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

【方药歌诀】

麻黄加术寒湿痛,心烦无汗体水肿,

舌淡苔薄脉浮紧,麻桂杏草重白术

【中医治法】

解表散寒止痛,除湿利水消肿。

  【方药西用】

具有抗炎、抗菌、抗风湿、解热、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处方用药】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一两(3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  白术四两(12g)

随证加减用药:若肌肤疼痛者,加羌活、葛根,以通经止痛;若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茯苓,以泻湿消肿;若咳嗽者,加苏子、葶苈子,以降逆止咳等。

【煎服方法】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证研究】 寒湿乘机侵袭肌表筋脉,筋脉既不得营卫温煦、滋养,又被寒湿所肆虐,则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寒湿闭阻经气脉络,则无汗;筋脉为寒湿所浸淫,则筋脉关节疼痛因寒湿而加剧;舌淡,苔薄,脉浮或紧均为寒湿浸淫之象。其治当解表除湿,散寒止痛,然则邪去病愈。

方中麻黄发汗舒筋,疏散风寒。白术燥湿健脾,和利筋脉关节。桂枝通达经气经脉,温利关节,散寒止痛。杏仁宣畅气机,散寒泄湿。甘草益气荣汗源。

【使用禁忌】 湿热证,痰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气血运行,以此而演变为寒湿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中医辨证】 太阳寒湿痹证: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麻黄加术汤,以主治风寒湿表实证为基础方,以主治皮肤瘙痒寒湿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湿乘营卫失调而侵袭,阻滞筋脉骨节气血运行,以此而演变为寒湿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麻黄加术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运动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或是治疗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麻黄加术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麻黄加术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泌尿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2、过敏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医案助读】 坐骨神经痛

杨某,男,56岁。有5年坐骨神经痛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左髋肌肉疼痛,牵引腿后侧至膝关节,遇寒湿加重,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略腻,脉略沉。辨为太阳寒湿痹证,给予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2g,杏仁15g,生川乌10g,细辛10g,生姜20克,苍术20g,炙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疼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疼痛解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如痹痛,心腹痛,疝痛,外伤痛,麻醉后痛等。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腔。如外感风寒,风湿头身痛,头痛,牙疼,痹痛等。)

用方点拨:根据疼痛因寒湿加重辨为寒湿,因无汗辨为实证,以此辨为太阳寒湿痹证。方中用麻黄加术汤散寒除湿止痛,加生川乌逐寒除湿止痛,细辛温阳通经止痛,生姜既助川乌细辛散寒止痛,又制约生川乌细辛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散寒除湿,通阳止痛功效。

麻黄加术汤见于《金匮要略》,由麻黄汤加白术组成。方中有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白术共五味药,主治湿停于肌表,兼挟风寒之邪,而致身烦痛(病机:外感风寒,挟湿,致身烦痛)的证候。

麻黄汤是发汗峻剂,善能攻在表之风寒,为治太阳经表实的主方,麻黄+术汤主治肌表停湿,湿扰于气分,兼挟风寒之邪,而发生的肌体烦痛。在治疗方面,一般情况,表湿当以表解,应以发微汗而解之,若以峻烈发汗,则风寒虽解而湿邪独留,病必不除。麻黄加术汤,方中重加白术,既能缓解麻黄汤之峻烈出汗,又有除肌表之湿的作用,使风湿之邪得微汗而解。

本方用于临床,治风湿烦痛的证候,对以下类型,有一定的疗效。

一、行痹

风湿之邪停于肌表,以碍肌表的气血运行,日久不愈,成为邪衰正不足的状态。证见周身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即古人所谓“行痹”、“风痹” 之类。患者一般是肌体喜按,皮肤不润,喜热怕冷,疼痛反复缠绵不愈。以麻黄加术汤治疗此病,一方面的作用是祛除在表之风湿,另一方面的作用是补气扶正。麻黄桂枝可通阳助阳,阳盛则能旺盛血脉运行,使肌表之气血比较充沛,既可抗邪,也可濡养温煦肌肉筋脉,以资邪去正复;白术培补正气。诸药配合,扶正祛邪,达到治愈的目的。这种病证大多病程较长,在治疗方面,既要祛除病邪,又要培补正气,因而宜缓缓收效,不能操之过急。服用此方时可酌加一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之品,或加党参、黄芪助气之药,宜制成丸剂或散剂,久服自能生效。

典型病例:

张XX,女,48岁,患周身疼痛呈游走性,每晚必令其爱人踩按四肢,或用木棒锤敲一至二小时之久方能入睡,三、四年以来日日如此,如不按捣即不能入眠,疼痛难忍,天寒阴雨更甚。患者手足不温,皮肤枯槁,不论冬夏,很不容易出汗,精神疲惫。给以麻黄加术汤加减。

(踩按,木棒锤敲四肢:说明肌表有湿,代谢废物,按摩可促使消散,缓解证状。)

麻黄60克,桂枝80克,白术120克,杏仁45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甘草30克,上药共为细末,日服12克。服到20天的时候,自觉手足温暖,疼痛微有减轻。最令患者喜悦的是,近日来每服药一小时后,即感手足心津津出汗,这是以往罕见的事,所以服药的信心更大了。共服上方加减三月余,疼痛基本上不发作,再不需人按捣了。后兼服调气血之剂以巩固之。

(皮肤枯槁:血虚,当归有补血活血,祛风湿的作用。川穹也有祛风湿的作用。)

按:

本例患者,周身疼痛数年之久,既往凡攻邪、补正、通经、活络之品,无药不服,但效果总不明显。因其病因病机为湿邪久留,阻遏经络气血运行,卫阳被阻,开阖失司,故难于出汗,脉络长期失养,故喜热喜按,疼痛久而难愈,在治疗方面,单纯攻邪或补正皆为偏师。麻黄加术汤加味既能缓攻在表之风湿,兼有补正之功,因而获效。

二、湿痹

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湿痹是痹证之以湿邪偏胜者,亦名“着痹”。《素问◎痹论》说:“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麻黄加术汤所治的范围是:

(一)以周身烦疼,一身浮肿为特征者。

所谓“身烦疼”是疼痛剧烈,不得安静的状态。因风寒湿之邪尤以水湿更盛,蕴于肌表经络致使气血阻塞,运行不利,故发生疼痛。且体表之阳虚,阳不能化湿故微肿,湿留肌肉而烦疼。此证发病急剧,证见周身烦疼,四肢面目轻微浮肿,肢体沉重,阴雨天寒尤甚,间或也有小便欠利者。

典型病例:

王xx,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疼,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其勿大汗。服二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二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

(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肌表有湿。)

(二)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有恶寒发热表证为特征者。

风、寒、湿之邪,聚积于体表,故临床见证,既有发热恶寒之表证,又有风湿相搏之疼痛。此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的因素为患者平素体表有湿,停于肌肤之间,又感风寒之邪,风寒与湿合,相搏而作痛,疼痛剧烈。一般临床见证无汗者多,有汗者少,治以麻黄加术汤加减,微汗则愈。

典通病例:

曹xx,男,28岁。冬月,患者发寒热,头项强痛,周身疼痛难忍。一医认为感冒,服药、打针,治疗三天,证状毫无减轻。

患者热多寒少,皮肤触之有灼热感觉,而且疼痛剧烈,稍有转动即呼号难忍,不似外感之轻微疼痛,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气粗微喘,脉滑数有力,舌质红,苔薄白。诊为风湿相搏,湿有化热之趋势,给予麻黄加术汤加减。

(本案病机:外感风湿,郁久化热)

麻黄10克,桂枝6克,甘草10克,杏仁12克,白术12克,石膏30克,黄柏15克,服一剂后,汗出津津,疼痛虽未明显好转,但发热大为减轻。宗上方加减服二剂,疼痛、发热减十分之八、九,又以上方加减再服二剂痊愈。

结语

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相搏之疼痛,对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者有效。如沉着固定于大小关节疼痛者,此方效果不佳。宜服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急性发作者,宜汤剂,如病程较久沉疴痛疾者,宣散剂久服。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麻黄加术汤

【方药】麻黄三两(去节)(9克)  桂枝二两(去皮)(6克)  甘草一两(炙)(3克)杏仁七十个(去皮尖)(9克)  白术四两(12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

【解说】本文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

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运用】

一、外感寒湿

萧琢如医案:黄君,年三十余。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处方:带节麻黄2.4克,桂枝2.1克,光杏仁4.5克,炙甘草1.5克,苍术3克。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2年版)

(体肥:说明体内有湿,肥表示体内有多余的代谢产物。遍身酸痛:体内有湿,湿主酸痛,重浊。口淡:为湿,水为淡味。)

按语:本案寒湿证重,又体肥多湿,故以苍术易白术,加入麻黄汤内,以增发汗祛湿之力。

二、湿痹

赵明锐医案:王某某,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勿大汗。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

按语:寒湿外侵,留着经脉,气血不利,而致身疼,正合麻黄加术汤之证,投之果效。

三、风隐疹(荨麻疹)

刘柏医案:姜某某,男,20岁,1977年11月10日就诊。二年前患者睡湿炕而得此病。每年冬、春季受风寒或接触冷水即发。疹从四肢起后渐慢延到周身,时起时消。起时瘙痒难忍并伴肤痛,夜不得眠。来诊,见全身有散在痒疹,舌苔白腻,脉浮而紧。此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肤不得透发而致,当以祛风散寒除湿之法。拟麻黄加术汤2剂。病人服药后周身出微汗,痒疹消失,病愈。1年后追访未再发。

按语: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

四、风寒肿块

朱大伟医案:王某某,男,45岁。1984年10月10日诊。患感冒已一月未愈,反而在右胸前出现一凸突性肿块,疼痛拒按,局部不灼红。经用西药治疗未效。刻诊:发热无汗,一身酸疼,舌苔白腻,脉浮缓。此乃风寒之邪挟湿浊凝聚在肌肤经络之间。治宜祛寒散湿、通络散结。麻黄、白术、红花各12克,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3克,甲珠6克。服2剂后肿块消失.

按语:无形风寒之气挟有形湿浊之邪,凝聚不解,着于肌肤经络,发为凸现之肿物,俱见寒湿在表之伴症。是用麻黄加术汤解开寒湿之凝,加红花、甲珠以通开经络之滞也

(甲珠: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功 效】: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主 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便血。)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金匮方,风寒湿痹体烦僵;

身痛无汗从表解,散寒祛湿效力张。

组成:麻黄15  桂枝12  杏仁12  炙甘草10  苍术15

服法:水煎温服。

功效:散寒祛湿解表。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证

恶寒无汗,身痛头痛。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医案一

张某,男,38岁。初春之时,因骑自行车汗出而受风。自述左侧太阳穴处疼痛剧烈,以致夜不成眠,无汗出。舌苔滑腻,脉弦紧有力。予麻黄加术汤。每次服药后皆得微汗出,服药一剂,疼痛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头痛消失。

(身烦痛:可指全身,局部,关节,腰痛,头,胸等部位。也可以是痒痛,肿痛等。)

医案二

高某,女,37岁。患浮肿八年,每每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舌苔白滑,脉浮紧。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三剂服尽,肿消,其它各症亦随之而愈。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临床经验] 凤翅医话——亲验麻黄加术汤

因素来爱好杯中之物,身体就多湿,从舌头胖大有痕,大便素来偏溏可知,烧酒热性大,喝了还怪好,至于啤酒,天热出汗时,有去路还行,天冷了多喝了便不舒适,肚子膨胀,小便不利,明显地脾脏运化不良,水湿停聚,这个除非戒酒才可彻底改变的。有时在一年之中,特别是夏秋之交,加上贪凉过度,喝了啤酒也爱有个感冒,但不是常说的胃肠型感冒,不吐不泻,饮食如故,当然就不是肠胃炎了,就是身子困而酸疼,还有关节痛的症状,查体温常在37°多一点,喝个退烧药管个半天轻松,药劲过去了依然如旧。最早在零一年出现了这个问题,服时方也能治住,常服三二剂见效热退。近几年,随着临证经验的增多,更大胆喜爱用经方,对于这个小恙,麻黄加术汤更切题。

《金匮》痉湿暍篇有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这个湿家没有明白去说表湿或里湿,重要的是麻黄加术汤能祛湿。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为开太阳之汗,加术即可并行表里之湿,从汗尿而去,发汗利水为治太阳病两**门,麻黄加术汤的功用是最能体现的。对麻黄的运用,困于古时方医家之说,原来我多不敢大量使用,即使有的对之证,需要用麻黄时也只是用小量六八克混迹于其他开表或利水药中,用于咳喘证时,剂量也最多在十来克左右,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零九年八月,我与朋友在汉江边小聚,饮冰镇啤酒过多,加上江边凉风吹袭,第二日即发热,并无咽痛、流涕的上感症状,有的是微恶寒、身困、身痛,肚腹撑胀,小便热少而不利。寻思半日求解。脉来浮数,看舌胀有苔,口中虽渴而不欲饮,水湿无疑。外感凉爽之风而闭汗窍,内伤酒湿之邪而困脾阳,宜开表而运脾。原来出现此证时,多次藿香正气主治,多日才解。此次下定决心服麻黄加术汤。其中之术,知道用苍术更适合,《本草正义》谓“脾家湿郁,或为瞋胀、或为肿满,或为泄泻疟痢,或下流而足肿、、、、、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须之品”,从考证看,仲景之时白术苍术不分,但从后世对术的区别运用看,五苓、真武、苓桂术甘辈健脾利湿当用白术为宜,湿郁有表的麻黄加术、越婢加术中当用苍术为好。王好古有神术汤,仿麻桂之意而制,柯琴谓“此王好古得意之方,仿仲景麻桂二方之义,而制为轻剂也,然此是太阴之剂,可以理脾胃之风湿,而不可治太阳之风寒,亦不可以治阳明之表证,与少阳之半表里也,内经所谓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而洞泄,至夏而飧泄肠澼者宜之、、、、、、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祇恐麻黄桂枝之伤人也”。陈修园《时方歌括》说“术防甘草湿家尝,神术名汤得以方,自说法超麻黄上,可知全未梦南阳”,蔑视之意跃然字里行间,都因为惧怕麻黄桂枝之过也。斗胆处方;麻黄3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甘草10克、苍术40克,依法煎药,取汁400ml,温服200ml。药后温覆取汗。不半时,汗出绵绵,肚中滚动,如厕二便俱下,此脾家实,腐秽当去之故。隔半日再服余药,反不见汗,只是小便通利,大解稀便两次,中病即止,不再服药,身轻热退,肚子也瘪了,看来还能减肥呐!前些日与友在诊所门前对酌,酒过三巡,忘了身体,兴趣来处,又饮啤酒三瓶,晚上凉风习习并不觉冷,第二日就感不妙,饮食注意也不行,到第三日还是病了,发热37.8°,感觉如上述。这一次我有意实验药物分量对效果的影响,减其制用;麻黄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苍术20克,还是取400ml,分二次服用,效果不如上一次,服二剂才好。可见药量大小是关键,愈信乎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

对于麻黄和苍术的配伍应用,早年读《名中医治病绝招》中有许公岩先生“治湿证,恒用麻黄、苍术”一文,许老先生的体会治疗湿证虽用祛湿、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诸法,依法用药治之,仍有不少病例湿去复聚,久治不愈,疗效每不满意。后来反复实践,在选药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麻黄与苍术最为理想。因苍术辛苦温(气味雄悍),为燥湿健脾要药,能以其辛温之气味升散水湿,使脾气上归于肺,脾建则湿化。然在脾虚湿积时,肺也不能独建,必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聚,又将能发汗利尿之麻黄作配以助肺之宣达,两药同用协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湿之功。并发现两药配伍剂量不同而作用也异。等量使用,则见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则尿量大增,利尿作用显著;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尿,则湿邪则自能化。先贤之论,与我体会确实暗合也。(处方用药仅供参考)

倪海厦老师谈麻黄加术汤

倪师云:麻黄汤发汗多,但是加上白术即微汗。麻黄加术汤治疗湿在体表的疾病。如体表的湿疹,病人身上被虫咬了,起红疹,女孩子想好的快一点,可以用麻黄加术汤。不服汤剂,就用粉剂也可以。当然还可以加连翘、蝉蜕、金银花等,但主力是麻黄加术汤。

另外,象荨麻疹、皮肤红疹、皮肤表面的湿疹均可以用。病者去山洞里探险,招了湿,或瓦斯中毒缺氧,皆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鼻病,可以加辛夷菖蒲。

我的一个病人手红疹,肿得都陷下去了,一剂麻黄加术汤,第二天病就好了9成了。

一般要求麻黄先煮,去除麻黄的燥性,但我担心病人搞错,就减少麻黄用量,麻黄与桂枝等量,这样就不必先煮麻黄了。白术缓麻黄汤的药性,此番宣肺去湿,非常好用。

麻黄加术汤是经方治疗湿在人体最外层的处方

阳光按:一年前我读到此处,自以为我的湿疹,即是麻黄加术汤证。当时用了麻黄加术汤,用后心跳加速,晚上失眠,湿疹反加重。现在看来我是未仔细辨证,我的湿疹是湿热,有热在,用麻黄加术汤岂不更燥。故同道见倪师之经验,不可不辨证,而照搬,误也!

刘渡舟治水气上冲案一则

陈某,女,52岁。患头晕,心悸,胸中满闷。每到夜晚则气上冲胸,诸证随上冲之势而加剧。伴有面部虚浮,目下色青,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口虽渴但不欲饮水,强饮则胃中痞闷。问其大便反而秘结不通,五六日一次,坚如羊屎。舌质淡胖,脉沉滑无力。此证为心脾阳气两虚,脾阳不运,则水气内停,心阳不振,则水气上乘。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所以头晕,心悸,胸闷;水气不化,津液不能布行,则小便不利而大便反秘;水气外溢皮肤则为浮肿。治疗当用温通心阳,气化津液,降冲伐水为主。

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服药两剂后,气上冲胸及头晕、心悸等证得以控制。上方加肉桂3克,泽泻10克,助阳消阴,利水行津,又服两剂,口渴止,小便利而大便下。最后采用脾肾双温之法,又合用真武汤使阳回阴消,精神振奋。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习一下,简单4味药,作用不简单 麻黄汤<伤寒论>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药证]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外感风 ...

  • 非表证用汗法:风寒湿痹

    作者/沈敏南程钟龄<医学心悟>载:"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脉息浮,此表也".中医学教材<中医学基础>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 ...

  • 寒湿证治--麻黄白术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病者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脉浮缓细,皆寒湿相并所致也. 麻黄白术汤 治寒湿,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者.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 ...

  • 以案说医: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病之临床应用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49篇原创文章 金匮要略:湿家身疼烦,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

  • 麻黄加术汤验案

    名医验案--麻黄加术汤 汉古经方 I导读: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本文所述麻黄加术汤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 ...

  • 2000年前,张仲景留下一方,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请认真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经方观止>.<金匮杂病论治全书> 你好, ...

  •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 ...

  • 名医验案——麻黄加术汤

    I导读: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本文所述麻黄加术汤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 ...

  • 【验方】麻黄加术汤主治:寒湿在表之证

    I导读: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本文所述麻黄加术汤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 ...

  • 麻黄加术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麻黄加术汤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作用功效 ...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一)痉湿喝病方→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金匮方,风寒湿痹体烦僵: 身痛无汗从表解,散寒祛湿效力张.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白术.炙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寒湿表实痹证.症见身体疼痛剧烈而烦扰不宁,无汗,遇风寒湿则 ...

  • 宋柏杉:麻黄加术汤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湿家,是怎么来的? 原文:"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湿家,不用说了,这是个湿病.身体出现烦疼,这是常见症状,这一条说的是最轻的,这个表湿,那么我 ...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麻黄加术汤

    [方药]麻黄三两(去节)(9克) 桂枝二两(去皮)(6克) 甘草一两(炙)(3克)杏仁七十个(去皮尖)(9克) 白术四两(12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 ...

  • 经方: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

    麻黄加术汤 [原文]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作者] ...

  •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腰痛其效神速,倪海厦自身服药的体会

    一周前, 在俯身处理电瓶车上锁时突然起立,  骤感左腰疼痛, 难于移步. 左腰痛向左背下放射, 这样左腰背一片疼痛, 痉挛, 拘急. 呈持续性. 左腰背如压了块大石头, 难释重荷. 一周来我带着痛楚, ...

  • 风邪所致荨麻疹,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 – 经方派

    林某,女,48岁.2020年3月6日初诊.主诉:全身红色皮疹伴瘙痒1天. 现病史: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瘙痒不适,不疼痛.现皮疹同前,无恶寒发热,无汗出,无口干口苦,无脘腹胀满不适,平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