敏,有皮肤病,或者有外周血管病,你别用。
其中的细辛,得说一下。有人讲,细辛不过钱,过钱把命连。即便真的如此,这也指的是内服细辛。外用细辛,现行中药教材上明确注明,“适量”。就是说,外用细辛,无“不过钱”的要求。
这个办法,我看老药工自己弄过。那时候,他就说他腰的位置冷痛、屈伸不利。另外膝盖也不舒服,怀疑有骨质增生。于是,他就用这办法来给自己热敷。我还记得,每到中午,他那屋就有这个浓郁的药味儿。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说,患处的确是松快不少。
他还神秘兮兮、半开玩笑地告诉我,说这是他们家传的方子。我当时信以为真。
不过到后来,我由于工作的原因,考证、收集古今单验方。我豁然发现,在《本草纲目》里头,李时珍引用了这个方子。这个方子的原处,在《卫生简易方》。原文是:“腰脚疼痛。天麻、半夏、细辛各二两,绢袋二个,各盛药令匀,蒸热交互熨痛处。汗出则愈。数日再熨”。就是说,用这方法,得趁热外敷到微微出汗。几天之后再治疗巩固疗效。
闹了半天,这是古代早有的办法啊。
分析方子里的这三味药,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合理之处。
其中的半夏,有化痰燥湿之能。其实按理来说,半夏外用一般都是生半夏。但是我觉得,生半夏有时候对皮肤的刺激性很严重。所以我觉得咱们就用制半夏,如法半夏即可。法半夏也燥湿化痰。虽然外用效果不如生半夏,但更安全一些。
其中的天麻,能祛风。天麻内服之息风止晕的常用药。外用天麻,很多人忽视。其实天麻有辛行之性,可以治风湿痹痛。《开宝本草》就:“主风湿诸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筋力”。
其中的细辛,祛风散寒之力强,对肢体冷痛有治疗效果。《神农本草经》最早就指出:“主……头痛脑痛。面节拘风,风湿痹痛”。
可见,这三味药组合,有祛风、散寒、化痰湿、止痹痛的效果,而且各有侧重。它所应对的,是肢体关节,或者局部筋肉组织遇寒或阴雨天冷痛、重浊、麻木,而没有丝毫热象的人。一般来说是舌淡苔薄白,或白腻。
当然,我还是那句话。这三味药,对部分人的皮肤是有刺激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灼痛,可能会过敏。所以应用前,必须要掂量好。尤其是过敏体质者,务必小心。
好了。关于这个,我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