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
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
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
经脉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前额交会于头顶。头顶部的支脉:从头顶到达耳上角。头顶的直行的经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与脑,会出来分开向下行于颈后,沿着肩胛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两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窝中。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的内缘直下,经过臀部向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窝中,从此向下经过小腿后侧,出外踝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连。
《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得好像要脱出一样,颈项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而膀胱经所经过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更不能随意运动。
膀胱经大部在背后,自己一般情况下够不到。所以我建议大家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俞穴,疏通经气,同时还能对整个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进行放松。当然在背部脊柱两旁进行走罐是最好了,可以对感冒、失眠、背部酸痛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失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头部,循经进行轻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对背部和头部的按揉梳理外,还可以对腿部的循行进行按揉,因为膀胱经的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神经,所以沿经进行按揉(当然要加力,因为大腿的肌肉很丰厚),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疼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按揉膀胱经的好处
膀胱经的有效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以及与其他脏腑有联系,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循行路线。它在后背上有两条直线,线上分布着所有背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的作用很好。脏腑的功能好了那还有什么病不能治疗好呢?我们说了,中医看病时没有说一个病是孤零零的,都是和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关的,所以膀胱经才显得这么重要。
我邻居家有一个小孩,十一二岁,发烧、咳嗽、咯黄痰,在西医那里打针输液都不管用,家长很着急,请我过去看看。我发现那小孩很奇怪,他咳嗽时,家长帮他拍背,他老躲开。我撩起他后背的衣服一看,在右侧膀胱经的肺俞穴上鼓出来一个小结节,我一碰那小结节,他就疼得又躲又叫。后来我就帮他推后背膀胱经,推得后背微微发红、身体微微出汗后,再按揉那小结节,先轻后重,直到把它揉开。第二天,小孩烧退了,咳嗽也轻了。我嘱咐他喝粥调理,注意保暖和休息,几天后他就痊愈了。
那什么时候刺激膀胱经最好呢?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申时最旺,即下午15~17点,这时如果能按摩一下,把气血给疏通了,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
·睛明也能治打嗝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是治疗眼病和呃逆(俗称打嗝)的常用穴。在针灸临床上此穴属于危险穴位,但确实是有效神穴。在自我保健中我们可以用双手同时按压双穴,缓解眼睛疲劳。而长时间低头看书或者盯着电脑工作的人,经常会感到眼睛发胀、怕见光,这时就应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双手点按睛明穴,向内上方用力,会感觉到整个眼睛都酸胀,或者还有点发痛,不要怕,这种效果是最好的。然后持续点压或者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会很快舒服。
说到打嗝,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打起来不光尴尬还很痛苦。排除那些胃部有病的人不说,有些人是因为刚从屋里面出来,受了点寒气,被风一吹就开始打了,有的人能整天都停不了,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治疗方法当然有很多,比如喝点温水,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是按揉耳穴上面的“胃、膈”反射区。其实这个时候最好去按压睛明穴,双手拇指加大力气点按穴位,使其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危重病人会有打嗝情况,怎么都止不住,常被误认为是在“倒气”。这时候,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刺激睛明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痛经腰疼擦八
八穴,就是上、次,中、下几个穴的统称。其中次是用来治疗腰痛和痛经的特效穴,尤其是痛经,效果很好。如果没有办法针刺或者不懂自己如何点揉,一般就采用横擦的办法,就是用手掌隔着衣服横向地来回摩擦,直到那种热感直透过皮肤,这几乎是治疗痛经的必用办法,就是在医院也这么用,效果非常好。
·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处,腿屈曲时窝横纹的中点,是治疗腰痛的要穴。针灸的“四总穴歌”里说“腰背委中求”,就是说腰背处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要向委中处寻找,在保健时要点按。
在操作时可以一点一放,同时配合腿部的屈伸,不但对腰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还可以治疗腿部的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以及下肢的一些病症,比如下肢腿软无力,还可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护理。
·小腿抽筋点承山
承山穴位于小腿的后方正中线上,当提脚尖时能看到或摸到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处,如下图所示。
承山穴在运用上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对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产生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这个穴位找起来比较方便,顺着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变薄处或者感觉到一个尖儿的地方就是。在进行点按时小腿会感到酸胀或者疼,但点完之后效果很好,如俗话说的“腿肚转筋”能很快地缓解。运用时手指的力应该缓慢增加,不能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否则容易造成损伤。另外在辅助治疗痔疮等病时力量不需要太大,应该进行常规的点按和揉,同时配合提肛运动,如果坚持每天做上一次,配合提肛运动100~150次,对治痔疮很有好处。
长寿的秘诀——撞墙
撞墙手法简单易学、不占空间,只要有一面平墙,随时随地都可练习。这种以背部撞墙的功法,对活络全身血脉、增强腰背肌力有奇效。也许正是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开启您健康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什么是撞墙撞墙手法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简称撞墙。它是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过去都要正式投门拜帖的弟子才能得到真传。现如今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已经被广泛推广,不论是在公园中晨练的爷爷奶奶,还是台湾政界人物宋楚瑜、商界名人王永庆都很热衷于撞墙。撞墙功可以说是太极拳练发劲的一个窍门、基本功,要练"透劲"也非此不可,这是太极拳致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手法。杨式太极是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他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85式,37招。现在已经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二、哪些人适合撞墙撞墙功可帮助疏通督脉,打通督脉及两边共4条膀胱经,一条督脉就可以治疗数不清的病症!而膀胱经上有背俞穴,心俞、肝俞、肾俞、脾俞等等,这意味所有内脏的病皆可治疗,程度不同而已。
●督脉穴位歌谣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对热病,骶、腰、背、头、项各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都有疗效。
撞墙还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放松背部肌肉,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能力。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上的穴位,强化脏腑功能,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就这样直接、间接的都治了。另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也有帮助。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谣膀胱经穴始睛明,攒竹眉冲曲差呈;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牵;大杼风门沿脊下,肺厥阴心督膈俞;肝胆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跟;小肠膀胱连中膂,白环四穴在腰骶;上次中下髎八孔,会阳承扶殷门共;浮郄委阳又委中,附分魄户膏肓同;神堂憶憘过膈关,魂门阳纲意胃仓;腰一肓门二志室,胞肓秩边下会阳;承筋承山可飞扬,跗阳昆仑仆参将;申脉金门京束骨,足通谷到至阴乡。◎足太阳膀胱经该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它是分布在脊柱两侧,线上分布着所有背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有很好的效果。
撞墙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脊椎通大脑、脑髓,能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治疗极有帮助。撞墙的刹那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能出气的地方挤出,会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淤积。
三、如何撞墙1.量距离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远,自然站立,背贴墙壁。上半身往前倾,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脚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完全放松。3.撞墙臀部以上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很自然地后躺,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靠,双手自然摆荡。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轻松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撞时留意一下,只发出一个声音为准。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身体撞击的刹那,嘴巴张开,自然吐气,不可憋气,假如你有把握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4.离墙上半身稍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要有刻意出力离墙的动作;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要有上下起伏的情况。离墙时,应收束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的动作。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练习撞墙功时,吐气很重要。当身体撞击时,嘴巴要张开,要自然吐气,不能憋气,要顺其自然。
四、撞墙的要领1.关于全身求放松全身放松即不能过度用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撞墙功主要就是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如果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就会影响脏腑运动而达不要我们想要的效果。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放松同时在撞击瞬间加点意念,会使撞击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令全身气血充沛。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顺任脉而下。也就是说,撞墙一次,气随任督两脉走一圈!2.关于撞墙功中靠墙的部位最初要求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这样做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也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3.关于撞墙时双手位置撞墙时双手要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除了双手自然下垂,还可选择双手环抱,置于胸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内气集中于夹脊,二是可以避免肩胛骨受伤,这是个人体会的层次问题,可随练习者自身的情况与感受而定。4.关于撞墙时步法撞墙时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脚跟与墙边的距离,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不论靠墙或离墙,都要注意腰背部的放松,使气和身体重量能沉到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5.关于撞墙时呼吸太极拳呼气、吸气都是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学说:最好的调息就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在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吐出,一定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以自然为宜。
撞墙时应注意什么?
●墙面必须平整,撞墙之前,应仔细检查,墙面绝不可有凸起物。值得一提的是,撞墙绝非撞大树。撞大树要归入严格禁止之列,因为撞大树容易使椎骨脱位,甚至可能导致半身或全身不遂的事情发生。
●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不要练习。
●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较弱或50岁以上者,初期应由人陪练。如没有人陪伴,可适度减少撞墙时间,以自己觉得舒适为度。
●所有练习者都要特别注意:撞墙不是真的用力用背部去撞墙,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的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浊气。如果主动用力撞墙,效果会大减,甚至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打通任督二脉,不如打通太阳经脉
在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里经常会提到“打通任督二脉”,把任督二脉吹得神乎其神。事实上,中医学认为,位于人体前后正中线上的任督二脉虽对十二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但并无打通任督二脉即可练成绝世武功之说。就养生而言,还不如从膀胱经入手学学经络养生,与督脉相邻近的膀胱经更有保健防病之功。
膀胱经——人体最长的经脉
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在人体后背正中的督脉旁,也就是脊柱旁约1.5寸-3寸的位置。膀胱经由直行的一条本经和两条分支构成,直行的本经从头顶部进入颅腔,再分左右沿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膀胱经第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至腘窝中。另一分支从颈项分出下行,至小趾外侧端。可以说,膀胱经的循行走向是从头到足,循行过头、颈、背、腿、足部,其左右对称的穴位共有134个。
撞墙法--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
《养生四要.慎动》说:“背则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 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保持背部温暖,即可预防感冒,又可固肾强腰。
《老老恒言》说:“肺腧穴在背,《内经》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暖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老老恒言》强调说:“五脏腧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切入脏,殆患非细,有汉时尤甚。”背为五脏腧穴所会,尤其是天热出汗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已于内侵,引起疾病。
撞墙法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简称撞墙。它是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过去都要正式投门拜帖的弟子才能得到真传。现如今这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妙法已经被广泛推广。
撞墙功可以说是太极拳练发劲的一个窍门、基本功,要练“透劲”也非此不可,这是太极拳致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手法。杨式太极是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他曾在北京传授太极拳,并担任过神机营总教习,其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这套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85式,37招。现在已经成为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
撞墙功可帮助疏通督脉,打通督脉及两边共4条膀胱经,一条督脉就可以治疗数不清的病症!而膀胱经上有背俞穴,心俞、肝俞、肾俞、脾俞等等,这意味所有内脏的病皆可治疗,程度不同而已。
●督脉穴位歌谣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对热病,骶、腰、背、头、项各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都有疗效。
撞墙还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放松背部肌肉,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能力。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上的穴位,强化脏腑功能,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就这样直接、间接的都治了。另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也有帮助。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谣
膀胱经穴始睛明,攒竹眉冲曲差呈; 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牵; 大杼风门沿脊下,肺厥阴心督膈俞; 肝胆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跟; 小肠膀胱连中膂,白环四穴在腰骶; 上次中下髎八孔,会阳承扶殷门共; 浮郄委阳又委中,附分魄户膏肓同; 神堂憶憘过膈关,魂门阳纲意胃仓; 腰一肓门二志室,胞肓秩边下会阳; 承筋承山可飞扬,跗阳昆仑仆参将; 申脉金门京束骨,足通谷到至阴乡。
◎足太阳膀胱经 该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 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它是分布在脊柱两侧,线上分布着所有背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有很好的效果。撞墙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脊椎通大脑、脑髓,能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等,对脑部相关疾病的治疗极有帮助。
撞墙的刹那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能出气的地方挤出,会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淤积。
1、量距离
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远,自然站立,背贴墙壁。上半身往前倾,以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
2、落胯
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脚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完全放松。
3、撞墙
臀部以上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很自然地后躺,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靠,双手自然摆荡。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轻松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
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撞时留意一下,只发出一个声音为准。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身体撞击的刹那,嘴巴张开,自然吐气,不可憋气,假如你有把握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
4、离墙
上半身稍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要有刻意出力离墙的动作;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要有上下起伏的情况。离墙时,应收束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的动作。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练习撞墙功时,吐气很重要。当身体撞击时,嘴巴要张开,要自然吐气,不能憋气,要顺其自然。
动作要领:
1、关于全身求放松
全身放松即不能过度用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撞墙功主要就是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如果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就会影响脏腑运动而达不要我们想要的效果。
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放松同时在撞击瞬间加点意念,会使撞击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加快,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令全身气血充沛。
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顺任脉而下。也就是说,撞墙一次,气随任督两脉走一圈!
2、关于撞墙功中靠墙的部位
最初要求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这样做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也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
3、关于撞墙时双手位置
撞墙时双手要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除了双手自然下垂,还可选择双手环抱,置于胸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内气集中于夹脊,二是可以避免肩胛骨受伤,这是个人体会的层次问题,可随练习者自身的情况与感受而定。
4、关于撞墙时步法
撞墙时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脚跟与墙边的距离,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不论靠墙或离墙,都要注意腰背部的放松,使气和身体重量能沉到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
5、关于撞墙时呼吸
太极拳呼气、吸气都是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学说:最好的调息就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在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吐出,一定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以自然为宜。
撞墙时应注意什么?
◎ 墙面必须平整,撞墙之前,应仔细检查,墙面绝不可有凸起物。值得一提的是,撞墙绝非撞大树。撞大树要归入严格禁止之列,因为撞大树容易使椎骨脱位,甚至可能导致半身或全身不遂的事情发生。
◎ 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不要练习。
◎ 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较弱或50岁以上者,初期应由人陪练。如没有人陪伴,可适度减少撞墙时间,以自己觉得舒适为度。
◎ 所有练习者都要特别注意:撞墙不是真的用力用背部去撞墙,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的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浊气。如果主动用力撞墙,效果会大减,甚至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一生不生病的三道菜,让你90岁还箭步如飞,耳聪目明!
一、醋泡黑豆
醋泡黑豆是中医治疗肾虚的黄金验方,醋泡黑豆具有美容、减肥、补肾、明目、乌发功能,有效改善便秘、高血压、高血脂、腰酸腿痛、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发、冠心病和看电脑、电视时间长引起的视力下降、眼睛疼痛、干涩、头晕、头痛。同时醋泡黑豆对于改善近视等眼部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原料:黑豆适量,醋适量。
做法:
2、五分钟后能闻到一股豆香味儿,并听到啪啪的声音,这是黑豆在爆皮,待皮都爆开后,转小火再炒五分钟。
3、放入容器中,在通风处晾凉。
5、待黑豆把所有的醋都吸收了,就可以盛盘儿了。加上蜂蜜,拌匀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一次不用多吃,两三颗就可以了,但要坚持食用才有效。
二、醋泡花生
醋与花生的“天仙配”是科学的,这在于花生米的价值突出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脂类含量高、热量大、有油腻感。
而醋中的多种有机酸恰是解腻又生香的,因此用醋浸泡花生米一周以上,每晚吃7~10粒,连吃一周为一个疗程,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但需注意的是,食用要适量,最多十几粒,吃后一定及时漱口,否则对牙齿不利。
熟、生花生米均可。醋泡花生有清热、活血的功效,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长期坚持食用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花生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脂类含量高、热量大、有油腻感。而醋中的多种有机酸恰是解腻又生香的,因此醋泡花生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可谓两全其美!
原料:花生50克,醋半瓶。
做法:
2、放到可以密封的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4、大概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一天不要吃多,一小勺5-10粒即可,坚持吃才有效果
。
三、醋泡姜
根据临床研究,醋泡姜的确是能保持脾胃功能正常,更关键的是,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心脏病跟胃特别有关系,胆固醇从哪儿来的?就从肠胃来的,痛风从哪儿来,同样从肠胃来的,高血压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把肠胃、脾胃搞好了,那就都解决问题了。
所以每天吃醋泡姜对人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醋泡生姜不仅养生效果极佳,而且作为一道调味的小凉菜还很不错呢,东西虽好,但不要贪吃哦,每天2-4片即可。
原料:生姜一块(最好选用鲜姜)米醋或陈醋一瓶。
做法: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