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清代一桩奇案,女儿貌美温顺,却被一群老妇人劫走,结局令人感动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河间府献县东北有一个北林村,村子靠近子牙河。子牙河从小村子穿过,哺育着村子里的四十几户人家。村民们以耕种土地为生,此地的土地相对贫瘠,村民们生活困苦。村东头住着一个姓杨的老人,妻子陈氏,长子在省城开中药铺,时常汇银钱回来。杨家在村里还有十多亩地出租,在相对贫穷的村里算是最有钱的人家了。

杨家还有一个女儿叫翠花,年约十七八岁,长得貌美温顺,秉性清纯。杨翠花貌美,并且尚未许配夫家,平时在家里陪伴父母。父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打算给她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按照《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杨翠花“貌美而淑”,虽算不上是富家千金,但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是众多年轻男子追求的对象。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的一天傍晚,朔风呼啸,村里显得异常寂静。杨翠花拎着一个篮子到家门口的小菜园子里摘菜。杨翠花把篮子放在地上,刚拔了一颗白菜,准备进门切洗煎炒,给父母做晚饭。就在杨翠花准备进门时,院子门口突然来了两辆木轮大车,从大车里跳下来十多个老妇人。

老妇人直奔杨翠花家门口而来,杨翠花刚想询问究竟,不料却被三、四个人硬拽到车上。杨翠花见势不妙,刚想高喊“救命”,一个泼悍的妇人用一只手捂住她的嘴巴。几个人连拉带抬,很快就把杨翠花强制拉上了车。这一幕发生得非常突然,两辆木轮大车疾驰而去,只留下一路烟尘和门口的那个竹篮子,那一颗白菜已经被踩得稀烂……

片刻之后,杨家二老在屋内隐约听到吵闹声,赶紧开门出来查看,只见两辆木轮大车已经跑远,宝贝女儿早已经没有了踪影。杨家二老赶紧叫来邻居们帮忙去追,结果马车跑得太快,要追已经来不及了。邻居们和杨家二老面面相觑,心中惊骇不已。最后众人认定,杨翠花很有可能是被采花贼盯上了,杨家二老于是赶紧去县衙报官。

献县知县梁钦接到报案,对此事也深感诧异。梁知县已经在此地担任县令二年,此地虽贫,但治安尚好,除了有田宅、户口婚姻诉讼以及偷窃犯罪之外,方圆数百里的平原地区,从未出现结伙持械的盗匪,光天化日之下抢走一个黄花闺女,这种奇事更是为所未闻。梁知县决定先微服暗访,查清缘由后再派人捉拿。

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规定,勘察案情时地保和保丁必须全力配合,并及时将情况通报家属认定。梁知县让北林村的地保带人四处寻找线索,梁知县本人也微服私访到村中走访村民,双方约定天黑后在村口的驿站里汇合。

天黑之后,梁知县和地保都按时回到了驿站里,地保率先汇报了查探到的情况。地保说他带着保丁们沿着杨家门口的大路一直往前查访,从路人的嘴里问到了一些消息。路人们有的说下午看到两辆木轮大车,上面坐满了中年妇女向东南方向的永宁镇疾驰而去;又有一些村民说,他们看到一辆木轮大车从西北方向疾驰出了县境;又有人说他们只看到一辆马车,车上的老妇人往东北沧州方向而去,老妇人在车上嬉笑不止,好像赶集回来一般。

在梁知县这边,他在村中走访了一整天,询问了村里所有的人,发现当时有村民远远看见了两辆木轮大车停靠在杨家门口,随后就看到村民们跑出村来大喊着去追赶,结果马车跑得太快没有赶上。根据打探梁得来的消息分析,劫持杨翠花的是两辆木轮大车,劫持者是十多个老妇人,她们都赤手空拳。

这个情况让众人稍微松了一口气,老妇人劫持杨翠花,自然不是什么采花大盗所为。但情况也依然令人不解,这十多个老妇人为何要劫持一个妙龄少女?老妇人们劫持杨翠花是要绑架她勒索钱财?还是要贩卖人口逼良为娼,又或者是挟怨报复?老妇人们若真要对杨翠花不利,为何不请来杀手行凶,偏偏要亲自动手来抢人?

一连串奇怪的疑问在脑海中回旋,梁知县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案子,一时之间也一筹莫展。为了破案,梁知县决定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周围村庄,对方圆50里内的大小村落进行逐一查访。梁知县连夜行文到隔壁县衙,请求邻县加派人手调查来往的不明车辆,重点调查集体出入的老妇人。

一天之后,果然传来了好消息,永宁镇的保长在调查走访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永宁镇后街上住着寡妇郭五嫂,郭五嫂自从丈夫死后一直守寡在家,平时极少出门。自从老妇人劫持杨翠花案发生后,郭五嫂却下落不明了。十多天前,郭五嫂的独子得病死了,郭五嫂成了孤家寡人,地保以为她伤心过度,进城找姐姐散心去了。结果当天下午集市散场时,在街上摆摊卖菜的王三发现镇上的老妇人徐氏、郑氏曾频繁出入郭五嫂家里。

郭五嫂会一些医术,经常帮人拔火罐和配药材,丈夫和儿子死后,她就以此为生。王三以为徐氏和郑氏来找郭五嫂拔火罐,因此没有过多在意。也有郭五嫂的邻居反映,那天晚上半夜里,大约在二更时分,他清楚地听到郭五嫂家门前有敲门声。敲门声音虽小,却被他听得很清楚。这一系列反常情况,可能与杨翠花被抢一案有关。

永宁镇地保提供的线索很及时,梁知县当即派出衙役将徐氏和郑氏拘捕到案。梁知县对徐、郑二人略加训斥,讲明利害,再以杖责相威吓,两个妇人没有见过这种阵仗,很快就如实交代了罪行,两个老妇人说:

前几日,寡妇郭五嫂邀请她们到家里商量事情,郭五嫂说她原本有一个女儿叫杨翠花,翠花小的时候交给杨家收养,如今自己丈夫和独子去世,她想把女儿接回来给自己养老送终,但是去杨家交涉几次都没有结果,杨家人不肯归还杨翠花还辱骂郭五嫂,郭五嫂气愤不过,于是邀请她们去抢人。本镇去了十多人,都是郭五嫂的朋友,其余人她们都不认识。她们抢走杨翠花后,杨翠花和郭五嫂坐一辆车往西北方向走,她们几个乘坐另外一辆车返回镇上。郭五嫂和杨翠花去了哪里,她们也不知道。

梁知县又让衙役找来同去的几个老妇人,几个老妇人交待的情况基本相同。梁知县听了老妇人们的供述,基本了解了案情经过,他派出衙役四处寻找郭五嫂和杨翠花的下落,结果找了数日也没有下落。杨翠花失踪多日,杨家父母仍像平时一样安稳度日,没有呼号悲痛,也未赴县衙求官府作主。梁知县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也一反常态喜笑颜开,把此事抛诸脑后。同僚们不解其意,梁知县笑着说道:“此案不用费神,老妇人会自动投案的。”

第二年夏天,县衙门口来了一个老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老妇人抱着孩子往大堂下一跪,恳求梁知县宽恕。梁知县升堂审案,不用杖责也不用训斥,老妇人主动说出了案子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个老妇人就是郭五嫂。郭五嫂说,丈夫去世之后,她含辛茹苦把儿子郭羽抚养长大。郭五嫂以帮人拔火罐、抓药看病为生,虽然付出了不少努力,收入也只能勉强糊口。由于家贫,郭羽二十四岁了也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做母亲的虽然着急,但也无可奈何。后来儿子突患重病久治不愈,郭五嫂心如刀绞一般,郭羽临终之时告诉郭五嫂:“俺娘不必过度悲伤,郭家不会就此绝后,或许老天保佑,会给郭家赐下一个孙子呢。”

郭五嫂心中不解,追问儿子为何这样说,郭羽此时才告诉母亲,北林村的杨翠花与自己相好已经一年多了,他们二人在集市上邂逅,随后彼此爱慕倾心,不断暗中往来。在村外的稻草垛里幽会,并多次发生了关系。杨翠花已经怀孕估计过四、五个月即将临产。在郭羽病倒之前,杨翠花曾经告诉他,杨家父母得知她怀孕后很恼火,嫌弃郭家太穷,死活不答应这门亲事,杨翠花只得藏在家里不出门。郭羽让母亲想想办法,保住杨翠花肚子里的孩子,为郭家留点血脉,无论生下来是男是女,都是郭家的人。

郭羽交待完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郭五嫂为了保住郭家血脉,思考一番后想出了一个冒险的办法来,那就是劫走杨翠花。郭五嫂找来她平时的顾客和姐妹,骗她们说杨翠花是她的亲生女儿,让她们帮忙去将杨翠花抢回来。姐妹们相信了她的话,郭五嫂弄了两辆马车来到杨家门口,此时正巧杨翠花出门摘菜,郭五嫂等人冲上去将杨翠花捆住塞入马车,将她带走。

杨翠花起初拼死抵抗,当她得知郭五嫂是郭羽的母亲后,便停止了抵抗。郭五嫂劫走杨翠花后,一路驱赶马车去了太行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隐居,姐妹们则乘坐另外一辆马车返回镇上。郭五嫂在太行山下的村子里伺候杨翠花,一直等她生下了孩子后,才抱着孩子回来投案自首。

杨翠花在家门口被劫走,杨家父母起初还很着急,后来察觉杨翠花是被郭五嫂劫走后,料想郭五嫂不会对女儿怎么样,而且女儿若在外面生下孩子,还能避免家人蒙羞出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所以杨家父母对女儿的失踪并不着急,甚至还有点希望女儿不要过早被找到。这就是为何杨家父母对女儿失踪一案不上心的原因所在。

郭五嫂的讲述,让案情真相大白,她手上抱着的孩子就是郭羽和杨翠花的儿子。郭五嫂说自己抢人在前,已经触犯了律法,但她此举也是情非得已,请知县大人从轻处罚。梁知县听了此案的来龙去脉,颇为震惊和感动。为了证明郭五嫂的话,他让衙役用车将杨翠花接来对质,几个人在大堂上一番对质,证明了郭五嫂的话是对的。杨翠花当即表示,她愿意侍奉郭五嫂一辈子,尽心抚养儿子长大成人。

梁知县认为,郭五嫂虽然触犯了律法,但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规定,她的这一举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不按律进行严惩,判处郭五嫂杖责二十并交纳罚金5两赎罪。杨翠花在家自省,但仍然判给郭五嫂为儿媳妇。杨翠花可以选择重新改嫁,也可以选择招婿上门,一切皆凭自由。杨家父母嫌贫爱富,其行有悖于公德良心,当堂训诫以示劝勉。

此案发生之时,正值当朝大学士纪晓岚在家为父亲丁忧,纪晓岚对郭五嫂的行为深表赞扬,不仅上奏朝廷嘉奖郭五嫂,还将此事写在了《阅微草堂笔记》之中,记录下了这一桩离奇的往事。郭五嫂不得不说是一个机智、大胆的女人,她能叫来十多个老妇人和她一起劫走杨翠花,这种智慧和胆识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郭五嫂非常聪明,她这一举动不仅保住了郭家的血脉,也解决了杨家父母的难题,最后还收获了儿媳妇的孝心,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是温暖的、令人感动的。此案告诉后人:办事多动脑筋,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打破常规,打破常规有时候真能找到捷径,一举解决眼前的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