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河 | 针灸全球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来,由于现代通讯水平的进步,我们利用微信平台和网络,联系到了很多业界精英,首先组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国校友会,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院校形成了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AAA,这个学会汇集了中国25所各个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和一些美国中医院校的代表,大家积极探讨学术,提升专业诊治水平,促进立法,保护行业利益,对美国中医界影响很大。后来我们又在校友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全美中医药学会ATCMA,并建立了各学术专业委员会,引领美国的中医学术发展方向。我们这些从中国培养出来的业界精英们,担负着在美国发扬中医的历史责任,因为我们这一代海外中医人爱祖国,爱中医,也铭记了老师们的嘱托和殷切期望。
针灸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在美国医学领域还不属于主流,社会对中医的认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好的开端,有些大学已经开设了中医学院或中医系,很有发展前景。
美国的中医教育属于第二学位教育,就是在其他第一学位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硕士水平的教育,近几年来有些院校开始了一些博士学位的试点工作,仍在探索中。美国的中医硕士教育一般是三年,属于民办的,规模比较小,从其他专业招收本科毕业生,再进行中医的系统学习。学习方式和国内有些不同,课程设置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会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针灸技能和西医基础知识,还会有诊所经营这些方面的学习训练,所以他们毕业后,对中医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虽然是硕士学位,但是相比国内本科教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也因为他们了解本国的文化、法律、风土人情,使得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积极从事中医的临床工作,参与促进立法,和华人中医师互补,共同努力促进美国中医的发展。
中医虽然起源于中国,理当是最好的,但有其中也有一些东西,确实需要向国外的中医学习借鉴,比如洁针技术,病人的管理,隐私保护,防止交叉感染,意外情况处理,处理医患纠纷等这些方面已经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国外已经走在了前面,这样的规范操作使病人能比较放心地接受针灸治疗。在国外我们对传统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具粗细、长短的选择,进针的深度,刺激量和操作手法,治疗频度等都根据国外病人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例如在国内扎针时,病人一定要非常强的感觉才认为会有效,但是在国外截然不同,他们不喜欢针灸带来的疼痛,我们就减少刺激量,也同样有效,可能是因为外国人对针灸比较敏感的缘故。
全美国正规的注册中医针灸师大概是四万多人,目前这个数字呈增长趋势。美国大概有六十七所中医学院,每年都有几千毕业生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美国现在有4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通过了针灸立法,一些保险公司逐渐开始涵盖针灸治疗,新闻媒体对中医针灸的宣传多是正面向上的。
田海河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报告
针灸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但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还没有完全找到经络的客观解剖形态学的证据。针灸是如何治病的呢?我的理解是:针灸是一种用来刺激身体特定部位的工具,身体受到刺激后,通过经络或神经系统(有交叉)传导到内脏的神经感受器,通过反馈机制对身体的不同病理状态进行调整,以调动发挥和释放出身体的自愈功能,各个器官恢复新的平衡,最终达到治疗或者促进机体恢复痊愈的过程。
举例而言,人本身有很强的自愈功能,比如皮肤破损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结痂收口,很多骨折也是主要靠自身愈合的,一些感冒过几天也会自己好的,充分说明了身体的自愈能力。但是如果长期不注意自身的保养,超越人的正常自愈功能范围,就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辅助来调动和激发机体的自愈功能,而中医针灸就可以提供了这样一种辅助力量。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努力,很多美国病人已经认可并喜爱上了中医,所以我们可以乐观的预见:中医在美国,包括世界其他各地都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据最新的资料统计,针灸已经在世界的183个国家落户生根,这是通过疗效来说话的,有疗效中医就会在长盛不衰,就能在世界上更好的发扬。
中医针灸全球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外西医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发展到现在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一些弱项,包括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对身体的损害可能会比要治疗的原发病还严重。聪明的外国人,想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自然替代疗法,看看对同样的病症是否也会有效,传播到美国的中医针灸就正好顺应了民众的需求,而且中医针灸真的没让他们失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自然疗法的种类很多,除了中医的疗法外,从其他国家传来的其他疗法,也被美国人试过了,但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中医针灸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所以得到了广泛认可。
针灸在国外的发展虽然有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战胜这些挑战就可以使海外中医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例如虽然针灸的疗法已经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但说到对它的机理的诠释仍不满意,如何用现代语言能解释的更清楚,更明白,会有助于使让更多的人认知和接受,这需要很多科研包括循证医学、实验医学这方面论据的支持。用客观的态度对中医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确保中医的发展方向,这需要国内,外同道们一起努力。
关于针灸有效性的研究,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设立过一些科研基金。目前为止关于针灸方面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正面研究结果,对针灸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海外针灸医生主要以临床诊务为主,对针灸的科研方面重视不够,这就让其他人钻了空子。一些对中医不是很了解的人开始搞中医针灸的科研,比如澳大利亚某大学有人在美国医学会高端杂志JAMA上发表了针灸治疗慢性膝痛无效的文章,对中医针灸界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我们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立即组织专家,多次研讨,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查证,发现首先科研设计就有问题,对照组的设置和结论分析都有问题,之后我们组织专家进行彻底的反击,指出了文章的很多纰漏,JAMA最后发表了五篇质疑文章,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此反击对负面影响进行了有效的缩减。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既然人家做的临床科研不符合实际,又得出了负面的结论,那我们就应该拿出更好的证据支持针灸有效的文章,这样会对针灸正名,促进中医的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支付和中医在美国全面立法都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认识到要在国外顺利发展中医针灸,搞好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虽然对于针灸是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毕竟仍是少数,因为还是正面宣传占了多数,但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发表在高端杂志上的负面文章越来越多,负面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要采取措施,杜绝这种情况的蔓延,因为将来一段时间后,很多负面文章进入数据库,对美国的立法,保险支付长远来说就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是英明的,得到了广大中医同道们的支持,国内外新闻媒体都对我们成功的反击行动做了有力的报道。
其他医疗行业因为看到中医针灸的疗效,也想涉足针灸领域。例如美国的西医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针灸训练,也可以合法做针灸,因为美国法律赋予了他们很广泛的行医职业范围。还有其他行业,比如整脊医师,经过几百小时训练也可以开始给病人针灸。一些物理治疗师也想通过二,三十个小时的训练开始做针灸。想做是一方面,但目前各州有不同的法律限制,使得他们不能把针灸列入自己的行医范围,他们就想出来了一个新名词“干针”,他们认为针灸和干针不同,目的就是试图绕过各州的针灸立法,到达把针灸融入其执业范围内,其实这是在混淆视听。
他们说干针不是中国的针灸,干针也不起源于针灸,跟针灸没有任何关系,和中医没关,甚至和中国也没关,这是典型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窃取,我们必须据理力争,保护好我们的行业利益,这也是为了对民众的安全负责,他们没有受到系统的针灸训练,怎么能草率地用针灸治病呢?现行大部分州的法律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但他们又不愿放弃,所以我们在一起努力,防止不规范,低水平的针灸治疗的出现,以免有损我们中医针灸的形象。在美国有执照的中医针灸师至少要学习3000小时,从中国大陆毕业的中医针灸专业学生受的训练就更多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业者的基本诊治水平,疗效就会好一些。我们在国外的中医人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竭力想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新闻媒体呈现给海外的公众,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什么才是真正的针灸,让大家对中医和针灸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众所周知,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美国中药尚不能按药物处方使用,只是食品补充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在国外的发展,这是一个应该解决的大问题,需要保持中医的完整性,在临床上可以更好的提高疗效。
中医诊断的超前优势
中医的理念就是顺应自然,通过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经络气血,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使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防病祛病的目的,病人重新获得健康。归纳中医治病的目的一句话就是找到身体的不平衡之处,帮助它再平衡,而关于平衡,在人体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平衡状态,比如在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我们身体的平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中医的治本,不止是局限几个临床症状。基于这些,我认为中医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要发挥中医的长处,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中医。
早些年,国内有人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甚或有的医院还开设了亚健康科。亚健康状态就是指病人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但是到医院检查,化验后,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的病理改变,不能确诊任何病症,但病人就是感到不对劲,医生和病人都很难办。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病人虽然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或者器械可以够探测到的器质性的改变,但功能性的改变(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等)已经在中医师面前昭然若揭了,这其实就是中医已经超前了西医的诊断了,如果说你的胸闷气短,心电图没有发现问题,中医查完你的舌脉后说你“气滞血瘀”,表明你的心脏已经出现预警信号了,如不在意,心电图的改变是迟早的事,但如果你认为检查心电图没事就忘乎所以,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医指出你的亚健康状态,提示你在某些方面应该注意,比如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要调整了,中医的这些指导原则在疾病预防的,疾病的治疗和病后康复中有有意义,也是中医超前西医的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明确的定义,除了身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之外,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也很重要。 尤其是在受到外界的压力冲击下,仍能够承受压力,应对挑战,一直保持机体的旺盛状态,心理,精神和身体都处于最佳的状态才是健康。人们常常对自己已经拥有的健康不是特别重视,往往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觉得珍惜。维持健康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疾病最好预防,不要等病来了才开始想到健康的重要,得病了以后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治病寻健康,但不是所有的疾病是能治好的,所以说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传承与教育的哲思
建国初期受中国政府的委托成立了系统培养人才的中医院校,有些人认为中医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有人认为是不足或者是失败的。我认为总体来讲,建国以来中医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有些人抨击学院派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会治病,只有师承出来的才能看病,这是我不能苟同的地方。过去的师承模式,是一个老师带一个或几个徒弟,这种模式绝对不可能满足目前十三四亿人口的大需求,只能通过正规院校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才行,并且需要接受一些现代医学的新知识,这样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才会有帮助。新时期的中医一定有新时期的特色,即使会出现有一些不足,但都可以通过学院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弥补,其实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临床型的研究生已经做到了。
完全否定学院教育,片面强调复古的师承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可取的。因为老师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有局限性,而学院教育可以使学生吸收众多老师的长处,只有综合各家之长,学识才会广博。是中医,像任何行业一样,包括西医和其他的技术工种,刚走出校门都只学了一些皮毛,才是入门阶段,不可能和临床大家相比,说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不会看病,应有耐心,给机会,给时间,我坚信经过时间的积累,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临床锻炼之后,大部分人都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医。总之,学院派和师承的培养各有所长,把现代学院教育和名师传承结合起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新时代中医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