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句骂人话。
在欧洲的教堂里参观,经常会发现教堂地面上的某一处刻着花纹,写着名字、日期。从北欧到南欧,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下图,丹麦罗斯基勒大教堂内的地面)。
我一开始看见这样的地方,还以为是某种地面装饰,后来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装饰,而是一个个的墓室(下图,罗斯基勒大教堂的地面)。基督教的丧葬习俗和我们有很大不同。我们很忌讳与死亡有关的一切,所以墓地这样的地方当然是离人越远越好。但基督徒们不太一样,通常是葬在教堂里面或者教堂周围,大概是为了离上帝近一些吧?(下图,罗马某教堂内一位教宗的跪像,他的身下就是他的墓室)所以,去欧洲教堂参观,尤其是那些比较著名的大教堂,经常会看到里面摆放着石棺。这些通常都是那些皇室贵族、宗教人士或名人名流的棺椁(下图,罗马某教堂里一位教宗的棺椁和雕像)。还有一些当地的名门望族,可能未必有资格把棺椁直接摆进教堂里,但会在教堂的地下拥有一个空间,家族中的人去世了,就把骨灰摆放在其中。在西班牙马德里,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上图),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这样的墓室,地板相当于墓碑,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下图)。很多地板上有着大面积的留白,这是为那些尚在世的人预留的。地板的四角镶有铜环,如果家族中有人去世,就可以拉动铜环,开启墓室,然后再在地板上加刻上逝者的名字。这些墓碑平时就是地板的一部分,行人在上面随意走动,如果在中国,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走在上面的人也会觉得很晦气,不过在欧洲,这没什么大不了,很多墓碑上的字都被来来往往的人踩踏磨平了。当家人需要祭奠扫墓时,就在相应的墓碑上放上鲜花、蜡烛。遇到重要的日子,来祭奠的人比较多,教堂地板上到处都是鲜花,行人不得不在鲜花中间绕来绕去。教堂地下室通常也是墓室,昏暗狭长的通道旁,墙壁上凿着一个个壁龛,那些都是逝者之地。我一直觉得,基督徒对死亡没那么恐惧,可能和他们这种丧葬习俗有很大关系吧。把亲人安葬在教堂里,每个周末去礼拜的时候,感觉到逝者就在身边,可以予人很大安慰。
而在家族墓地上给自己留一块白,可以提醒自己,生死都是平常事,没有人能长生不老,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归宿,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好好过好每一天。
每次读到老外们极限探险之类的新闻,都会在下面看到评论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怪不得外国人少”。
但是,了解了他们的文化,不再把死亡当成一件大事,也就理解了,人生还有很多东西比死亡更重要,比如理想,比如挚爱,比如牺牲,比如所有你愿意全心全意,忘却死生,去付出,去争取的东西。
如果尽兴地活过,死又有什么可怕呢?
最近几年,每到清明,我都会写一篇关于欧洲墓室墓地之类的文章,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很多篇了(文末有链接)。倒不是我有什么特殊的恶趣味,只是觉得,不同文化中,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会给我们以思考和启迪。
就像我曾经在从前的文章中写过的那样,我一直以为所谓扫墓什么的,都是某种形式主义的陋习,直到长大后,走得路多了,见得多了,才慢慢意识到,祭奠、扫墓,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寻找自己和世界联系的过程。怎样面对死,提醒着我们该如何对待生。每年拿出一天的时间,在逝者的面前,思考自己该怎样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我觉得,这是清明节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