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要补钙!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减少,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但本病更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妇女。
骨质疏松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男性约为20%,女性60~70岁为1/3,80岁为2/3。全世界患有骨质疏松者约为2亿人,我国估计为9000万。但我国知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者比例低于25%。
骨质疏松除了带来疼痛、驼背、脊柱变形和呼吸功能下降等危害之外,最为严重的危害就是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
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每个人都是必修课。而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在变老前提高骨量、增加骨强度,必要时需要补钙。
越老越容易骨质疏松,特别是女性朋友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性激素水平变低、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
而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作用,并有拮抗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低,故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雌激素还有刺激1α-羟化酶产生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绝经后缺乏性激素,1α-羟化酶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低血磷等刺激生成的敏感性减低。以上因素均可使得绝经期女性朋友更容易遭受骨质疏松的“迫害”。
什么时候开始补钙合适?
有老年朋友说:我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显示血钙正常,不需要补钙吧?
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状旁腺激素长期代偿性增高,引起了“钙搬家”,使血钙增高,这样,测量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钙的含量。此时,就应进行骨密度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年朋友还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自我判断是否缺钙:
老年性皮肤瘙痒;
脚后跟痛,腰椎、颈椎疼痛;
牙齿松动、脱落;
明显驼背、身高降低;
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等到缺钙了再补钙有点晚
科学研究证实,一般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就易出现骨质疏松症。骨的密度有高有低,因人而异。骨密度高的人,虽同样减少,却因基础好,便可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证明,只有在35岁左右这一段时期内补钙,才能使矿物质在骨中含量达到最高值。超过35岁,人整个机体生理功能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在35岁以前至整个青春发育期就注意补钙,才是补钙最佳时期。
科学补钙——自然摄入为【主】,钙补剂为【辅】
要科学理解补钙的“补”字。“补”为补充,补助,目的是辅助:所谓的“主”,就是钙的自然摄入。不能本末倒置,以补钙制品为钙的主要来源。
全国膳食营养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钙仅400毫克左右。
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适宜摄入量(AI):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1200毫克钙,目前的膳食结构很难达到这个指标。
所以,首先应在平时饮食中增加含钙量高食品的摄入,如奶类、豆类、干果、绿叶蔬菜、动物骨骼等。奶及奶制品含钙最高,而且人体吸收利用率也高。250克牛奶中钙含量可达250毫克,每日饮用250克鲜牛奶是补钙的理想办法。
在食补做到位的同时,再来考虑药补,双管齐下。
市场上有很多补钙保健品,应该怎样选择?
钙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肯定的药物之一。其使用的钙源主要是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
碳酸钙含钙量高、价廉,故在强化食品及钙制剂中使用较多,但由于其需要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故不适合胃酸缺乏的患者。
柠檬酸钙,虽然其含钙量较低,但比碳酸钙容易溶解,适用于胃酸缺乏的患者使用;柠檬酸钙不会促发肾结石,适合肾结石患者补钙。
磷酸钙,因含有相当数量的磷,不宜用于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
葡萄糖酸钙,是较适合于老年妇女的钙制剂。
另,牡蛎壳制剂中的钙虽然主要是碳酸钙,但这些制品同时含有多种非钙化合物,如锰、铜、铁、锌等,特别是制剂中铝和铅的污染严重。
钙剂的选择原则:①元素钙含量高。②适量的维生素D。③钙源好,安全可靠。④经临床验证的考核,证明效果确实。⑤服用方便,性价比高。
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打钙针补钙吗?
打钙针补钙,是一种不宜采用的方法。因为静脉注射钙剂,会使血钙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这时人的降钙素会大量分泌,除了部分钙从小便中排出(容易引起泌尿道结石)外,其余会被异常转移:
一部分送至骨骼,且主要沉积于骨关节受力较大的部位,如腰椎、颈椎、膝关节、足跟等,导致这些部位骨质增生;
一部分钙沉着于血管,造成血管钙化,久之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所以,正确的补钙方法应是通过饮食补钙。
一天中何时服钙剂效果最佳?与进餐有何关系
补钙不宜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按照通常的生活习惯,我们一般选择在早晨喝牛奶、豆奶等富钙食品,所以,服用钙剂不必再选择早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按照正常的激素分泌调节作用,人体在晚间12点以后至凌晨这段时间内,血钙最低。这时一些敏感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就会表现为夜间腿部抽筋等缺钙现象。
因此,服用钙剂选择在晚餐后即服,利用率最佳。
晒对太阳,补钙效果提升不少
日光中的紫外线在维生素D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维生素D3先在肝脏转变为25-羟胆骨化醇,具有微弱的抗佝偻病作用;然后在肾脏进一步转变为1,25-二羟胆骨化醇,生物活性大大增强。
1、每天坚持晒太阳不少于30分。
2、每天晒太阳的时间应该选择在上午10时之前,或者下午16时之后。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之间,尤其是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是B光束和C光束占优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还可引起其他疾病。
3、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次选白色服装,禁忌黑色服装。
户外运动,年轻骨骼20岁
补钙的同时注意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据研究,每天户外运动不少于1小时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低;每天坚持长跑,可使骨骼年轻20年。美国科学家认为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方法,因为跳跃时地面的冲击力可激发骨质的形成。
70岁古稀老人全马破70岁以上年龄组记录
管好嘴巴!这三件事让钙白补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饮酒,饮用咖啡、茶、碳酸饮料等要适量,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茶
适量饮茶对健康有益。但应当注意的是,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可促进尿钙排泄,造成骨钙流失,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患者不要喝浓茶。建议每天饮茶不超过10克(茶叶)。
酒
酗酒可造成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影响胃肠道对钙、磷及维生素D的吸收,不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胃肠道对钙、磷及维生素D等骨代谢所必需物质的吸收不足,导致体内该类物质缺乏。尤其是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逐渐退化,对各种物质的吸收能力也减弱。常酗酒者,其胃肠道长期受酒精的刺激,黏膜不同程度地受损,出现黏膜脱落、充血、水肿及糜烂等病理反应。这些反应影响了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使骨代谢必需的“原料”缺少,会加剧骨质疏松症。
酗酒还可造成骨代谢的紊乱,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也不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另外,酗酒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使肾脏对钙、磷等物质的重吸收功能减低,造成钙、磷等从尿中排出增加,同样不利于骨骼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症者应避免酗酒。
烟
1、戒烟有利于增加骨骼中无机盐的含量,有利于骨组织形成,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戒烟可以防止烟草中有毒物质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而肝、肾等脏器是使维生素D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下降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3、戒烟可使肌肉的兴奋性升高,肌肉力量增强,从而使全身活动量增加,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4、戒烟后人体内心、肺、神经等器官的功能都有所改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使身体状况更趋于健康,有利于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戒烟后,人体内酸碱平衡机制得以完善,使机体摆脱轻度酸中毒的状态,有利于钙(呈碱性)的吸收。
总结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需要终生治疗。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总结起来一句话:阳光、运动、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