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这七点知识,瓷器鉴定水平就算入门了......

文物鉴定,主要有目鉴、考证和科技检测三种方式。古董,其实就是古代文物,所以必须掌握文物鉴定的正确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早入正道。文物鉴定并不是只有少数专业研究人员才能掌握的本事,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方法和技巧的。有志于在古代瓷器收藏和其他古物收藏领域里取得一定成就的朋友,跟随真知堂,去系统地学习一下文物鉴定的方法吧。专业文物鉴定,必须掌握七个方面的知识。看一看,你都掌握了多少。

历史知识

文物,顾名思义就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历史上艺术和思想的结晶。每一件珍贵文物身上,都带着浓厚的历史信息和古代密码。所以,学习文物鉴定,历史知识是首先必须要掌握的。

以瓷器鉴定为例,我们都知道宋代有五大名窑,汝窑是北宋晚期的窑口,定窑是五代到宋金时期的窑口。根据历史上的文献记载,在南宋建立之初的宋高宗时期,汝窑已经非常稀少和名贵,所以当时的重臣张俊,就进贡了自己收藏的十几件汝窑瓷器给宋高宗。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南宋 周密《武林旧事卷九》

由此可见,汝窑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名贵了。所以,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室,都把汝窑视为名贵收藏品,绝大多数传世汝窑都进了皇宫。清朝灭亡后,原收藏于紫禁城的这些汝窑分散到故宫,大英等几个大博物馆,这就形成了汝窑存世数量67件半的说法。

汝窑上很少有文字或款识,传世文物藏品有“甲、乙、丙、奉华、蔡丙”等。

甲乙丙应该是区分等级的,奉华指的是奉华堂,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妃子刘贵妃居住的堂号,说明这件瓷器可能本来就是刘贵妃使用的。

蔡,一般认为指的是北宋晚期的权臣蔡京。这个蔡字,能够证明汝窑确实是北宋晚期宋徽宗时代制作的。

而现在很多仿古瓷上,打着什么“宋徽宗御题”,“宣政间京师制造”一类的款识,其实都是从古代文献中截取的一言半语,用来蒙骗那些没有历史知识的人。

“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

宋徽宗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古代人死后后人给他追赠的名号。所以,宋徽宗名声再大,他也不可能预先知道自己死后的名字。打着这些款识的,都是新烧的假货。而缺少历史知识的人,却沉迷于这些赝品而不知。

考古学知识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遗物,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所谓文物,分为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考古学研究的就是出土文物。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文物鉴定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其方法可以互通,成果可以互相借鉴。

考古学中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断代法,对于文物的分期断代就非常有用。

我们经常讲到的文物鉴定标型学,就是从考古学的类型学断代法的基础上学来的。

以瓷器鉴定为例,所谓文物鉴定标型学,就是历朝历代同等类型器物的器型变化。由于年代久远产生了很大的区别。鉴定专家根据这种类型的瓷器的器型和款识,工艺综合所产生的信息,从而可以判断出此件器物是否真正的文物。

这段话有点深奥,我举个例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家都穿中山装,以深蓝色或灰色为主。但你今天如果还穿着件中山装在大街上走,肯定会令人侧目。因为你太另类了。对于熟悉文物鉴定标型学的专业人士而言,当一件瓷器上的款识是永乐年制,而器型纹饰却是元青花时,基本上不用看也能知道这是一件赝品。

而更专业的研究人员,能够根据有确切纪年的墓葬和窖藏出土文物,对某个窑口某种器型进行专业的排列和梳理。从而以标准器为标准,排列出某个窑口某种器型从唐到北宋再到南宋再到元明时代的不同形状和制作工艺,并且归纳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样,就能从一堆器物中找出高仿品。

所以,真知堂日常进行的学习,就是不断地寻找可靠资料,从而找出某种文物出生,成长,发展,高峰,衰落期的规律。真知堂的文物鉴定,先给要鉴定的器物定年代和窑口,确定之后再根据绝对可靠的考古学证据(馆藏文物),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鉴别。有一点不符合其时代特征,则几乎可以肯定为后仿。

所以,以瓷器鉴定为例,各个古代窑口的考古发掘和墓葬出土文物,才是绝对的证据。好多民藏朋友,却从根本上不承认这一点。

其实,如果窑口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完全没有见过和你的藏品类似的器物,你的收藏品最大可能就是臆造品。除非哪一天从地底下发现了相似的器物或者你的收藏品具有无可辩驳的出土文物特征。

美术史知识

所谓文物,其实就是古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品。古代文物并不是都有收藏价值,只有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器物,才有收藏升值的空间。

收藏圈里有句话,“历史上值钱的东西现在还值钱,历史上不值钱的东西现在依旧不值钱”,这句话每个踏入收藏圈大门的朋友必须牢牢记住。

美术史知识,对于古代美术,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书画,家具,文房用器,宗教用器等,都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古书画,没有非常强大的美术史知识,你是完全无法入门的。

比如书法界的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这个指的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后来因为蔡京被列为奸臣,所以后世以同时期字写得也很好的蔡襄替代了蔡京。

再如瓷器收藏里的珠山八友。

这珠山八友并不只有八个人,他们都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瓷画大师。但其中最厉害的王琦,才能跟没有列入珠山八友的青花大王王步相提并论。所以,论瓷画,美术史上民国时期以王步为第一,珠山八友次之。

再比如紫砂壶收藏,现在以顾景舟为最。但历史上顾景舟只是当代紫砂陶艺之翘楚,你还得知道“海外争求鸣远碟,宫中艳说大彬壶。”时大彬的作品,才是紫砂皇冠上的最大的明珠。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玩收藏不懂美术史,收到手里的宝贝,也会被人低价转走。

宗教知识

宗教知识,对于古代文物鉴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知识。道教是本土文化,佛教自从汉明帝夜梦金人,白马驮经到洛阳以来,也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

古代文物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物非常出名,著名的四大石窟基本上都是开凿于此时期。所以,此时期的古代文物或多或少都带有佛教的味道。后来三武灭佛,到了唐代之后,佛教开始衰落。宋代则道教更为流行。

佛教和道教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在当时的文物上。

以瓷器鉴定为例,佛像最早出现在瓷器上,是东吴时期的越窑。到了元代,佛教成为国教,佛教的八吉祥,莲花等纹饰在瓷器上使用得非常频繁。

明初,皇帝为了笼络西藏和蒙古,也跟元代皇帝一样崇尚藏传佛教,所以很多瓷器文物被西藏和青海一带的寺庙收藏。著名的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就是在西藏被发现的。

到了嘉靖时期,皇帝迷信道教,所以道教人物中的八仙,八卦,老子说经,张天师斩五毒等纹饰,就大量出现在瓷器上。

熟悉中国的宗教发展历史,对于瓷器文物鉴定专家而言,是必须掌握的知识。某类宗教类型纹饰出现在某个特定时期,非常正常。但出现在其他时期,则可能存在问题。作伪者并不懂得太多宗教历史和宗教知识,所以往往照猫画虎,走了样。这就给文物鉴定专家提供了反证。

古文字知识、文物基本知识、文物作伪手法

除了上面说的四大类知识外,有志于学习文物鉴定的读者,还需要掌握古文字知识,文物的基本知识和文物的作伪手法。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带有文字的文物,往往价值更高。青铜器早年,就有多一字铭文多一万银元的说法。由于青铜器价值高,带有文字的更珍贵,所以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在真器上刻伪铭的现象。

上古史研究中,目前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清华简极为重要。但有不少读者,却对清华简的真伪提出质疑。讲真,清华简是造不了假的。因为它上面所写的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战国文字。这批文字,也就是书法中所讲的大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又被秦始皇全部毁灭,所以后世学者对战国和以前的文字是很难确切理解的。造假者如果有这个水平,请他参加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那一定是首席科学家。

古文字知识,在瓷器鉴定和其他文物鉴定中都有用。最大的应用方向就是青铜器鉴定和古书画鉴定两大类。

除了以上所说的五大类外,文物的基本知识和作伪手法,也是我们收藏家应该掌握的。由于这两类属于收藏家的基本功课,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相关内容,在很多专业书籍里都有。但切记切记,这些基本知识你必须得精通。很多收藏爱好者朋友,连文物鉴定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就盲目地匆忙踏进古董收藏的圈子,跟着一些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古玩商,开口闭口新的老的,这样其实就是误入歧途,搞不好就走进国宝帮或片片帮的圈子,成为那些赝品和垃圾货的接盘侠。还口口声声自己收藏多么了不起,最后陷进去,花了钱收藏了一大堆假货和垃圾。这就背离了我们收藏的初心了。

结语

中国古代的文物,蕴藏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泥沙俱下的今天,有眼力的收藏家完全可能从市场上淘换到价值极高的古董。前提是你必须掌握真正的鉴定利器。

收藏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眼力的过程。所以俗话说“入对门,跟对人”,千万不可走那些野路子。就好像习武一样,科学的学习文物鉴定,好比练内功。基础很难打,开始时候进步很慢,但一旦有了几十年功力,那就纵横四海,天下无敌。而不练内功,只练招数,凭感觉看器物,入门确实快,但几十年下来也不会有多大进步,最终还是文物圈里的底层。

本文作者:瓷器鉴定真知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