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秘]苏东坡对《?》的惶惑
本文的题目:苏东坡对《?》的惶惑,他也许根本不晓得还有这样一幅画。见到有关2018年11月26日晚间香港佳士得将苏东坡《枯木竹石图》拍出4.1亿港币的消息,真的感到震惊!如果站在苏大学士的角度看,他不免也感到惶惑,原因是确实是他的构图,但不是他的笔墨。这价格也够他躺着吃一万年了,呵呵。
苏东坡是提倡文人墨戏的,他的许多关于文人绘画的观点,我们现在仍是耳熟能详。这样一个颇有社会地位的大才子,他把画画成什么样,应该不是我们可以设想的,把石头皱纹画成一圈圈的螺纹,像个蚌壳,树枝画的像驯鹿角,在文人的笔墨游戏中,这样的造型都不是问题。
苏东坡《寒食帖》
苏东坡《寒食帖》(局部)
苏东坡是会写字的,在中国书法史上宋代他被并列为苏、黄、米、蔡四大家的第一位,这“苏”就是苏东坡。古人只要用笔记录是离不开毛笔的,自然每个人在用笔时都会形成自己使笔习惯,特别是绘画中的写意笔法与行书字的书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看看苏字的笔划,再看看《枯木竹石图》上的使笔,其中潜意识的线条表达,就很直观地向我们传达了其中的不同。画中的线条虚浮,节奏感不强,说到底体现不出使笔的神采。
如果看这卷子的外观,似是旧物,不像民国间所造,如果花这样大的精力来做外观,我看没必要。我有一个猜测,这个卷子就是古代旧物,为当时市上画贩子兜售的仿品,某人在某场合见到苏东坡一卷《枯木竹石图》,便寻机临出,或许是出自游戏心理,连米芾的字也一同仿了,此人就是刘良佐也未可知。米芾或许都蒙在鼓里。因为画后题跋第一人是刘良佐,时代与米芾差几十年,他邀米芾一起为此图“同赋”,并让米的题跋靠后,这是否是一个调侃吗?另外,米芾的字许多不是他的习惯写法,米字侧锋取势,顺逆互参,而此处则是用笔正锋提悬,起笔转折多有浮滑轻佻之态。
宋代的书画市场太繁华了,这在米芾的《画史》里都有记载,人们对书画作伪也是穷尽智商。当时1 两黄金合5000~35000 文(1000 文 =1 贯),而米芾的《画史》曾记载唐人的一幅《散牧图》竟然卖到 400 贯之多!真可谓“价值千金”。北宋时东京大相国寺每月举办五次“万姓交易”,就是大型庙会,买卖交易文具、书籍、古玩、图画等。南宋临安的夜市有细画绢扇、梅竹扇面、山水扇面的买卖活动。同时许多酒楼、茶肆、熟食店等也在店内悬挂字画,装点门面,供顾客消遣之用。
本来文人(假设为刘良佐)自娱自乐的消遣玩意儿,不知怎地流散到市上,在时下书画买卖的大潮中知假卖假。千年之后竟是难得珍品。
传为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这里也顺带说几句,此画为宋代绘画的典型韵致是无疑的,但是否为苏东坡所作,仍是存疑。他不用售画果腹,不用以画搏名,一个早已名满天下才气横溢的文人,会这样中规中矩地带有匠气作画吗?而且并不见他付诸文字的艺术观。
文章链接:
[艺术探秘]凡高:“空气”在燃烧 ——纪念这位疯子画家诞辰160周年
[艺术探秘]画家米勒的穷困与惬意 ——你人生确实还有另外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