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秘]凡高:“空气”在燃烧 ——纪念这位疯子画家诞辰160周年

凡高:“空气”在燃烧

——纪念这位疯子画家诞辰160周年

面对精神上的触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许多巨人般的身影从身边过去,他们去哪里?当我忽地明白过来之后,羞愧万分,在与他们背道而驰啊。面对精神上的感动,我们实际上又在做着些什么……

作者手记

人们谈到画家文森特·梵高时,多被他的悲惨身世所吸引所感动,这是人之常情。我想这也是他生前所不愿看到的,他如何用自己的生命来解读艺术,或者说他如何用使用色彩来诠释生命,这才是这位“疯子画家”揭示给世人的根本。梵高绘画中最本质的个人特征是什么,或者说他以生命为代价,赋予画面的激情是怎样具体地体现出来的?人们会举出许多,如他为人所知的向日葵;如他为人所知的麦田;如他为人所知的对黄色的使用;如他为人所知的日本风格……我要说的,是在他画中无所不在的“空气”。

梵高的鞋子被放置在他特有的空气中,以后不断在强化他的“空气”

从大多数的情况来说,画家们最感兴趣的是物体的形状,和随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色彩变化。也有画出世间并不存在,只在人的头脑中才能产生的场景,那是神话故事。画家梵高面对自然却画出了包围着他的空气!这空气绝不止是印象派画家力求传达出的光中的空气。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是观察不到凡高所描绘的这种物质的存在,观者只能在他的画上感受到这空气的存在,这是文森特·梵高的空气——灵魂。

梵高不是一位科学家,我们也不企望他能为世界带来对物质的什么发现,但是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人们讲述了让他激动,令他窒息的他的“空气”。这种颤抖的胶着状的空间表现,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最后一幅《没有胡子自画像》的眼睛中,仿佛使人感到他的躯体与他的“空气”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对此,我可以翻开手边的《梵高书信集》,去寻找一句形容他自己心灵的话。但是我记忆上的这句诗能更形象地勾画出反映在文森特·梵高眼神中的心理状态。

“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

在这幅最后一幅自画像《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中,他的“空气”仿佛在流失

如果说以生命为赌注,燃烧自己的灵魂,促使这个漂泊的荷兰人寻求抵达彼岸,他的目的是从这里怎样获取使精神达到暂时的平衡,而是主动投入到痛苦中去而寻求彼岸,例如他与妓女西恩的往来。因此,他的画作不象一般的画家那样,是以娱乐为旨趣,也不是以艺术本身的研究为目的,他在用艺术的手段缓解精神对于生命的重压。

不容否认,梵高的艺术表现与他狂躁型的精神疾病有关,在他的臆念深处,时时感到被束缚的紧张感,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呼吸的空气就是约束他精神的根本。梵高躁动的心灵就如一个高位的水平面,而法国南方的灿烂阳光,却使他的激情达到了暂时的平衡,因为阿尔的耀眼日光是另一个与画家心灵接近的水平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神的堤坝是较为安全的,交流也是舒展的。我们可以看到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达到了巅峰的状态,画面犹燃烧的火焰。但是其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画家的激情和灵感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周围环境耀动的活力,会使梵高心灵的堤坝迅疾崩溃,这种猛烈的力量能把画家的精神摧垮。

作者强烈风格的画作,他的绘画盛期

我们从梵高这一幅冷灰调的《自画像》上,看到的是画家本人紧张的关注,空气使他扭曲,或者说他甘愿象空气一样燃烧。但是胶着般的空气会在无时无刻地提醒他,生命消失的恐怖。不安的心情使他用更加颤动的笔法描绘他身有所感的环境,颤抖的画面并不只是他心理的某种扭曲的形式需要,他的身心与自然同置一处。他所反映的,兴许就是自然的常态,他是纵向的方式来看待时间给予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是激发他燃烧自己的活力。而一般的人的闲适意识完全是对自然造成的错觉,横向截取时间的一个截面,观察到的尽是平和与宁静,人的生存观念决定了他的生命价值。

有研究称画家对黄色的偏好,是因为与他服用精神类药物有关,他对“空气”的塑造,应该与他的艺术观念相关,来自东方艺术精神中的玄学感悟吗?

文森特·梵高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几乎是给每一个看他作品的人,提供了一个解释和发现他价值的机会。他虽然借助具体的物象,却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抽象状态。基于这一点,我们眼中,他完全是异于大多数人的行为举止的。梵高会说,使辉煌迅疾达到顶点就是病态?而可以寻找到某种维持中的平衡,在抑制中生存,避免跃出规范之外,就不是病态?画家梵高在他“病态”般的追寻里,为我们昭示了生命在自然祭坛上殉难所带来得眩目光辉,这是一个奇观。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死于1890年7月29日,只在世上活了37年。他是一位荷兰乡村牧师的儿子。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而一度到矿区里去当教士, 跟矿工吃同样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他后来又离开了教会,重回绘画的领域。梵高年轻时在海牙的画店里当店员,后来到了巴黎,与印象派画家们交往,实话说那些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新画派的创始者们,并没有把这位荷兰来的初学画者放在眼里,就是这样一个人,开创了令后人惊叹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

人生的痛苦使他的色彩突兀奔放,他的苦闷是阳光下的色与线的疯狂

在文森特·梵高绘画生涯的开始时期,是受到表兄莫夫的影响的。安东·莫夫(1838年11月18日—1888年2月5日)一位荷兰画家。年轻的梵高非常仰慕莫夫的作品,史料记载1881年10月,他前去拜访莫夫,希望能从表兄处了解到一些有关绘画的原理。当莫夫用挑剔的目光审视了表弟的所画的静物后,对梵高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愚钝的家伙,但现在我看那是误解了。”

安东·莫夫 (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文森特的表兄安东·莫夫是一个荷兰画家,在文森特绘画生涯的开始时期,他对文森特有着重要的影响。文森特非常仰慕莫夫的作品,在1881年10月,文森特前去拜访莫夫,希望能从他那里了解到一些有关绘画神秘之处。当莫夫用挑剔的目光审视了文森特第一次尝试着画的静物后,对文森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愚钝的家伙,但是现在我看那不是真的。"正是莫夫的鼓励,文森特踏上了成为一个画家的新征程。文森特与莫夫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尽管也有磨擦。文森特不允许任何有关他作品的反对意见,否则会制造更多的麻烦。莫夫强烈反对文森特和妓女西恩的来往。最后莫夫终于中断了和文森特的通信。安东·莫夫在文森特的绘画生涯里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森特从未忘记这一点,1888年得知莫夫的去世后,文森特当即画了《盛开的桃花》(纪念莫夫)。

梵高画了《盛开的桃花》,以纪念他的表哥莫夫

当人们反复说及画家的弟弟提奥为梵高所走的艺术之路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帮助。还可以说,正是表兄莫夫在梵高少年时代的无私鼓励, 最终梵高坚韧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梵高素描

观赏文森特·梵高的早期素描作品,我们有理由同意他表兄最初的观点,算不得愚钝,起码是笨拙。其素描上绝对缺少灵动的禀赋,同时还带着偏持的固执。也许正是这种性格色彩为他最终背离时代艺术风尚,找到了很好的表达方法,例如他得到朋友保罗·高更对他画法的一些建议,同时这两个人性格上的近似,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很难相处。但是梵高在不合时宜的艺术风格上的“发现”,都来自心灵的真实触碰,如果以这个看法为基点,来衡量他早期的作品,他的表现,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他不是通过画面来炫耀自己技巧的纯熟与精到,而是看到了他精神的颤动。就此多说一句,梵高的艺术告诉我们一个真实:从我开始,艺术已经是心灵的记录了。

只要你有内心的感受,就可以成就为艺术家,表达的形式与方法,都来自你的创造!

梵高自画像

我们还要说说绘画画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似乎早已很明白,但是天才的梵高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东西。他画里精神性的东西,更多的没有被赋予到具体的形象上,仿佛都被他从抽象到抽象的融到了画面的空间中,例如笔触的排列与衔接,这是一位艺术家真实的感受使然。他和我们的区别在于,我们的艺术观念大多都来自书本的指导,或者聆听导师的教导,再面对自然作出我们的艺术发现,其实这种“发现”本身已很悲哀!

梵高早期的画作

我们不能说梵高暂短的人生和艺途生涯中,未尝没有得到人们“真知卓见”的指点,但是在他独具的艺术眼光中,已经都被过滤掉了。他看到的就是他眼中的情景,不管这一场景在众人看来是如何,但是他坚持自己看到的真实,并且坚信这一点。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未免太主观了。然而精神的力量和自身的才气,就促使他获得了与众不同的“眼光”。面对自然这面镜子,映出的是他自己的面孔,完全是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他坚实理想幻化出的境界,他沉溺于其中;可以发疯;可以流血;可以失掉生命。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此的行为是过于极端了,但是在梵高看来,理想是高于一切的,信念可以做出最强力的支撑。促使梵高早年修习传教士时的精神,给予了他广博的心怀。

梵高的“空气”

我们从他那些看似极为个人主义的画上,却体现着人类的精神共性。或者说梵高是对慈爱这一概念,做了广义的个性体验。我们会从他的人物画里看到很多丑陋的面容,在这样的面容上也会发现很多惊异而且坚定的眼睛,同他自画像中的目光一样:这个世界怎么了,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文森特·梵高的画笔体现了他的思想。他为之激情澎湃,冲动的情绪使他的精神失衡,这是一个不懂得自我保护的人,一个伟大的心灵。尽管他的生活窘迫,他也需要金钱的支撑,但是他的眼中没有它的位置。画家梵高就是这样一个人,要为人类寻求慈爱襟怀,最终倒成了最需要被慈爱的人。这样贡献灵魂的人物,绝对会被人们读懂的。

不用仔细检索,画史上精神有障碍的画家很有一些,有先天形成的,也有所谓后天画画画神经的。其中不乏有大成就者,他们都没有能获得象文森特·梵高这样的推崇,如今他的作品在拍买行被炒卖成天价,决不是众多炒家猎奇之故。归到一点,就是因为他的画中具有一个博大的灵魂,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哀痛而呻吟,他点燃了自己,竟然照亮了人世。

文森特·梵高只是一个画家,他特立独行的一生与艺术观为人们带来许多的人生思考,他像一位先哲,无意中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图式了释放精神重压的方式,这是他至为重要的价值所在,因而被赋予了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2012.3.19

(0)

相关推荐

  • 【梵高·美丽生活】作品欣赏文森特·威廉·...

    [梵高·美丽生活]作品欣赏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星月夜>.19世纪人 ...

  •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年)1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年)1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 ...

  • 给喜欢艺术的你:文森特·梵高268张超高清画作合集赏析(二)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他的向日葵是标志性的,他的耳朵是传奇的. 但在梵高的一生当中,他是这个世界的孤独者,几乎是 ...

  • 认识画家—文森特·梵高

    人物简介:文森特·威廉·梵高  (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等.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大部分时间靠自己的弟弟提奥·梵高接济. 1890 ...

  • [艺术探秘]普罗米修斯长什么样?

    普罗米修斯被缚      鲁本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盗走天火并将火种带给了人类.普罗米修斯盗火后,宙斯将其缚在高加索山.遭到恶鹰啄 ...

  • [艺术探秘]“超人”需要艺术

    在我们看到的历史上艺术的巅峰期,几乎都与一个强大的王朝.鼎盛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分不开的,这几乎成为历史的共性.在这个共性的规律下强调艺术的真实完美的再现,手法细腻而精致,达到一种令人很难设想的地步. 古 ...

  • [艺术探秘]妇好,中国的雅典娜吗?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系列节目<国家宝藏>中讲到商王的妻子妇好墓中出土了一对青铜酒器鸮尊,制作精美,纹饰繁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器.妇好也是商代甲骨文文字考证与墓 ...

  • [艺术探秘]关于黄宾老绝笔《黄山汤口》的置疑

    黄山汤口        1955        黄宾虹 见到咨讯中有一幅黄宾虹的画拍了3亿5千万,心中好奇,于网络上搜出图像来看,图像质量并不太好,题款的字迹都有些变形,初看之下以为又是假冒名人制造轰 ...

  • [艺术探秘]什么使《蒙娜丽萨》有谜一样的面容

    到底是什么绘画因素使<蒙娜丽萨>有谜一样的面容,画面的形式感.明暗关系.色彩因素和对图示的联想,恐怕都在起着综合作用.另外,它的身世际遇等这一切因素激起人们的关注也不容否认,加强着人们的探 ...

  • [艺术探秘]毕加索是谁

    这个毕加索是一个艺术家,其他的毕加索是嗮太阳的退休油漆匠和懵懂涂鸦的孩子.他被描绘成与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往往把历史中的人物放大或缩小,使他们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或被唾弃的 ...

  • [艺术探秘]拉斐尔悬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家拉斐尔·桑蒂(1483-1520)以他典雅.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屹立在艺术的峰巅之上,成为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列的"三大师",被后世崛起的古典主义者们推 ...

  • [艺术探秘]王强先生的一个惊人发现—— 伦勃朗疏忽啦

    伦勃朗的<夜巡> 我的朋友,王强先生的一个惊人发现-- 伦勃朗疏忽啦 关于在绘画中用手套显示人物的姿仪,在许多的欧洲绘画中都有表现,欧洲骑士带上白手套,表示执行神圣公务.摘手套,戴手套,拾 ...

  • [艺术探秘]苏东坡对《?》的惶惑

    [艺术探秘]对南美洲太阳门中黄金比率的研究 本文的题目:苏东坡对<?>的惶惑,他也许根本不晓得还有这样一幅画.见到有关2018年11月26日晚间香港佳士得将苏东坡<枯木竹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