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多在院内,千竿胡同的正中间为啥立着一面墙?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内,一位中年人骑着三轮车载客出行。什刹海景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隔壁邻居,一处位于什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另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前海西沿17号的建筑。
夏天雨后的北京什刹海前海荷花景色。北京什刹海景区在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该景区是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以展示北京传统文化为主的休闲旅游区。
位于郭沫若纪念馆西侧的什刹海景区行政综合执法中心办公院,该院的东侧是前海西沿18号,是中国文化名人郭沫若(1892—1978)的晚年寓所,这座庭院式四合院建筑被命名为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
什刹海景区内另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位于前海西沿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代权相和珅、固伦和孝公主、庆王永璘、恭亲王奕等几代皇亲贵族曾先后受封于此。
恭王府正门前的移动式防护铁栏杆,1982年2月,恭王府及花园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胡同里的北京老乡介绍,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除了周一的闭馆日,其它时间的恭王府门前都是排长队等待参观游览的旅客。
前海西街18号的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郭沫若故居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两进四合院,原为中医世家乐达仁堂私宅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做过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
郭沫若故居的影壁墙位于千竿胡同道路的正中间,起挡住冲煞杀气的作用。影壁又称为照壁,是老北京四合院与大门配套的砖砌建筑,它分为大门内和大门外两大类。在王府大门及等级高的广亮大门外,正对大门处设有影壁墙,有一字形的与八字形的两种,当王府大门面对广场或胡同极宽时,影壁墙一般是独立建筑。
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沂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82年8月,郭沫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于1988年6月12日对外开放。
前海西沿18号的郭沫若纪念馆与17号的恭王府,这两处建筑虽然同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是清代权相和珅的名气更大一些,众多游客反而选择花70元钱买门票游览恭王府,却很少有人掏20元钱买门票参观郭沫若纪念馆。1944年(农历甲申年),郭沫若以史学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胆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史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王建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