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忆旧]无染先生文集
无染公小像
一百多年前,萧县段氏是一个大家族,不仅代有闻人,且名宦迭出,正处在鼎盛时期,号称萧县首富,素有“萧城一个段、徐淮半个天”的说法。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个小男孩诞生于这个家族里,父亲给这个小儿子起名段庆成。
庆成从小聪颖过人,特别是对书画有着特殊的偏好及悟性。十六岁入徐州美术学校,次年考取上海美专,专心进修西画。四年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二十一岁这年,因为父亲的离世,家庭一度陷入困顿,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故乡,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然而毕竟乡下是孤寂的,如何束缚得了一颗年轻而充满渴望的心。他加入了当地的文化沙龙“东方画会”,在徐州、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较大反响。
两年后,他孤身来到北平,投奔姑父张伯英。张伯英,徐州铜山人,是知名的大书法家,收藏颇丰,又精通鉴赏,他看见庆成的字写得不好,就指导他练习书法,还教给他作画的技巧,并把自己多年收集来的乡贤万年少先生的书画作品供他把玩。从此,庆成对国画和书法的喜爱如痴如醉。他为自己改名为段拭,字无染,意思是始终保持察察之身。
1937年,庆成的姐夫、著名明史研究专家谢国桢教授来到北京执教,传授他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导他阅读历史名著。1938年秋,在谢国桢和张伯英的举荐下,庆成得拜国画巨擘黄宾虹先生为师,跟其学习国画。在黄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庆成的画学技艺和理论修养均有了质的飞跃。总之,在张、谢、黄三位名师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庆成就成长为一名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美术理论和研究能力的青年才俊。
1939年,庆成依依惜别了三位导师,前往南京谋生。此时的他早已成家,需要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他先在教育部谋得了一个科员的职务,不久又兼任国立编译馆的特约编译,定期给各种艺术杂志撰写文章。在南京,无染结识了蔡守、谈月色等人,组建了一个小型的文人团体,定期举行诗酒聚会。在初到南京的那几年,他十分活跃,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美术研究,先后创作出《艾馥馆随笔》、《徕翔阁随笔》,发表了《万年少先生书画记》、《万年少先生事迹汇辑》、《文征明先生年谱》、《文征明先生事迹辑略》、《黄大痴事迹考》、《大拂堂读书偶记》、《明代山水画派衍概观》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须知,此时的他尚未到而立之年。1941年底,无染曾经应邀参加了东方美术座谈会,就铃木吉佑提出的中国美术模仿多,创新少的问题进行了反驳。
1943年,无染辞去了教育部科员的职务,专心从事美术创作。当年夏天,他曾前往江西庐山写生。但壮美山河早已被战争破坏的面目全非,所见所闻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抗战胜利前,他写下了《白耷山人事迹及其全集》、《明末殉国士大夫小志》、《魏忠贤生祠兴建简表》,不遗余力的表彰明代遗民和殉国士大夫,这显然是受到黄宾虹、谢国桢两先生的影响。
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无染比较沉寂,工作亦无着落。无聊之极,他写下了《大拂堂遮眼录》、《石城销夏录》等作品,通过记录鬼神故事来打发时光。解放初期,他在南京不甚得意,曾为黄宾虹先生代购一些陶片和碑帖,偶尔也与陈方恪、陈病树、胡小石等人交游。
1952年春,无染带领一家老小来到天津——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在津门,虽然生活清贫,却其乐融融。他有一个小书房,三面墙的书柜上都是图书。无染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拮据,健康堪忧,先患十二指肠溃疡,后又染上肺结核,并且越来越严重。文革开始后,无染被开除公职,不许住院,最终在贫病交加中黯然死去,享年五十有六。先生去世后,家人谨遵遗嘱,不向任何亲友求助。
即便如此,无染生前始终好学不倦,笔耕不辍。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中,他先后完成了专着《文征明年谱》、《汉画》、《汉画所见事物考》、《黄宾虹绘事琐记》、《万寿祺》,回忆性文字《虹庐受学札记》,另外还发表《汉代动物画的成就》、《谈石溪报恩寺图》、《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等多篇论文,可谓著作宏富。惜天妒英才,不仅让先生早早离开了人间,还让他的多部作品化为劫灰。上面所列几部专著中,仅有《汉画》一书流传至今,其余多不知去向。
先生身虽逝,精神却永存,他的坚贞品格和高洁风骨感动了好几代人。自上世纪50年代末,先后有多位中学生向他学习文史和美术,先生诲人不倦,毫无保留,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学生们都较好地继承了他的衣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先生曾告诫弟子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他都对知识孜孜以求,从西画到国画的转型,从美术到史学的跨越,从实践到理论的融汇,都表现出一个儒者的风范。朴素、磊落、坚毅这就是他留给世人的最美好的品德,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标杆和楷模。有人说,在黄宾虹的20余位弟子里最有名的有三位:北京李可染、南京林散之、杭州王伯敏。其中李可染是无染的西画启蒙老师兼好友;王伯敏是无染的师弟,曾向他求教问题;“当代草圣”林散之晚年透露,以此生未见师弟段无染为一大憾事。
我和先生的文字结缘,源自万寿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自1936年开始过眼万氏的书画作品,到独立完成《万寿祺》一书,段无染先生整整研究了万氏三十余年,可以说是终其一生的。对比一下,他和万氏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出生于官宦之家,都是早年丧父,家庭败落。都遭遇过国仇家恨,有坚定的政治操守。都多才多艺,精通文史。都为人和蔼,亲友学生甚众。更让人惊诧的是,先生的诗文、书画作品流传下来的也一如万氏的之少。命耶?缘耶?
2014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为先生的“徐州老乡”,受守虹先生之委托,经过一年多的收集和整理,终于完成了这本《段无染集》的编辑工作,尽管尚有疏漏和谬误之处,但以此作为先生百年冥寿的一点纪念,先生有灵,当于九泉之下微笑耳!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