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难打的国民党第七兵团被全歼,黄百韬战场自杀
淮海战役初步显示出来的趋势,可以说跟粟裕当初电报同毛主席沟通的华东野战军暂不过江,留在长江以北与其他野战军配合打大的歼灭战的构想,是基本吻合的。
初步的计划是,将徐蚌地区的国民党军牵制在那里,不让他们南下进入到华南,然后在此进行歼灭,从而使得华南再无太多的大兵团,这样后续渡江作战就无太大的阻碍了。
黄百韬在国民党中一直扮演的是老黄牛的角色,非黄埔军校出身的他在国民党中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成为主流。因此他一直是吃苦在前,功劳在后;攻击在前,撤退在后。即使这样,有了罪责都是他背黑锅,有了功劳是都蒋介石的嫡系去领受。其实从战场上所处的位置上,就能看出他的地位,他的部队所处的是最前线,很显然,是安排他做炮灰的。
黄百韬
然而,黄百韬的运气也不太好,当他由率领部队由新安镇向徐州撤退时,第三绥靖区的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各一部,共计2.3万人起义了。这样,黄百韬向徐州撤退的路线右翼敞开了一个大口子。华东野战军的第七、十、十三纵立即穿插进去,堵住了黄百韬兵团向西逃窜之路。而黄百韬左翼的李弥兵团,在接到徐州“剿总”刘峙命令撤退后,在黄百韬兵团未全部渡过运河接手防务的情况下,急匆匆撤退二区,这样黄百韬兵团的左翼也出现一个大口子。华东野战军抓住战机迅速将黄百韬兵团合围在碾庄圩,围的如同铁通一般。
华东野战军对碾庄圩采取了四面向中心突击的战法,六纵向北,十三纵向东,四纵沿铁路向西,九纵向西北突击,展开猛攻。碾庄圩沟塘弥补、村落分散、工事坚固,黄百韬兵团坚守的意志强烈,因此战事进行的异常惨烈,出现了逐屋、逐村争夺的情况,光四纵就牺牲了四千三百多人。
华东野战军分析进展缓慢的原因:一、地堡交通壕结合不易爆破,敌人不断反击;二、敌人收缩一团,不易分割;三、指挥不一,炮火无法统一指挥。粟裕指示攻击的6个纵队,需要迫近作业的办法突破敌人阵地,利用夜晚将交通壕挖到敌人阵地前沿,然后突然袭击。要先弱后强,攻其首脑。于是成千上万把铁锹开始了掘壕作业。
刘峙最终采用了杜聿明的建议,命令邱清泉率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然而,令国民党从上到下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是,一直到最后黄百韬兵团被歼灭,配备塔克、飞机、重炮两个兵团硬是突破不了几乎无险可守的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的阻击。援军甚至都能看到碾庄圩了,而黄百韬甚至能听到援军的炮火声,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汇合到一起。
这不仅让黄百韬想起了孟良崮上的张灵甫。
随着中原野战军加入到淮海战役中,参展的野战军加上地方部队达到六十万,作战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央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力图将长江以北国民党主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网打尽。
淮海战役总前委
在中央电报再三提醒下,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了徐蚌地区国民党军队向南逃跑的退路。华东、华中野战军配合全歼该地区的所有国民党军,成为淮海战役的总目标。
在华东野战军猛烈炮火万余炮弹攻击下,在官兵勇猛的突击下,黄百韬兵团被歼灭,黄百韬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