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规矩越多,漏洞越大!
天下之事,云谲波诡,岂是区区立个规矩就能轻松摆平?然而国人就喜欢临事一刀切,自以为可以明令禁止,立竿见影。
最近几天,足协的禁薪令和改名令,某地的限电令,教育部的破除唯论文论令,当然证券委类似的政令更多,太过奇葩,就不提了。
制定规矩,重在纲张目举,意在疏而不漏,而不是一味扎篱笆、树围墙,严防死守。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wMDUvMjE1MjI4NDA5XzFfMjAyMTAyMTAwNTM3MTQ4NTk=.jpg)
宋朝有禅诗“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从禅理的角度看,这句诗是在说:如果人心能修行到流水无情、白云无心一样,自然可以破除一切迷障、心障,就像竹篱笆挡不住流水,高山阻挡不了白云。
从世俗人的角度,竹篱笆越密,缝隙就越多,山越高,山与山之间的缺口就越大,规矩越多,空子漏洞越多,于是水继续流失,云继续自来自往,钻空子漏洞的继续钻。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wMDUvMjE1MjI4NDA5XzJfMjAyMTAyMTAwNTM3MTU2.jpg)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句诗偈,宋朝好几个和尚都说过,比如:
《颂古二十首 其三》
(宋)了一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
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颂古十一首 其四》
(宋)智鉴
百非路绝透离微,四句情忘发上机。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然而都不及南宋道川禅诗这首《偈语》通俗易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偈语》
(南宋)释道川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赏析:
释道川,今江苏昆山人,俗名狄三,初依东斋谦首座习法,改名道川,高宗建炎初圆顶。
这首偈语前四句在讲因缘,“因缘生万法”,有什么样的因,就有甚么样的果,一切世间万象,因缘自在其中。
道川禅师说:
- 老竹子边上,长出了新笋;
- 新开的花,是长在旧树枝上的。
- 下雨了,行人就会找上门避雨;
- 起风了,就会把船儿送到目的地。
一切世间万象都随因缘而变化的,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坚持本我,世态万法都不足以妨碍我们的修行。道川禅诗认为,密竹、高山就是世态万法,流水无情、白云无心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
所以,道川禅诗说:
- 竹林虽密,不能阻碍流水经过;
- 山峰虽高,不能阻挡白云飞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荼靡我没有佛性,同样这句偈语,却想说: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渗水的竹林,更不会有云都飞不过的山。世间万事终归要靠“疏”,而不能靠“堵”。鯀治水靠堵,久久无功,大禹治水靠疏,一举建功,正是此理。
小时候家里竹椅子靠背竹条上,有诗句“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非常喜欢。时至今日才知道,这也是道川禅师的诗句。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