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茜】岳子老汉的茶炉子......

文/高晓茜

茶炉子与火柴

稍有些年龄的人,以朝邑伯士老街画圆,不论是洛河南还是洛河北(我们平常叫河南的,河北的)都会记得岳子老汉的茶炉子,这是无可质疑的事。

伯士老街的街道不宽,有五、六米的距离,而茶铺就座落在那个小十字口的南边,岳子老汉是租了小小的一间房,卖茶。

那时没有洛河桥,洛河南边的王谦、霸城等好几个村子,去朝邑、去大荔县城都要过王谦渡口,经伯士老街到大路(公路)上,向东朝邑,向西到大荔。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伯士老街岳子老汉的荼炉子,用泥巴砌成,炉灶里放着黑炭,炉子上放着烧得黑黑的铁皮水壶,有钱的人,上会时,称上一斤点心,要上一铁皮小壶熬的热茶,那是北方人难得的惬意时刻。没钱的不喝茶,不到口渴难耐,都舍不得喝一壶白开水。

客人来了,穿着中式对襟黑布衫的岳子老汉就起得身来,理了理他那长长的花白胡须,走到茶炉子的风箱前,拉动几下,水烧起来,只需一会儿,铁皮壶里的茶就咕噜咕噜响起来,一壶热茶熬成。当然,黑炭熬的茶与现在电热器烧的茶,味儿肯定不一样。

没客人时,岳子老汉坐在一个高高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水烟台,一手用拇指和食指指尖搓一团烟丝,搓实后按在烟锅上,拿起已点燃的长纸捻,“噗”地一声吹出明火,接着用嘴噙着水烟台上端的烟嘴杆,屏住气,用纸捻火点燃烟锅上的烟丝,然后轻轻吸,随着水烟台里的水咕噜噜几声轻响,他悠然地张开嘴巴,丝丝缕缕的烟缓缓地从那长长的花白胡子中的嘴里逸出,一股烟香味飘然而来,他的动作是那样娴熟,神情是那样陶醉......

当然,茶炉子不仅仅是买茶水,还有老汉爱吃的卷烟、孩儿们爱吃的水果糖、妇女们做饭离不开的火柴、日用品......

必经之路的枢纽位置,岳子老汉的荼炉子生意便出其的好,卖菜的老农、上会的媳妇、坐着牛车、马车、驴车跟着大人们去县城的娃娃们,到茶铺这里,总要停下来,歇歇脚,喝喝茶,大人们喝一口热茶,拂去疲惫的身心,孩儿们会因吃到用大人剩下的分分钱买的水果糖而欢呼跳跃。

村里人说,岳子老汉原来在老朝邑街上卖茶水,当时还利用买茶水打掩护,给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送过情报,后来老朝邑搬迁,才回到村里继续做这个营生的。

前多年,人过日子是离不开火柴,总得点火做饭嘛。一封火柴二毛钱,现在想着就那么点钱,在六十年代,人们的日子都不宽裕,两毛钱一封火柴,没钱了给娃二分钱让去买一盒,这有的人都买不起,岳子老汉的茶炉子经年炉火燃烧,便成了村里许多买不起火柴的家庭,救火做饭的“火种”了。妇女们拿着火纸,把火引着,回到家里,吹出明火点火做饭。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到三、四月,岳子老汉便让他的孩子们,去地里割些长高的白蒿,他自己编织拧成自制的“白蒿”捻子,这个捻子一年四季都用。抽烟的男人们,有的用废纸卷着烟丝,抽自制的烟时,便跑到岳子老汉的茶炉来,白蒿捻子一年四季都燃着,用火纸引着,用时“噗”地一声吹出明火,在岳子老汉这过个烟瘾,不费家里的火柴么,多好!

想起近期看的《南渡北归》中抗战时西南联大一段“火柴盒”的小故事,化学系学生吴大观二年级第一学期上化学实验课,每两个同学一组,火柴盒里仅装三根火柴,做完实验,按规定要把火柴盒连同借用的仪器一起还回去,他做完实验,看火柴盒空了,便将空盒毫不介意地丢到靠门的垃圾堆里。当保管员问我他火柴盒,他却回答:'一个破火柴盒还要它干吗!’第二天下午,西南联大化学系主任杨石先先生(留美博土,原南开大学教授)把他叫到办公室,吴大观一眼就看到了放在桌上的火柴盒,心里一怔,知道坏事了。杨先生真的生气了,紧锁眉头,眼睛冒火,毫不原谅地指责他不知国家在抗战中的困难,办学不易,一口气给讲他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他难忘的一句话是:“你耍什么大爷脾气,我要停止你的化学实验。”仔细想想,在抗战的岁月里,一根火柴都十分珍贵,何况一个空火柴盒!通过一个火柴盒,他悟出了一个中国人生活的真谛:爱惜公物,勤俭节约。

看完这段故事,百度那位曾经的青年学子吴大观,我不得不责怪自己的孤陋寡闻,吴大观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曾留学美国,1947年毅然回国。1949年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在中国最为艰难的抗战时期,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学子,恪守并从内心深处领会生存的意义,才能于无尽的苦难中保留住心中那粒充满了希望与光明的火种。小故事里所悟出的“生活真谛”,当然不只限于“中国人”,它对一切国家的人类皆适应。

电影《1921》开启点映的那天,片中黄轩饰演的李达回忆起以前由于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而抵制日货,但是却发现连烧毁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一句“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将他心中的愤懑与无奈尽数体现。北京观影场现场,有一位观众为主创黄建新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盒火柴,当这盒火柴送到主创黄建新手中时,随着观众的一句“中国现在不仅有自己的火柴了,还有自己的火箭,自己的火星探测器”,让在场的主创与观众无不动容。

鲁迅在《热风》中的一段话,“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你,愿意成为那道光吗?”

曾经的那个岁月,岳子老汉的茶炉子给人们带来过无尽的光;南渡北归的大师们用他们精神与情操,在抗战时期那艰难岁月,取得了多个领域世界上骄人的成绩;那个年代西南联大青年学子中的3882名毕业生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位人文大师,推动了中国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新思想的火炬,在风雪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今日新时代之新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强国之路上奋进!国家有希望,人民有未来。

作者简介:高晓茜,渭南市作协会员、大荔县作协会员,偶有文章发表纸媒和网络平台。喜欢简单生活,想用简略小笔,书写世间美好。

一、原创作品奖励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阅读量达到1000,奖励1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0)

相关推荐

  • 那些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取火工具

    "他打开包袱,第一件事就是数数他的火柴.一共66根.为了弄清楚,他数了三遍.他把它们分成三份,用油纸包起来,一份放在他的空烟草袋里,一份放在他的破帽子的帽圈里,最后一份放在贴胸的衬衫里面.做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卖洋葱的老汉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99 卖洋葱的老汉 原创/高晓茜 昨天,去店里,又见到了卖洋葱的老汉,还是用电动自行车带着两笼洋葱,见到他时,卖的剩下半笼了.因为疫情原因,乡里乡亲面馆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牛娃娘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1 牛娃娘 原创/高晓茜 物愈旧,情愈深,纠缠的时光,一旦有了年头,便眷恋难舍-- 周日在家,八十有二的老妈说起了牛娃娘.  在我的老家,年龄大些的女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一碗稀饭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8 一碗稀饭 原创/高晓茜 人生中无疑会有很多珍惜的事,朋友间的一席长谈.内心深处的一点点共鸣.风尘中偶然逢得的"知已",还有把客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傻老李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39 傻老李 原创/高晓茜 老李是乡里乡亲面馆的老板,开面馆四年多了,和他投缘的来吃饭,他恨不得把最好的呈现出来,吃完收一点点钱,吃上一百,他只收五十,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你没劲,让我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8 你没劲,让我来 原创/高晓茜 早上醒来,告诉老李"昨晚我梦到妈了""妈好着没?"老李的一句问话.我不由热泪 ...

  •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那个下雪的春天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7 那个下雪的春天 原创/高晓茜 原本已经进入春天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冰雪融化 原本小鸟已欢快歌唱 马上就能嗅到了芬芳的花香 原本元霄节即将来临 街 ...

  •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7 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原创/高晓茜 人在困难时候最需要帮助 何况国家?何况城市? 何况需要我们市场监管坚守的"我们的城" 在这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疙瘩”日历中的母爱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85 "疙瘩"日历中的母爱 原创/高晓茜 中午,吃完饭,看到老妈从她的"疙瘩"日历撕下2月24日,在上面用笔记东 ...

  •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麻雀·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10 麻雀·家 原创/高晓茜 这个特殊的春天,与往年的春天别有不同,原本国内新冠病毒在即将迈入仲春季节时,疫情基本控制,阴霾就将消散,人们都会放松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