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忆旧]无染先生文集

无染公小像

 

一百多年前,萧县段氏是一个大家族,不仅代有闻人,且名宦迭出,正处在鼎盛时期,号称萧县首富,素有“萧城一个段、徐淮半个天”的说法。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个小男孩诞生于这个家族里,父亲给这个小儿子起名段庆成。

庆成从小聪颖过人,特别是对书画有着特殊的偏好及悟性。十六岁入徐州美术学校,次年考取上海美专,专心进修西画。四年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二十一岁这年,因为父亲的离世,家庭一度陷入困顿,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故乡,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然而毕竟乡下是孤寂的,如何束缚得了一颗年轻而充满渴望的心。他加入了当地的文化沙龙“东方画会”,在徐州、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较大反响。

两年后,他孤身来到北平,投奔姑父张伯英。张伯英,徐州铜山人,是知名的大书法家,收藏颇丰,又精通鉴赏,他看见庆成的字写得不好,就指导他练习书法,还教给他作画的技巧,并把自己多年收集来的乡贤万年少先生的书画作品供他把玩。从此,庆成对国画和书法的喜爱如痴如醉。他为自己改名为段拭,字无染,意思是始终保持察察之身。

1937年,庆成的姐夫、著名明史研究专家谢国桢教授来到北京执教,传授他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导他阅读历史名著。1938年秋,在谢国桢和张伯英的举荐下,庆成得拜国画巨擘黄宾虹先生为师,跟其学习国画。在黄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庆成的画学技艺和理论修养均有了质的飞跃。总之,在张、谢、黄三位名师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庆成就成长为一名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美术理论和研究能力的青年才俊。

1939年,庆成依依惜别了三位导师,前往南京谋生。此时的他早已成家,需要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他先在教育部谋得了一个科员的职务,不久又兼任国立编译馆的特约编译,定期给各种艺术杂志撰写文章。在南京,无染结识了蔡守、谈月色等人,组建了一个小型的文人团体,定期举行诗酒聚会。在初到南京的那几年,他十分活跃,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美术研究,先后创作出《艾馥馆随笔》、《徕翔阁随笔》,发表了《万年少先生书画记》、《万年少先生事迹汇辑》、《文征明先生年谱》、《文征明先生事迹辑略》、《黄大痴事迹考》、《大拂堂读书偶记》、《明代山水画派衍概观》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须知,此时的他尚未到而立之年。1941年底,无染曾经应邀参加了东方美术座谈会,就铃木吉佑提出的中国美术模仿多,创新少的问题进行了反驳。

1943年,无染辞去了教育部科员的职务,专心从事美术创作。当年夏天,他曾前往江西庐山写生。但壮美山河早已被战争破坏的面目全非,所见所闻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抗战胜利前,他写下了《白耷山人事迹及其全集》、《明末殉国士大夫小志》、《魏忠贤生祠兴建简表》,不遗余力的表彰明代遗民和殉国士大夫,这显然是受到黄宾虹、谢国桢两先生的影响。

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无染比较沉寂,工作亦无着落。无聊之极,他写下了《大拂堂遮眼录》、《石城销夏录》等作品,通过记录鬼神故事来打发时光。解放初期,他在南京不甚得意,曾为黄宾虹先生代购一些陶片和碑帖,偶尔也与陈方恪、陈病树、胡小石等人交游。

1952年春,无染带领一家老小来到天津——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在津门,虽然生活清贫,却其乐融融。他有一个小书房,三面墙的书柜上都是图书。无染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拮据,健康堪忧,先患十二指肠溃疡,后又染上肺结核,并且越来越严重。文革开始后,无染被开除公职,不许住院,最终在贫病交加中黯然死去,享年五十有六。先生去世后,家人谨遵遗嘱,不向任何亲友求助。

即便如此,无染生前始终好学不倦,笔耕不辍。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中,他先后完成了专着《文征明年谱》、《汉画》、《汉画所见事物考》、《黄宾虹绘事琐记》、《万寿祺》,回忆性文字《虹庐受学札记》,另外还发表《汉代动物画的成就》、《谈石溪报恩寺图》、《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等多篇论文,可谓著作宏富。惜天妒英才,不仅让先生早早离开了人间,还让他的多部作品化为劫灰。上面所列几部专著中,仅有《汉画》一书流传至今,其余多不知去向。

先生身虽逝,精神却永存,他的坚贞品格和高洁风骨感动了好几代人。自上世纪50年代末,先后有多位中学生向他学习文史和美术,先生诲人不倦,毫无保留,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学生们都较好地继承了他的衣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先生曾告诫弟子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他都对知识孜孜以求,从西画到国画的转型,从美术到史学的跨越,从实践到理论的融汇,都表现出一个儒者的风范。朴素、磊落、坚毅这就是他留给世人的最美好的品德,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标杆和楷模。有人说,在黄宾虹的20余位弟子里最有名的有三位:北京李可染、南京林散之、杭州王伯敏。其中李可染是无染的西画启蒙老师兼好友;王伯敏是无染的师弟,曾向他求教问题;“当代草圣”林散之晚年透露,以此生未见师弟段无染为一大憾事。

我和先生的文字结缘,源自万寿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自1936年开始过眼万氏的书画作品,到独立完成《万寿祺》一书,段无染先生整整研究了万氏三十余年,可以说是终其一生的。对比一下,他和万氏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出生于官宦之家,都是早年丧父,家庭败落。都遭遇过国仇家恨,有坚定的政治操守。都多才多艺,精通文史。都为人和蔼,亲友学生甚众。更让人惊诧的是,先生的诗文、书画作品流传下来的也一如万氏的之少。命耶?缘耶?

2014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为先生的“徐州老乡”,受守虹先生之委托,经过一年多的收集和整理,终于完成了这本《段无染集》的编辑工作,尽管尚有疏漏和谬误之处,但以此作为先生百年冥寿的一点纪念,先生有灵,当于九泉之下微笑耳!

是为序。

(0)

相关推荐

  • 《汴上忆旧录》——“相国寺美术学习班”钩沉

    ·              白恩亮 现在,活跃在开封画坛的书画家,据我所知,大概以三个来源为最多:一是开封市"老工艺美校",二是"相国寺美术学习班",三是&q ...

  • “画坛不老松”李咏森

    李咏森以西洋画驰名画坛,尤擅长水彩,昨天上海博古斋拍卖公司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李咏森有四张水彩画(皆39×54.5cm的尺幅)投在拍卖会中,画的上海外滩的风景,以4~6万 ...

  • [旧家忆旧]抚先父无染公遗墨所得

    抚无染公遗墨有感 学兄王寅出示所藏无染公遗作,观之,感慨万端,遂赋小诗记之 学兄王老虎, 此虎画中王. 王姓好画师, 邀我看收藏. 家父遗墨迹, 读来泛书香. 朦胧抚此图, 真幻两彷徨. 沙洲状邈邈, ...

  • [旧家忆旧]睹物思念 轻扣天门 ——回忆先父无染公二三事

    父亲的画作 无染公即景册页 (家父居住的房间向外打开的窗子) 如果驾鹤西归的人,真的是魂灵寄住天上,我将以自己的思念轻扣天门,我想念自己的父亲.有人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很好的学者:有人对我说他是一个 ...

  • [旧家忆旧]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黄宾虹老人作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中国画新境界的功绩已铸入史册:其传人亦在老人身后建造起一个个艺术丰碑.而其中一些人又是在历尽种种坎坷之后,复在画坛闪现 ...

  • [旧家忆旧]段无染先生和他临摹的《报恩寺图》

    作者黄枕石 段无染先生 和他临摹的<报恩寺图> 段无染先生的作品,由于历史原因,今存极少.师友所藏,多为小品.稍大一点儿的,也仅于近几年在江浙拍卖会上见到一些.这就是说,先生存世的大件作品 ...

  • [旧家忆旧]槐屋琐记 ——怀念无染先师

    张雨生少年时代习作 槐屋琐记 --怀念无染先师 张雨生 槐屋 槐屋,是教我绘画的老师段无染先生的斋室名.文人雅士总是要给自己的居所起个雅号的.以画家来说,首倡山水画分为南北宗的晚明董其昌命其居曰画禅室 ...

  • [旧家忆旧]哥哥的琐忆

    家兄目前七十多了,前些年就回忆当年奶奶教的童谣,想起了些,就随口念起,后来觉得记性不好,就写在卡片纸上,家中这里那里堆得书书本本也太多,现在也不知道放到哪里了.现在可好,发在微信群里,随手一翻就看见了 ...

  • [旧画钩沉]无染公绘《风雨归舟图》

    师兄张雨生在陈年不动的旧物中见到先父无染公的一件画作,十分高兴,出示.见之者皆围观称奇,雨生说:"此画作于1965年,段先生作画时先将纸大致揉搓一下,这样画出云烟就显生动.先生说大涤子作画时 ...

  • [旧家往事]我的母亲

    母亲像    画于1979 这是我1979年画的一幅"母亲像",看着这幅画又记起了当年为了考美院,与画友挑灯"夜战"的情景,已经过了这多年,想起来还在眼前.这幅 ...

  • [旧画钩沉]无染公学生时期的一幅油画风景

    黄宾虹研究者.学者王中秀先生几年前发给我们先父在上海美专毕业时纪念册上的两帧图片,其中一幅就是这幅风景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画的油画,图像还是黑白的.以前听老母亲讲,父亲从上海美专毕业,带回萧县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