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中的“城市”因素

家长们在高考报志愿时越来越重视城市(地域)因素,因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有利于孩子今后发展;到哪个城市上大学,留在本市的几率高,同学、校友资源丰富,彼此可以相互照应,有利于个人发展。这些或许都是真实的,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是到哪里工作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地的。你毕业于任何一个城市高校,也可以毫无门槛的到国内任何一个其他城市就业,即使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也是来去自由。至于说户籍,可以按照当地的政策解决,即便你是北京或上海的高校毕业,你的户籍也不会因为你是本地大学毕业的而有优先权。简而言之,在哪里上大学既不是到哪里工作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高校按隶属关系一般分两种: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

无论哪种高校,在所在地招生人数都远高于在其他单个省市所招人数。一般来说本地生源毕业后留在本地的学生比较多,也有外省市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工作,结果当然就是留在本地的毕业生人数比较多,相应同学校友也就比较多。校友、同学多就对个人发展有利吗?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是同学校友就有几分亲近,但是如果校友和同学多了,或在同一个单位就校友成群,这时候同学或校友之间的亲近就大打折扣,甚至难免还会产生竞争,孙膑之膑不就拜其同学庞涓所赐吗?所以同学和校友带给你的未必是有利因素;如果在同学少的城市,同学之间更亲近;更何况真正能相互帮助的同学少之又少,真正能帮忙的同学也未必一定在同一座城市。“混圈子”是需要手里有资源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说的就是这个理。

偶尔看到一个老师报志愿的视频讲座,说的是要想在某个行业工作,就到这个行业集中的城市去读书,就业机会更多,还举例说如果想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就到武汉。武汉地区的确集中了不少汽车厂,号称“中国的底特律”,武汉理工大学有一个汽车工程学院,这样看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是中国汽车工业集中地城市除了武汉还有长春、上海、广州、沈阳等的城市,汽车(车辆工程)专业有实力的高校除了武汉理工大学,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江苏大学等。不知道这位老师为什么独独拿武汉来说这个问题,难道另外几所985大学的学生去武汉汽车业找工作比武汉理工大学难吗?类似的还有电子科技大学在成都,而成都不是电子工业集中的城市,如此说来,可让考生和家长们如何选择呢?

寒窗十二载,目的是考大学、学专业,而不是考一个一线或新一线大城市,只要有实力,到哪都好使。当然,考大学可以将城市作为一个因素考虑,但不应该过于考虑城市因素。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