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深度解析
珐琅彩瓷器既有西方文艺复兴之势,又具中华传统文化之形,堪称中西合璧之典范、近代艺术之瑰宝。
直到乾隆时期都还是一直沿用国产珐琅彩料制作珐琅彩,关于当时民间是否有制作珐琅彩,三藏也根据有关资料来解释,首先,据三藏所了解,珐琅彩制作昂贵,假设民间有,数量也不可能会多,因为根本没有那么高的成本去制作出来,就算是国产的珐琅彩料也是高成本的,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其二就是御用瓷的一个限制,所谓御用瓷就是只有皇宫内才能使用的,就算是和珅这个“大官”家里都是没有的,足以证明当时珐琅彩的一个珍惜程度,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我想也不会有哪些普通百姓会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制作的。
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的底款在珐琅彩器上均用染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类型,其差别就在于“康”字和“御”字都各有两种不一样用笔。
珐琅器最早进入中国并不是瓷胎而是金属胎的,中国人把这种金属胎珐琅器称为“洋瓷”,大约在康熙晚期(五十九年),文献上才出现了“珐琅磁器”的说法。所以一般学者以为大约康熙五十二年后才出现珐琅彩瓷器,当无大误。
雍正珐琅彩瓷胎:雍正珐琅彩瓷除了少部分使用色地瓷胎之外,主要使用精致的白瓷器。所用的白瓷器有从景德镇成批烧造好后送到清宫的,也有直接利用宫中旧存的脱胎填白(甜白)瓷器。
珐琅彩瓷器鉴定之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瓷质细密、均匀、滑润、有玉质感,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康熙珐琅彩瓷专仿铜胎画珐琅器皿,在外壁涩胎上施彩;以红、黄、蓝、绿、紫、胭脂等色作地,在色彩上绘花卉,宛如铜胎画珐琅;图案单调,只绘花枝,有花无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