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去拜访哈普都·隽明
春天的时候,我去拜访哈普都·隽明老师。哈普都老师住在北部湾广场附近一个小区,正对大门右侧有株三角梅,像这个季节北海所有的花一样开得红红火火。
但三角梅不是辨别哈普都老师家的标识,三角梅是北海的市花,许多人家屋前屋后都有。让人一眼认出他的家,是大门的春联,写的是很多人不认得的小篆,这种春联肯定是北海绝无仅有。哈普都老师把自己最擅长的鸟虫篆“秀”在大门口,让每个看到的人既新奇又惋惜,他的字价格不菲,等于把花花绿绿的钞票贴在墙壁上。
与哈普都聊天(左为黑龙江旅居北海的诗人柳彩然)
哈普都老师要是知道这种想法一定很生气。1997年就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西泠印社社员的他,作品市场行情自然不差,但他并不把写字、篆刻等同于赚钱。一位与他在一个办公室呆过18年的书画家粗略统计,除了出差和开会,哈普都总是伏案作业,从不与人闲聊,按每月20天计,要写200幅书法,刻100方印。他15岁就迷上篆刻书法,究竟写了多少,刻了多少?而他不只一次将成批的作品捐给了相关的机构。
哈普都满头黑发像夏天的树叶一样丰茂,腰板像松树一样挺直,你根本看不出他已经75岁了。他正襟危坐地和我聊天,神情恬淡,语气迟缓,你感受得到他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让人想起“真水无香”、“大象无形”诸如此类的成语。他说,我现在基本不外出应酬,也不喝酒,“我比较注意养生……泡枸杞水喝很好,你不妨试一下。”他抹着黑发说,“我的头发都是原装的。”
哈普都老师的养生受他的恩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游寿的影响。游寿教授与箫娴在书法界有“南箫北游”之称,她驾鹤归去时98岁,生前一直喝茶和蜂蜜。讲究养生的哈普都老师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起来写字,写完字后睡一个“回笼觉”,但精神头一点也不减。我们从中午一点聊到下午四点,整个下午没有喝一滴茶,哈普都老师没有丝毫困倦,换成别人恐怕早已哈欠连天了。
哈普都老师家里挂满他的篆书作品,那些字仪态万方,庄严典雅,有一种特别的神气,我连蒙带猜认得的寥寥无几,置身其中就像掉进一个深不可测的井里,想请教又怕闹笑话。不过,书法的魅力固然在于内行看出门道,还在于让我这样不谙书法的人感觉赏心悦目。
曾经有熟人说哈普都“半生说的话,还不如写的字多”。在我有意的“东拉西扯”中,哈普都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习艺经过。最早的艺术发蒙是他好奇地临摹二哥小学课本上朱德的画像,得到二哥的夸奖,上学后就一直喜欢画画。“后来看到画上的篆刻印章和题字特别有趣,开始练习书法和刻印”,他说。
他说,刚开始刻印时,不知道要用专门的石头,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橡皮、木头都刻过,后来知道要用石头,又不知道是什么石头,随便捡到一块石头,磨平了再刻。
哈普都如数家珍说起他遇到过的“贵人”:还没念书时,堂兄就送给他几本线装《芥子园画传》,他爱不释手,每天照着画谱画个不停;他一有时间就跟着佳木斯青少年宫的隋庆䘵老师习字,隋老师还介绍他认识了擅长篆刻的袁凤鸣先生,袁先生借给他一本《汉铜印丛》,让他如获至宝;他托在哈尔滨大学念书的二哥冒昧将自己的习作呈给游寿教授指教,拿回来时,令他“高山仰止”的游教授在上头题写了“努力学习书法,日后必有好处”,后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进修时,他更是得到了游教授的亲灸;40岁那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给了黑龙江省四个理事名额,省书协主席利化将自己的那个让给了他,理由是自己年纪大了,“你年轻,业务突出,你干更合适”。
哈普都老师挥毫书写鸟虫篆
能孵出小鸡毕竟因为是蛋,石头是万万不能的。哈普都认为艺术需要天分,但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专心致志特别重要。小时候没有钱买纸、笔,他就用手指在地上练字。练习刻印时,到处寻师学艺,博采众长,像勤劳的农民上山总是带着砍刀,他平时石料、刻刀不离身,走到哪里就刻到哪里,哪怕是出差坐在火车上。“文革”十年,到哈尔滨出差或学校放假,他偷偷去看望“黑帮分子”游寿;还借“串联”到北京之机,跑去拜李文新、熊伯齐先生为师。从1963年起,哈普都在百余种报刊上发表了上千方篆,艺术水准在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中不断提高。
从15岁真正迷恋上书法篆刻,哈普都的艺术生涯已近六十载,曾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贡的沈鹏称他是“边疆艺术的一道辉光”,他的篆书对邓石如、陈之谦、吴昌硕、陈大羽等大家多有借鉴,古朴苍劲与清秀壮美兼得,被称为“龙江篆刻第一人”,曾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他多次代表中国书法家出访,仅日本就应邀做过四次书法和篆刻交流,说起在日本因应者云集,夜以继日治印挥毫的情景,语缓行迟的哈普都老师也不禁神情兴奋。他还长期担任过三届政协黑龙江省常委、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次当选全国青联委员时,与他一起当选的包括范曾、刘炳森、韩美林等。
许多人都知道哈普都·隽明老师的原名“赵隽明”,我问他为什么改名。哈普都说赫哲族是女真人的后裔,原来的赵姓是皇上所赐。为了纪念17世纪的始迁祖先,启用复姓,他是哈普都十四代。
哈普都老师落户北海纯属偶然,他的学生在北海老街开了一家书画店,独居的他来北海散心,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北海经商多年的哈尔滨女老乡,两人情投意合而结缡。
“我很喜欢这里,”哈普都告诉我一个他的发现,“北海除了气候好,空气好,南方的生活习惯也好,这边的人爱喝汤,营养均衡,个头匀称,不像北方胖人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