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与徐生翁书法比较

【写在前面】谢无量与徐生翁,是研究20世纪书法不能跨过的两个人。而且,他们二人风格迥异的书法却有着相同的审美取向,强烈的个人色彩,呈现出的是一派天真烂漫。

王伟有如下论述(录入时编者有删减和修饰)。

谢无量与徐生翁书法比较

一、谢无量与徐生翁的生活道路、人生经历

谢无量,1883年生,四川乐至人。书香门第,幼年随父离川宦游。

谢无量

徐成翁,1875年生,浙江绍兴人。家贫,十岁方入私塾,仅仅读了一年,之后在家自习书画。

徐生翁

二人早期所受教育天壤之别。各方面条件谢无量远远优于徐生翁。

谢无量17岁入南洋公学,与黄炎培、李叔同同学,受业于蔡云培,与章太炎、邹容、章士钊往来密切。后东渡日本,寻革命之路。1904年与马一浮结伴回国,在镇江隐居一年,博览群书,醉心学术。1909年返蜀,以学者风貌行世。而在这一期间,徐生翁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生活于乡野的书画青年,正靠自己的刻苦自学和跟周季贶游学。

1923年,谢无量至广州,担任孙中山秘书长、参议长,并执教黄埔军校。四年后离开广州,执教于南京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抗战爆发后,谢无量显示了一个爱国的学问家的英雄本色,创办刊物,组建“救国会”。从谢无量身上体现的仕宦态度和学术品格完全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事标准。而这一时期,徐生翁则逐渐成为一个有名气的书画家,其书画影响辐射面扩大。

与谢无量相比,徐生翁无缘也无意于仕宦,但在爱国主义、民族气节上与谢无量一样,毫不含糊。在绍兴沦陷时,徐生翁宁可忍受生活的煎熬,拒不为日伪作书画。

谢无量的书法艺术成就为书法界所认可,是在其返蜀之际。抗战时期,全国各地书法家云集四川,给暂时安宁的蜀地,营造了浓郁的书法艺术氛围。谢无量作为国民党元老,大学问家,随意挥洒,自成佳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对其人格、学养、德行的赞赏。

解放后,谢无量历任川西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四川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长,1964年逝世。徐生翁解放后生活得到保障,任绍兴文物管理文员会委员,被聘为浙江文史馆馆员,1964年以九十高龄辞世。

就二人整体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谢无量致力于学术研究,最后完全投入学术之中;而徐生翁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平民意识,其终身矢志不渝的就是书画艺术。二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成就了二人不同的艺术、学术品格。谢无量生活无忧,故而流露出的艺术心境始终是平淡的。徐生翁作为平民书画家,生活窘迫,但其不愿以书画换钱,宁受生活煎熬,不失知识分子的清贫操守,由此影响其艺术心境,在平淡中蕴含着铮铮铁骨,在纵横跌宕的笔势中流露着不肯屈服的意象。

二、艺术道路比较

谢无量、徐生翁的艺术道路,殊途同归。

谢无量无意成为一个书法家(按:这一点跟20世纪另一个书法家相似,鲁迅),他的主要成就在学术研究方面,《楚辞新论》、《古代政治思想》、《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古田制考》、《诗经研究》、《佛学大纲》等著作,足以名世。当时人们赞誉“天下文章推马谢”,谢无量与一代儒宗马一浮齐名,足见其学术分量之重。书法,只是学术之余的雅兴,虽然谢无量在传统书法学习上下过很多功夫,这一点吴丈蜀在《谢无量书法集》序言里分析认为:“……从他的手迹看出他对魏晋六朝碑帖下过相当的功夫”。但更多流露出的是学问家的气息。正如马一浮对谢无量书法评价:“谢无量先生不好临摹,而天才卓异,随手挥洒,自然佳妙”。谢无量书法当归为赵之谦所分析的“绩学大儒,必具神秀”那一类。

徐生翁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把写字画画作为终身追求,一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而且书画篆刻前面发展。二者相比较,谢无量属于“顿悟”,徐生翁属于“渐悟”。谢无量在学术上的成就,徐生翁无法比及,但徐生翁于金石书画的全面成就和形成自己强烈个性的面目,这方面是超越谢无量的。

谢无量书法

徐生翁书法

三、“孩儿体”书风

谢无量书作,无丝毫辛辣味,显示出一种杏花春雨江南一般的淡雅,而徐生翁书作则显示出铁马秋风塞上的苍凉。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道路,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品格,但二者共同的一种审美取向,就是自然而然,天真烂漫,世称“孩儿体”。

1.线条

谢无量书法源于钟繇、二王、张黑女、瘗鹤铭等。徐生翁更丰富一些,其初学颜,后转学欧,因嫌唐为法束缚太甚,转而侧重于汉魏六朝碑刻。于石门颂、石门铭、爨龙颜、礼器碑、史晨碑等长期浸淫,行楷以北碑和六朝墓志为基础,行草用篆书笔意铺底而以汉隶面目行世,篆书以西周、秦汉篆籀为蓝本,到了晚年正、草、篆、隶概以简牍笔意行之。

谢无量线条遒逸,更多的呈现出阴柔美。徐成翁是倔强的,更多的是阳刚美。谢无量的线条给人感觉是平和、流畅、细腻、温润,是一种随手挥洒之中呈现出的飘逸的神韵。徐生翁线条显得苍茫而艰涩,给人一种挣扎的力量,这是种对艰辛生活不屈的呐喊,更是欲以标新立异来嘲讽柔媚书风的宣言。如果从美学角度对二者线条进行对比,那些谢无量线条呈现的是优美,徐生翁呈现的是壮美。

谢无量书法

谢无量手迹

学生翁手迹

徐生翁书法

2.结体

谢无量书法的结体,无论大字小字,有一个显著特点:结构松散,但散而不松,妙在萧散而遒紧,笔势平缓,笔画的安排呈外向型。且结体的风格无明显分期。从中折射出他随意挥洒的创作心态和他不愿被束缚的性格特点。

徐生翁书法结体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内紧外松,而且有明显的阶段性风格特征。

谢无量手札

徐生翁手札

3.章法

谢无量存世墨迹中,完全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不多,大量的是随意而书,很少考虑字的纵横空间的安排和布局,不刻意讲究章法,是一种随性的书写情趣。而且谢无量书法极少盖印。这一点,徐生翁与谢无量迥然不同,章法精心安排,即使是平时的手札,也称得上精湛的作品。其对自己作品一度苛求。

谢无量书法

徐生翁书法

4.气息

二者相较,谢无量帖意多于碑味,其“孩儿体”胎息于帖学,徐生翁则胎息于碑学。谢无量作品所流露出的淡和气息有时更接近弘一那样的禅意书风;徐生翁在跌宕的笔势中呈现的金石味,有时甚至比吴昌硕更猛烈,更痛快。

二人在各自的环境里,经过各自的理解,凭着自身的才情、学识,异曲同工,在天真烂漫的境界上再现书法艺术的真实,二人当之无愧在近现代书坛辉映。

谢无量对联

徐生翁书法(圈内高手是不是看到石开书法的来历了,呵呵)

徐生翁书法

行文至此,本该止笔,然有感于当前书坛的一些爱好者有意将字写得支离破碎,歪歪斜斜的现象,赘述几句。谢无量和徐生翁的“孩儿体”不是信手涂鸦,他们于传统有渊源。谢无量很多作品秀美有二王神韵,徐生翁早年楷书结体严谨大度,用笔爽利,传统功力相当深厚。

最后借用郑逸梅先生语作结,“原来艺术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圆周,一般人只看到平面的一百八十度,以为达到顶点了。超过一百八十度,转而向下,反而认为稚拙不堪了。实则一百八十度是人工的,超过了一百八十度才是化工的。”当人们的艺术鉴赏眼光接近或达到“化工”时,才会越来越体味到谢无量和徐生翁天资各异的“孩儿体”书法不同的妙处来。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