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屌丝艺术家!大师成名之前在做什么?

在艺术这个领域里,许多艺术大神在幼年时就天赋异禀,或者是拥有良好的条件能够学习绘画。

可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学习绘画,甚至在成名时都未接受过系统美术教育,可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使很多艺术家难以望其项背。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一碗“毒鸡汤”,看看那些逆袭成功的“平凡人”!
 - 01 - 
齐白石
从木匠到绘画大师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近现代画绘画大师,尤其是其手下活灵活现的鱼虾,家喻户晓。曾被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三请出山,去央美当教授。
而他的成名之路,却历经坎坷。
齐白石世居农村,自幼家贫,七岁时就失学在家砍柴、放牛,14岁时下田种地,可仍吃不饱饭,便去学了木工,成了一个雕花细木匠。
然而齐白石怎能甘心做一辈子木匠呢,便去学习绘画,可当他真正从师入行时,都已经27岁了,可以说是错过了人最好学习技艺的年纪。
连他自己都觉得年纪大了,恐怕学不出什么名堂。
但他的老师胡沁园很是欣赏他,且提点他要向苏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学习,发愤图强。
在不断的努力下,齐白石的画技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40岁时齐白石遇到了瓶颈期,他痛心于自己虽拥有炉火纯青的技艺,却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风格。
于是,他先后五次游历南北各地,用了七年时间,五岳名川,巫峡洞庭,珠江黄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后又在花甲之年冒险“变法”,改变自己近几十年的绘画风格,破釜沉舟的勇气着实令人赞叹,最终也是冒险成功。
齐白石常说:“天道酬勤”。还说:“由木匠而雕石匠,又改业画匠,直到如今,靠着卖画为生,略有一点成就,一句话概括,就在一个勤字。”
 - 02 - 
仇英
寒门漆匠的逆袭
仇英,生于明代正德初或弘治末年,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和齐白石一样,他也是家境贫困,幼年失学,但他没有学习木匠,而是学习的漆匠。但是这段学习也给了他日后绘画打定了基础。
他在十五岁时,告别了父亲,孤身一人到当时江南最繁华的,也是名画家聚集的苏州。
他在苏州仍做着漆匠的工作,但一有时间便作起画来。也许是他的勤奋与执着,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有一天他正在作画时,遇见了应举落第的文徴明,文徴明看此人画中不凡,便介绍他拜周臣(唐伯虎老师)为师。
周臣给了仇英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技巧上获得了绝对的精巧。后来,他每画好一幅画,总要给老师或前辈画家看,要他们指出不足之处。绘画技艺日益成熟。
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伯虎都是能诗会书的文人画高手,唯独仇英,出身漆匠,没受过正统教育,也正是他的勤奋刻苦才能够成就这番逆袭。
 - 03 - 
阿希尔·戈尔基
从难民出逃成为艺术家
被广泛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之父”的阿希尔·戈尔基,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在逃离中度过的。
在戈尔基四岁时,父亲为了躲避征兵抛下家庭独自移民美国。
十一岁时,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期间,戈尔基与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妹一起逃至俄国管辖的领地。
十五岁时,戈尔基的母亲病逝于饥荒。十六岁时,与父亲在美国团聚,但再也无法和好如初。
在美国文化中戈尔基逐渐找到自我,勤奋的学习多位大师艺术创作手法,并通过融汇各家所长,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他创作的焦点置于富有自我表现力的线条、形状和颜色,给予它们自由表达的潜力。
幼时经历过的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成为了他一生的伤痛,同样也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苦难与失去被认为是解读他作品的关键词。


 - 04 - 
 村上隆
30岁仍捡盒饭维持生活
他和草间弥生、奈良美智一起,被称为“日本艺术家三剑客”。
五彩缤纷的笑脸太阳花是他的标志性作品。2008年《时代》杂志将他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
他就是村上隆。在台北演讲时说,“要想成功就必须在美国出名!成功就是金钱!钱——钱——钱啊!!!”
如此不虚情假意,开诚布公说出自己的想法,着实是艺术界的一朵奇葩。但能在演讲时说出如此“庸俗”的口号,还不是因为年轻时经历了太多穷?!
在他三十岁以前,受挫与碰壁对他来说家常便饭,复读2次才得以考上东京艺术大学。
而后在结束长达11年的日本传统绘画的训练后,他的生活也一度以捡过期便当来维持,好端端的一个文艺男青年,硬是变成了流浪汉。
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并不知名的画家,在十几年前,偶然一次去美国访问学习的机会,欧美繁华的艺术市场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
于是他深入分析研究,剖析欧美艺术市场背后的运营模式。最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变,他获得了欧美艺术市场的认可,成功的将日本文化带到了国际舞台。
 - 05 - 
丽塔-卡贝鲁特
被母抛弃的“妓院女孩”
她的画作多以人物肖像为主,主人公的脸上却总夹杂着苦涩和悲伤,画面中还总有被蹂躏过的纸折痕。
画中的元素都离不开她少时的经历。丽塔从小就没见过父亲,母亲是当地最出名的老鸨,还曾上街当过扒手。
在十岁时,母亲和继母相继去世,她也被送往孤儿院。在那里她努力抓住每一个与来领养孩子的夫妇见面的机会,最终一对夫妇收养了她,还带她去博物馆、艺术馆感受艺术的熏陶。
一次在观展中,她看到了戈雅的《朝圣到圣伊西德罗》,在画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她惊叹于画作竟然能让自己产生这么如此大的共鸣,便决心学习绘画。
在画中,丽塔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挖掘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所有感受倾注于画中。画面支离破碎,像是她的童年一样,被所有人嫌弃叫做“妓女的孩子”。
但她没有认输,努力学习艺术,且开发出新的当代绘画技术。现在在西班牙,她是最著名的当代女艺术家,作品价格10万余美金。


 - 06 - 
夏尔丹
逆袭最成功的艺术家
1699年的11月2日,让·巴基斯特·西蒙·夏尔丹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木匠家庭里,从小夏尔丹便以木工手艺独立谋生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绘画,在此后便着了魔似的爱上了绘画。
1731年,等了八年的夏尔丹终于与玛格丽特·桑塔尔结婚。可是他的生活并不怎么顺利。1735年,妻子去世,两年后女儿马格丽特·阿涅斯去世。
1744年,夏尔丹再婚,新妻是三十七岁的遗孀弗朗索瓦·马格丽特·普杰。本以为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可是年仅六个月大的女儿不幸夭折。
最后在1772年,年仅三十八岁的皮埃尔在运河溺水身亡。这个对绘画史做出卓越贡献的男人,最终却没有一个孩子留下来。
18世纪50年代,夏尔丹获得了世界性的名望、成功和赞誉,他作为画家的生涯达到了鼎盛时期。

人们也给了他极高的赞誉。
“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就像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的叫法(Still-Life)那样。”

 - 07 - 
赵孟頫
亡国奴知识改变命运
赵孟頫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身份十分的尊贵,妥妥的皇室贵族,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但不巧的是在赵孟頫小的时候宋朝就灭亡了,这样的他在元朝不仅没有立足之地,还非常的受排挤。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一度蛰居在家。丘氏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读书,如何超乎常人?”
意思就是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超过别人家的小孩儿?
他听了话变得更加努力,拜老儒敖继公研习经义,那是学业日进,声名卓著。还备受忽必烈的喜欢,不管其他人的看法,就宠他。
一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虽备受帝王的喜爱,但在传统道德观念下,他也开心不起来。
这一生他从来没有低过头,不断的用才华来证明着自己。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被称为是王羲之二代。
 - 08 - 
郝俪
从乡村走出来的村姑艺术家
'如果你有幸能欣赏她的作品,聆听她的心声,她的作品将深深地迷住你。”这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罗伯特·明可夫,对中国一个村姑的评价。
可能你没有听过郝俪的名字,也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但是如果你经过她的作品前,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独一无二的气质所吸引。
23年创作4600幅作品,一幅作品就卖几万元,在这作品的背后,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儿。
从小出生在农村的郝俪,备受冷眼和厌恶。他的出生就不受父母的欢迎,从小就不受待见,他的父亲还说过,长大后如果弟弟没条件娶老婆的话,就要拿她给弟弟换老婆。
为了逃离这个贫困且没有爱的家庭,年幼的她毅然决然去石家庄打工。
没有文化的他只能做一些最底层的工作,但是他抓住了命运的转折点,独自一人去北京,在一位美术师家里做保姆照顾老人和孩子,薪水是教她学画画。
在北京,她拼命地学习画画,就像是要溺水的人抓住那救命稻草一样。她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考中央美院。
幸运的是,在不断努力下,她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央美院。不幸的是她备受冷眼和嘲讽,“村姑都可以学绘画了?”
但郝俪面对争议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2000年,郝俪终于迎来了春天,油画艺术开始出现市场,她的作品被一批收藏家出高价买走,甚至被法国总统、瑞典国王、美国驻中国大使等一批高端收藏家青睐。
小时“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郝俪,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女子!
 - 09 - 
罗伯特·雷曼
30岁的保安1.2亿一幅画
罗伯特·雷曼真的是一个发生奇迹的保安,或者说是被保安耽误的画家。
他的一生也是非常的戏剧化的。
大学的时候,先读了一年的理科,又读了一年师范学院,之后他又走上了艺术道路,怀抱着满腔热血的音乐梦想来到了纽约,结果失败了。
还好他也没有钻牛角尖,音乐家当不成,那就做一件和艺术有关的事情吧,于是他跑到了纽约现代艺术馆当起了保安。
这一当就是七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艺术梦,在七年间,他学习借鉴大师的作品,创作属于自己的风格。
直到1962年,他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全职艺术家。
可是在他刚刚脱离保安岗位后不久,还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全职艺术家时,创作的《无题》竟在2014年被估价2000万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
对于这类艺术的拍场高价,有拍卖界人士直言,“观念艺术卖的是形式。你可以不接受,但就是有人觉得这种观念‘够逆反、我喜欢’。
一旦有人赞成或反对,它就成功了。你可以反对,越反对越成功。”
雷曼也一直专注于他的白色绘画中,不断发掘白色的多样性,他曾经办过一个展览,在白色的墙上挂了20余幅白色的作品,就好像是一个空的展厅。
虽然很多人觉得他的作品和自家的白墙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雷曼这里,“画什么不重要,怎么画才重要。”
 - 10 - 
丹·弗拉文
举着荧光灯的保安
与楼上一样,同为保安逆袭的极简艺术家,我们来看看丹·弗拉文和雷曼有什么区别?
丹·弗拉文在幼时受到了浓厚的宗教熏陶,14岁时还被送到布鲁克林预备神学院学习,这也导致弗拉文此后的作品都隐隐有着宗教色彩。
21岁时参军成了美国大兵,在部队他有很多的闲暇时间,于是他用来学习艺术。
1956年,弗拉文兵役结束回到纽约,艺术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慢慢发了芽,他先后辗转了三个学校,最后终于在哥伦比亚大学落下脚来,开始学习绘画。
结束学习生涯之后,他急需一个能解决温饱的地方,于是他又先后辗转了三个博物馆,当管理员或是保安。
在担任警卫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他的艺术生涯,并且开始了他的极简创作。
弗拉文大部分作品都以“无题”命名,坚持不懈地用他标志性的荧光灯管探索艺术领域。
运用这种现成材料来表达个人的思想观念,增加作品的趣味和观赏性,弗拉文用他极致的荧光灯,成为了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先驱。
 - 11 - 
丹尼尔·阿尔轩
色盲艺术家的世界
美国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从小就被确诊为色盲,听起来像是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里的“孤儿”,但正是他的视觉缺陷,使他创作出了独特的、标志性的单色艺术风格。
这种疾患限制了他对灰调、黄/橙调和蓝调光谱的接受能力,如果拿到现在来说他是连艺术考试都不能参加的。
但正是这个五彩颜色所抛弃的人,顺势将他的注意力引向了白色、灰色和黑色。
2015年,丹尼尔·阿尔轩收到了由EnChroma制造的色盲太阳镜,刚戴上眼镜的阿尔轩兴奋极了,树的绿、花的红和天的蓝第一次清楚的出现在他的世界里,他的作品也逐渐拥有明艳的色彩,像是刚出生的嫩芽,激动的感受着阳光。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工作时不戴这副眼镜。
因为他觉得看到太多的色彩反而会使他忽略一些重要因素。他认为,当下世界的色彩是过度饱和的,而自己的单色也许是对饱和世界的抵抗。
他始终游走于装置艺术与建筑作品之间。
近年来,他先后与迪斯尼、宠物小精灵、迪奥(DIOR)、日默瓦(RIMOWA)和阿迪达斯(Adidas)等知名品牌联名合作,这些不仅是大众熟悉的名字,更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象征。
 - 12 - 
潘玉良
传奇民国女画家
我应该姓潘,我是属于你的,没有你就没有我!

——潘玉良
潘玉良原姓张,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做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
在嫁与潘赞化之后,邻居一位叫洪野的先生,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色彩学的教授。
这位教授经常在家作画,有次潘玉良看见了,便立足观望,洪野先生便让她画了一幅画。画完,洪野先生大吃一惊,立即收潘玉良为徒。
1918年,潘玉良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
然而,榜单上却没有她的名字。
原来,因为她的出身许多人拒绝她入校,一名女同学甚至要求退学,“誓不与妓女同校”,洪野先生听闻此事与校方理论,校长刘海粟顶住社会压力,提笔在榜上添上了她的名字。
1921年,潘玉良远渡重洋,留法深造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师出同门。后来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
潘玉良倾尽毕生学识与精力,创造了“融中西画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风格,留下了展示她多方面艺术才华的大量作品。
以至于徐悲鸿说:“在中国画坛,能够称得上画家的人不过三人,其中一个就是潘玉良。”
看了这么多平凡人逆袭成为艺术大家的例子,共同点便是勤奋与不向命运低头,当然啦,还有亿丢丢的天分。
我们虽不能预知前程,但只管努力就好啦,其他的交给时间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