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秘方秘法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属于中医癃闭症的范畴。主要症状为尿频、滴沥不尽,或少腹胀急出现尿潴留,或滴沥失禁。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一般50岁开始增生,55岁以后出现症状加重。其临床特点是尿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属中医“精癃”“癃闭”的范畴。

古代医家对癃闭有着很多的论述。《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清·吴谦《医宗金鉴·小便闭塞遗尿不禁总括》谓:“闭者,即小便闭无点滴下出,故少腹胀满痛也。癃者,即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勤出无度,故茎中涩痛也。“

对发病原因亦有论述。明·虞抟《医学正传·淋闭》谓:“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肉之类,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运化精微,清浊相混,故使肺金无助,而水道不清,渐成淋闭之候。”

对治疗方法亦有很高的见解。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小便闭塞》:“丹溪尝曰,若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下窍之水出焉。”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膀胱部》认为:“小溲癃闭,亦有因于膀胱阳气无权一证,以桂枝通太阳之阳,则其溲立下。”又云:“凡膀胱不利,而为瘟闭之证,但知清热通利,未必皆效。惟开展肺气,以通气化之上源,则上窍通而下窍自泄。”

关于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原因,西医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腺体肥大,压迫后尿道,致使排尿困难或小便潴留。

中医认为主要是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如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宜,致使湿热下注膀胱命门火衰,肾阳虚弱,下焦气化失职,致使膀胱开阖不利。

本病之所以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且年龄大、发病率高,笔者认为是泌尿系功能的退行性变所致,即中医所说的肾脏的阴阳失衡,肾气衰退的结果。兹将笔者临床时常用之方,作一介绍。

1.通关丸

黄柏、知母各30克,肉桂5克。研粉水泛为丸。或共研细,服散亦可。毎次6~10克,日服2次。

通关丸又名滋肾通关丸,功能清下焦之湿热,助膀胱之气化,使水道通利,排出爽利。凡年老肥胖,小便滴沥不禁,尿热涩痛,少腹胀满拘急者,均可用之,投药即效,治愈速。若年老体弱可加生黄芪、杜仲,并稍加大肉桂之量。

2.自拟“益气运脬汤”

生黄芪30克,王不留行15克,生白术5克,土牛膝15克,土茯苓30克,小茴香10克,田三七10克,石菖蒲12克,滑石2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分早、中、晚饭前1小时服下、功能益气运脬,祛湿利尿,治前列腺增生症,排尿无力,滴滴不爽,尿频尿痛。

3.自拟“提壶揭盖汤”

升麻6克,桔梗6克,生黄芪30克,知母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2克,猪苓15克,太子参20克,炮山甲10克(研粉冲服)。

水煎,分早、中、晚饭前1小时服下。功能升清降浊,益气利尿。主治前列腺增生症,少腹胀满,小便闭结,点滴难下。

4.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改丸剂为汤剂。

该方治前列腺增生症由于肾阳虚弱,过劳伤肾,致使阴气件逆,阻遏膀胱之气化,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甚或滴沥不禁者,效果甚佳。

1991年冬,有蔡某,年已74岁,患癃闭之症,住在医院,天天用导尿管排尿,其女求笔者为之开方,遂开给肾气汤原方。

服1剂后,小便即畅流无阻,共服2剂而病愈出院。蔡某视此方如同珍宝,妥善存放。什么时间感到小便不利就服上一两剂。

1992年8月,与蔡某相遇,叙及一年多来小便一直正常,将此方又传给三四个老友,服后都完全治愈了。今附记于此,供同道参考。

再者,凡患小便不利且大便干结者,在用药时一定要加入通便之药,使大便排出顺利,否则会影响疗效。

总的病机:气血痰湿凝聚。

治疗思路:①开上窍而通下窍:桔梗、杏仁、枳壳等;②升清降浊:升麻、柴胡等;③直接通前窍:琥珀、石菖蒲、郁金等;④助膀胱气化:肉苁蓉、菟丝子等。

秘方:柴胡、枳壳、郁金、桃仁、红花、海藻、夏枯草、浙贝、茯苓、泽泻、车前子。

方解:柴胡、枳壳、郁金通气行水,柴胡还有升清降浊之效,一药两用;郁金还有直接开前窍之用,一药两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海藻、夏枯草、浙贝清热化痰。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通利膀胱。

01, 概 述

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亦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男性中老年常见病。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据统计:30~40岁发病率为8%,51~60岁为50%,61~70岁为70%,大于90岁为90%。

目前西医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尽管手术及其器械不断改进与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况且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不宜手术,只能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

西药治疗对部分病例虽有一定疗效,但因其价格昂贵、副作用较大而不被人们所欢迎。

因前列腺增生症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所以中医把它归属于“癃闭”范畴。

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以排尿不畅、发病缓慢者为癃,以骤然发病形成之急性尿潴留为闭。

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多合称为癃闭。就其治疗而言,近年来各地报道不少,有的疗效还是不错的。

为进一步探索本病的治疗规律,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医学文献,拟定了几套治疗方案,从实践经验看,阶梯疗法容易掌握,疗效较好,故提出来供同道参考。

02, 临床资料

由于本病是以前列腺增生阻塞尿道为其病理基础的,所以临床表现与尿道阻塞程度一般是成正比的。

早期主要是尿频,尤其是夜尿次数增多;中期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流细而无力、射程变短、尿后滴沥;晚期主要是有尿潴留出现。

从本病的发展过程看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此,笔者根据本病的发展规律,把前列腺增生症分为3期,即尿频期、尿难期、尿闭期,同时创立了早期补虚(一阶梯);中期补虚+清瘀(二阶梯);晚期补虚+清瘀+通闭(三阶梯)的中医阶梯疗法。现介绍如下。

一、尿频期

主证:尿频,特别是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常伴有腰酸足冷、体弱乏力、脉沉细无力,前列腺检查轻度增生。

治则:补肾摄尿。方名:加味缩泉饮。

处方: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5g、丹皮10g、益智仁20g、乌药10g、附子5g、肉桂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周为1疗程。

病例介绍:张x,男,68岁。

主证:尿频,尤以夜间为甚,每晚排尿5~6次,同时伴有腰酸足冷。

检查:脉细沉无力,B超检查前列腺I度增生,服加味缩泉饮6剂后,尿频减轻,10剂恢复正常。

二、尿难期

主证:排尿费力、迟缓、断续、尿流细、射程短、尿后滴沥。前列腺检查,增生在I度以上。因排尿不畅,膀胱残余尿增多,极易并发尿路感染,而表现为尿频、灼热、涩痛、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等。

治则:清瘀补虚。方名:尿道清瘀饮。

处方:黄芪30g、滑石10g、生大黄10g、生甘草10g、赤芍15g、炮山甲10g、嫩桂枝10g、川牛膝10g、琥珀末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2次,连服2周为1疗程。

用本方治疗尿难期前列腺增生症36例,绝大多数服药2剂后开始见效,小便通利时间早者1~3日,长者1周,其中10例肛门指诊,肿大的前列腺明显缩小或消失。

三、尿闭期

主证:排尿不畅已久,又因气候变化、饮酒、劳累等诱发急性尿潴留,小便点滴不下,患者精神紧张、小腹胀痛、持续不得缓解。此乃标急之症,刻不容缓,治应综合疗法,排尿为先。

治则:通闭、清瘀、补虚。方名:加味尿道清瘀饮。

处方:黄芪30g、滑石10g、生大黄10g、生甘草10g、赤芍15g、炮山甲10g、嫩桂枝10g、川牛膝10g、琥珀末5g、升麻5g、柴胡10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尿通后可继续服药1周,以巩固疗效。

临床经验证明,当发生急性尿潴留、小便点滴不下时,在尿道清瘀饮中,加上开宣肺气的药物,如桔梗、荆芥、升麻、柴胡之类,此即“下病治上提壶揭盖之法”,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尿潴留乃为急症,不能仅靠吃药,应不失时机地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尿液尽早排出。

(1) 外敷法:独头蒜1头、栀子3个,盐少许,捣烂,摊纸上,贴脐部。或用食盐0.25kg,炒热布包熨脐腹,为防其凉,可在盐包上放一热水袋。

(2) 膀胱区按摩以诱导和辅助排尿。

(3) 针灸:取双合谷、双三阴交穴,强剌激2min,要达到患者难以忍受的程度,再留针5min后出针。

四、导尿术

当各种内外治法都无效时,应及时导尿以缓其急。

03, 讨 论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影响膀胱和三焦功能而发病。

常因受寒、劳累、情绪变化、过食辛辣、房事过度等原因引起急性发作,虽然病位在前列腺,但与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均有密切联系。

从本病的发展过程看,早期的突出症状是尿频,这主要与脾肾和膀胱气虚有关。中医认为,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贮存津液而化气行水。

老年之躯,肾气不充固摄无权,则膀胱不约,故见尿频。脾与肾一个是后天之本、一个是先天之本,二者相互温煦滋养为用。

倘若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不能充养肾阳,均可致脾肾气虚、下元温摄不固,夜间为阴盛阳衰之时,故尿频以夜间为甚。

尿频阶段(亦即本病的早期),若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前列腺增生可继续发展,当其阻塞尿道时,临床便出现了排尿困难的症状,诸如排尿费力、尿流细、射程短、尿后滴沥等。

也就是说前列腺增生已经发展到中期,临床即排尿难阶段,此时前列腺增生已达到相当程度,若遇热刑肺金或肾热移于膀胱,湿热互结或情志所伤,气机郁滞等诱因,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尿闭(尿潴留),即本病的晚期。

综上所述,从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看,多是先有尿频,继之尿难,最后尿闭。

从发展过程看,多是由渐而甚,缓慢发展,一般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从病因病机看,多是先有虚而后有瘀,前列腺局部瘀久而增生肥大,当阻塞后尿道时才出现尿难等临床症状。

由此可见,虚是病之本,瘀乃病之标。就治疗而言,应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然虚实之分,也是相对而言。

老年体质,纯虚纯实者少见,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因此每当临证之时,既要分清先后缓急,又要兼顾标本同治,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前列腺增生、慢性炎症之论治多强调本虚标实,多从肾治,以补肾化气、活血化瘀、利气化痰为基本治疗法则,从而形成了以肾为中心论治前列腺疾病的原则。近代多种书籍教材论及前列腺疾病(尤其是慢性者),亦多偏执肾虚之说,或间有阐释脾气不足者,使补肾(滋肾阴、温肾阳)化痰活血为治该病之主流。

前列腺疾病之病机,莫不与肺息息相关。肺气充盈,气机升降出入有度,则津液代谢正常,自无水道不畅、水液潴留之患。若肺气虚弱,宣散失司,气机壅遏,则水道不通,浊阴内壅,故见小便点滴不畅,气机下陷,浊阴阻遏,则每见肛门坠胀疼痛。肺热壅盛,气机不通,不能正常肃降,则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形成淋证或癃闭,症见尿急、尿痛、小便淋漓不尽等等。可见,肺在前列腺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故治当以肺为主,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热者清之等,并同时兼顾他脏,在肾虚者补肾,脾滞者转脾,肝郁者疏肝。至于痰、瘀之患,有者除之,使治有主从,辨证论治。正如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癃闭》中所说:“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确为经验之谈。余于此疾,在炎症期或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出现小便涩痛、点滴难下等症时,每以清肺导热为法,炎症期过后,每以补肺升提为要,参合他脏虚实,病理机转,获效满意,下举两案为例。

患者,男,42岁,南京市人,1992年3月12日初诊。患者1981年患前列腺炎,曾经中西医治疗而“痊愈”。去年突又发作,先经西医治疗乏效,而后转中医诊治效果不显,继而中西医合治,仍无效验。屡经更医,数进汤、丸散剂及肌注、静注等,均无所效,患者痛苦异常,特来求治。刻诊:肛部坠胀,少腹疼痛,小便色黄,尿道涩痛,便意不了了,口苦咽干,舌尖红,苔薄,脉沉细。析此证,一派火热之象,乃肺气不足,邪热壅遏之证;肺虚气陷,则肛部坠胀;肺热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热移膀胱,则见小便涩痛,点滴难已,便意频频,少腹疼痛;肺失清肃,津液不布,则见口苦咽干等症。急则治标清肺热,再利水道调气机。

桑白皮9g,鱼腥草15g,细生地15g,细木通6g,粉甘草6g,杭白芍15g,泽泻15g,柴胡6g,枳实10g,炒橘核10g,当归15g

水煎服,每日1剂。4月6日二诊:服上方15剂,少腹疼痛减轻,小便较前畅利,但肛门坠胀更甚,近来饮食不香。热象稍减但肺虚更甚,且正虚与标实俱急,若单纯清肺利水,必伤正气,故应标本兼顾,补肺气,清肺热之法。处方:

生黄芪30g,党参12g,炙紫菀15g,炙甘草10g,杭白芍15g,东银花12g,炒枳壳10g,春柴胡6g,当归12g,鱼腥草15g。

水煎服,每日1剂。4月24日三诊:上方连服15剂,肛坠之感全部消失,口苦咽干解除,惟小便后尿道仍有涩痛之感,药已中病,但清解宣肺之力不足,故原方加秋桔梗6g,黑山栀6g,又服20剂,诸症消失,遂告痊愈。

患者,男,56岁,南京市人,1996年11月20曰就诊。患者自10余年前始出现少腹部不适,小便不畅,曾在省人民医院诊为“前列腺增生”。多年来,时发时止,小便每有不畅,曾服中药汤剂、西药、中成药及栓剂肛门给药等,均无效验。近半年来,渐次加重,多方求治不效,而来求诊。现症:尿出不畅,滴沥难尽,时有间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综合分析,该患者症状无多,颇费思量。惟患者久罹是疾,肺气必亏。肺气一虚,则肃降无力,水道不畅,故见小便不利,时有中断,治从肺脏,促其宣降法遵补肺降气,清热化痰。处方:

生黄芪30g,炙紫菀15g,杭白芍15g,炙甘草6g,桃仁泥10g,粉丹皮6g,生大黄3g,肥知母10g,嫩桂枝3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11月27日二诊:有上药后自觉气机调畅,睡卧均安。药入较适,守方观察,上方白芍改为30g,丹皮改为10g,桂枝改为6g,加麦冬15g。以加强润肺开肺之功。7剂,水煎服,每日1剂。12月4日三诊:服上药后小便较畅,但胃中觉胀感觉不舒。于上方加制半夏10g。续进7剂,至12月11日四诊,患者小便显著改善,尿无中断,药已中病,续服上方。此后又服20余剂,小便畅行,一切复常。

上两例患者,均为前列腺疾病。前例为慢性前列腺炎,初诊之时,虽有肺虚,但少腹疼痛,小便涩痛淋漓,标证为急,故急则治标,先拟清肺热、利水道之法,有清肺饮意。

  • 因患病较久,正气已虚,黄芩苦寒伤阳,不宜投用,故改用鱼腥草,配桑白皮以清肺热;
  • 木通、泽泻、细生地、生甘草清热解毒,通利小便;
  • 四逆散宜通气机;
  • 当归、橘核活血疏肝。

药入颇效,少腹痛缓,小便畅利,似应效不更方,继进前方,但肛门重坠较前增重,饮食不香,综合分析,此乃肺虚之本显露,首处之方,未予照顾,故及时更方,此即效必更方之意。因在疑难病辨治过程中,病机复杂,在治疗时应先后有序,待标证一除,或显著缓解后,转而主攻主要病机因此,初服过程中,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否则初效之药,乃为标证而设,病机已变,再服无效,反而有害。

故二诊之时,转而标本兼顾,

  • 以黄芪、党参、紫菀升补肺气疗其本,
  • 以四逆散疏肝理气,
  • 以银花、鱼腥草清肺热、解邪毒。

三诊之时,肛坠已除,惟尿仍有涩痛,故加入桔梗开宣肺气,黑山栀导三焦之火下行,此即所谓“下病治上,提壶揭盖”之法,故终收全功。

后例为前列腺增生症。据其症状,当属癃闭范畴,然其症状无多,据其患病曰久,肺气不足,诊为肺失肃降之证,但久病入络,必有瘀滞,

  • 故方以生黄芪、炙紫菀、炙甘草补益肺气,促肺宣降;
  • 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 芍药酸敛,以收肺气,缓急止痛;
  • 大黄通降肺气,合知母清热润燥,
  • 桂枝既能配芍药调和营卫,和肺固外,更能促进下焦气化。

全方以治肺为主,促其肃肺而通调水道。服药7剂,虽小便无明显改善,但诸症并无恶化,亦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药已中病,处于药效积累过程,故加大芍药、丹皮用量,以活血通络,加用桂枝,促进下焦气化,再服之后,效果显现,惟胃中不适,故入半夏降气化痰,守方守法,终有良效。

症状复杂多变,病理虚实挟杂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没有固定的症候群,经过10多年的临床系统观察、总结,发现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道滴白、腰膝酸软、尿后余沥、小腹胀痛、神疲乏力、遗精、尿频尿急、会阴胀痛、尿液混浊、头昏头晕、失眠多梦、腰骶胀痛、睾丸精索胀痛、尿道灼痛、阳痿、早泄、血精、不育等。这些症状或多或少地在病人身上出现。一般说来,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加之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脓细胞(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肛门指检前列腺饱满、质软、压痛,或前列腺因纤维化而体积缩小、质韧、高低不平等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对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仅有双侧腹股沟处、小腹等处胀痛,或仅以“男子不育”“性机能障碍”等就诊的患者,应认真分析,仔细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本病临床症状繁杂,大多数患者表现虚实夹杂之候。精浊初起以热证居多,因相火偏旺,湿热偏盛,扰动精室,清浊混淆,精离其位,不能闭藏,则淫溢而下,其时多为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久而久之,湿热伤及脾肾,脾气下陷而不化湿,肾精不足而虚象毕露。这是本病由实转虚的,大致过程临床又以肾虚者多,脾虚者少。因肾藏精,故精浊伤肾者多,而肾虚中,又以肾阴不足者多。湿热是标,肾虚是本,瘀血是进入慢性过程的进一步的病理反映。中虚是湿热伤脾的必然结果,或系素体脾虚所致,或由肾虚及脾之故,虚实之间常相互影响,或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治疗重在辨证,关键补消兼施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之精髓,临床上将本病分为5个证型:

湿热证:年龄较轻,病程较短,或有包皮炎、龟头炎、尿道炎、睾丸炎等病史,小溲黄少混浊或有沉淀,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小腹及会阴胀痛,大便干结,努争时尿道口滴白量多,口中干苦而粘,舌苔黄腻,脉弦滑带数,肛门指检:前列腺肿、压窥前列腺液中脓细胞20个以上。

治宜清热导湿为主。方选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处方:萆薢10g,茯苓10g,车前子10g,丹参10g,黄柏6g,白术6g,川朴花6g,生薏米12g,石菖蒲2g,碧玉散15g(包)。

瘀血症:病程较长,或会阴受伤。终末尿滴白量少,小便滴沥涩痛,或者肉眼血精,会阴部刺痛明显,痛引阴茎、睾丸、少腹、腰骶部,眼眶黧黑,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肛门指检: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前列腺液中有红细胞。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方选王不留行汤。处方:王不留行15g,延胡索10g,丹皮10g,丹参10g,皂角刺10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牛膝10g,穿山甲6g,红花6g,苏木6g,川芎6g,赤芍6g。

中虚证:病程较长,素体脾虚。终末尿滴白,尿意不尽,尿后余沥,劳累后加重,会阴部隐痛,有下坠感,小便清或频数,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香,形寒畏冷,心悸自汗,舌淡而胖,脉细而软,肛门指检后肛门坠胀感可延续数天。治宜补中益气为主。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芡实10g,薏米12g,煅龙骨(先煎)12g,煅牡蛎(先煎)20g,白术6g,陈皮6g,炙升麻6g,炙甘草3g。

肾虚证:病史较长,有手淫及房劳史。尿末滴白,尿道口时流粘液粘丝,小便余沥不足,腰酸而软,有梦而遗、性机能减退,或有肉眼血精,面色黧黑,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颧红,大便干结,小便黄少,失眠多梦,舌红,苔少中有龟裂或有剥苔,脉细带数。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有红细胞。治宜补肾涩精为主。方选菟丝子丸加减处方:菟丝子10g,茯苓10g,山药10g,潼沙苑10g,车前子10g,石韦10g,生熟地各10g,川断10g,益智仁10g,远志肉6g。

混合证:肾虚型兼有其他1-3证者。治疗以菟丝子丸为主,加入相应证型的方药。曾总结一组80例前列腺炎,其中湿热证6例,瘀血证3例,中虚证4例,肾虚证8例,混合证59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既然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虚实夹杂,治疗自当消补兼施。

  • 所谓消,包括湿热型用萆蘚分清饮清热导湿,瘀血型用验方王不留行汤活血化瘀;
  • 所谓补,包括中虚型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肾虚型和菟丝子丸滋肾敛精。

然临床虚实夹杂者多,需量其兼夹之证复合用之,常推菟丝子丸合萆蘚分清饮加减,两方均出于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以补肾,一以导浊,合而用之,为消补兼施之妙方,临床若能运用得当,洵有良效。

中虚型前列腺炎,着重在会阴(或少腹、腰骶部)疼痛而有下坠之感。单纯中虚型者,可径投补中益气汤;如与其他证型相兼者,仍可配服补中益气丸即使肾虚兼有湿热,又兼中虚,亦可补肾、清化、补中三者并用。因消中有补,不会克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徒增湿热。

眼眶或面色黧黑,究属肾虚其色外露,抑或瘀血凝滞,有时很难分辨。肾虚者,多见阴虚火旺之证;瘀血者,舌有瘀斑,是区别的要点。但有时单作肾虚或瘀血治收效甚微,在此虚实似是之际,可以补肾与活血同用,消补兼施。

此外,不论哪一型,常嘱患者配用前列腺炎111号方(苦参、龙胆草、黄芩、黄柏、制乳没)煎汤坐浴,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临床症状有一定帮助。该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但兼有血精者忌用,盖血得热则行故也,男子不育者,亦不相宜,以免局部持续加温,影响睾丸生精及精子活力。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一般50岁开始增生,55岁以后出现症状加重。其临床特点是尿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属中医“精癃”“癃闭”的范畴。

总的病机:气血痰湿凝聚。

治疗思路:

  • 开上窍而通下窍:桔梗、杏仁、枳壳等;
  • 升清降浊:升麻、柴胡等;
  • 直接通前窍:琥珀、石菖蒲、郁金等;
  • 助膀胱气化:肉苁蓉、菟丝子等。

秘方:柴胡、枳壳、郁金、桃仁、红花、海藻、夏枯草、浙贝、茯苓、泽泻、车前子。

方解:

  • 柴胡、枳壳、郁金通气行水,柴胡还有升清降浊之效,一药两用;郁金还有直接开前窍之用,一药两用。
  •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 海藻、夏枯草、浙贝清热化痰。
  • 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通利膀胱。

预防: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老来古稀常洗脚”是也。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