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汤,简单三味药,竟治疗这么多疾病!
说起三黄泻心汤可能有人还不熟悉,但说起三黄片,大家可能都知道!三黄片就是按三黄泻心汤原理制成的片剂,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
三黄泻心汤一见于《伤寒论》,一见于《金匮要略方论》。
[原文]
心下病,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9)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病,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9)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第十六》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心下为胃脘部,心下痞,按之濡,指胃脘部有堵闷窒塞之感,但按之却柔软,而不坚硬疼痛,此属无形邪气壅滞之气痞,而非痰水实邪结聚。见于《伤寒论》的,仲景指出“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只提了一脉和一证,可谓简要之至。一脉,就是“关上浮”,关脉以候中焦,浮脉又主阳热,其脉关上浮,说明本证系无形邪热壅聚心下,致气机痞塞,乃热痞之证。一证,指“心下痞,按之濡”,说明其证自觉痞满而按之不痛不硬。由于本证病机为邪热内聚,故尚可见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甚至吐衄等症,治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消痞。见于《金匮要略方论》的则是治疗“心气不足”发生的吐血衄血之证。从而显示了“泻心汤”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清血分之热。其中最大的优点,“泻心汤”能治心的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气血阴阳不相协调之病变。
《伤寒论》载本方仅大黄、黄连二味药,林亿在方后注中认为“亦有黄芩”。又《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再结合临床实际来看,本方以有黄芩为妥。
[组成与用法]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
(1)上火(颜面潮红,眼赤,鼻尖红,口角生口疮等),精神不安,心下痞满,痉挛性便秘,头痛,少寐,或伴有脑充血、脑出血、咯血、吐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子官出血、痔核出血、眼底出血。
(2)脉有力,舌质红,苔黄。
治疗疾病
1.内科病
用于肠伤寒时,以无表证、具有上火的倾向、鼻衄血、不眠、谵语,作为投药指征。
本方用于肺结核咯血时,具有止血、降火、镇静安神之功。用于高血压病时,以颜面潮红、或目赤、便秘、体质壮实,作为投药指征。
动脉硬化患者,有上火的倾向,心绪不安、易躁、眩晕、耳鸣、不眠、大便秘结时,宜投此方。慢性胃炎患者,有胃脘疼痛剧烈、便秘、舌红时,宜投此方。
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有吐血,作为投药指征,最好研末冲服,每次5克,每天3次,若出血多可酌情多服,大部有效;也可用三黄泻心汤加大剂量赤石脂,水煎服,每天1剂,其止血功能更好。
本方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伴有便秘、舌质红者,亦有效。
用于习惯性便秘时,以具有上火、兴奋、少寐、精神不安,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贫血时,以皮肤、粘膜、齿龈、鼻、阴道有出血倾向,作为投药指征,但必须注意,贫血无热证者,不宜投此方。用于神经官能症时,以具有上火倾向、精神不安、兴奋、少寐、头晕,作为投药指征。
本方具有止血,降火,镇静,消炎的作用,所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立刻服此方,能消除头部的充血、出血,并使精神兴奋镇静下来,血压稳定。
精神分裂症者,有幻想和妄想、不眠、精神不安、大便秘结时,应投此方。用于躁狂忧郁症时,主要以躁狂状态,表现为强烈的喜悦与兴奋、遇事忿怒、詈骂、颜面潮红、大便秘结、脉有力,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癫痫小发作时,以具有上火的倾向、精神不安、便秘,作为投药指征。
2. 外科病
因跌打损伤或车祸,伤及皮下组织或器官,其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引起精神不安、兴奋、恐怖,服此方,可止血、安神、帮助瘀血吸收。
本方治疗烧伤时,主要用于I度烧伤,局部有红、肿、痛,具有上火的倾向,精神不安,便秘者;
若I度或Ⅱ度烧伤,有里热证者,宜三黄泻心汤合黄连解毒汤,并常与抗生素并用,帮助患者度过感染关。
用于痔核出血和肛裂出血时,以体质壮实、便秘、舌红,作为投药指征。
3.妇产科病
妇女月经量过多、色鲜红、有臭味,又有上火的倾向者,宜投本方。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时,以有上火的倾向、烦躁、易怒、少寐,作为投药指征。
4.皮肤科病
在盛夏,小儿反复发生疖和痈,此起彼伏,以及疖、痈的早期,具有壮实的体质、便秘者,宜投本方,也可作为预防剂。
用于脓疱疮时,以早期,具有上火的倾向、便秘、舌质红,作为投药指征;若无便秘,宜投黄连解毒汤。
带状疱疹的出疹期,局部红肿热痛者,亦可投此方。
5.五官科病
角膜实质炎者(中医称为大眦赤眼),具有头痛、颜面潮红、便秘时,宜投此方。
白内障者(中医亦称为白内障),具有上火的倾向、易怒、头痛、少寐、便秘时,宜投此方。
治疗眼底出血时,主要用于高血压病所致的眼底出血,以有上火的倾向、便秘,作为投药指征,也用于结核所致的眼底出血,投药指征同上。鼻出血的患者,素有高血压、颜面潮红、便秘时,宜投本方;也可将本方加生地(生地最好用至30克),疗效尤捷。
治疗外耳道疖肿时,主要用于早期,体质壮实者。
用于外耳道炎时,以有上火的倾向、便秘、体质壮实,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中耳炎时,以分泌物粘稠、颜面潮红、便秘,作为投药指征。治疗卡他性口腔炎、慢性复发性口疮时,主要用于发病的初期,具有上火的倾向、舌千、欲饮水、火便秘结者;
若无便秘者,黄连解毒汤为宜,对于上述两种病,投荆芥连翘汤,亦有满意疗效。
合方应用
1.三黄泻心汤加槐角60克、蜂蜜60克:笔者用此方治疗大便鲜血,疗效甚佳。此便血包括痔核出血、肛裂出血、以及直肠的炎症出血。用顿服法,其中蜂蜜不入煎,诸药煎后去滓兑入。
2.三黄泻心汤合生四物汤:此合方简称为三黄四物汤。以体质壮实,有上火、出血、贫血的倾向,作为辨证要点。凡符合上述辨证要点的高血压病、脑溢血、溃疡病出血、紫臧症、黄褐斑、更年期综合征、外伤、烧伤、皮肤瘙痒症、鼻出血等病,均可投此方。
3.三黄泻心汤合白虎汤:本方以壮热、颜面潮红、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的实热证,作为投药指征。
4.三黄泻心汤合黄芪建中汤:本方应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胃脘疼痛显著拒按、喜热饮、有上火的倾向、便秘,作为投药指征。
类方鉴别
1.三黄泻心汤证、黄连解毒汤证,均有上火的倾向。但三黄泻心汤证有痉挛性便秘,而黄连解毒汤证没有。
2.三黄泻心汤证、四物汤证,胶艾汤证,均有出血。但三黄泻心汤证属实证出血,出血的同时,伴有四肢温、上火的倾向、便秘、脉有力;而四物汤和胶艾汤证属虚寒性出血,出血的同时伴有四肢厥冷、脉无力等,以资区别。
3.三黄泻心汤证、大柴胡汤证,均有心下痞、便秘、体质壮实。但大柴胡汤证有胸胁苦满、心窝部疼痛,以资区别。
4.三黄泻心汤证、桂枝茯苓丸证,均有出血。其中佳枝茯苓丸证有瘀血的腹证,三黄泻心汤证有便秘等实火症,以资区别。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淘宝京东有售!挂号张老师,可获取签名书以及与张老师合影留念!
临床病案集锦
1.鼻衄案
医案:孙××,男,62岁。经常性鼻衄,达6年之久,近日鼻衄又犯,出血量较多,伴见心烦不眠,心下痞满,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质发紫舌尖红赤,脉弦数。心胃火炽,上犯阳络,当泻火气以安血络。
大黄6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用沸开水泡渍,代茶饮服,一剂而愈。
2.齿衄案
医案:刘××,女,30岁。齿衄半个多月,心烦,夜寐多恶梦,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以泻心火为先。
大黄6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二剂。
服药后小便黄色加深而味浓,随之衄血明一显减少。
此热从小便而去,改用清胃滋阴之法。
生石膏15克 知母9克 竹叶10克 粳米10克 玄参12克
生地10克 龙骨10克 牡蛎15克 炙甘草6克
四剂后,诸证皆消。
3.牙痛案
医案:吕××,男,54岁。与妻子争吵之后,火气上攻,牙痛腮肿,吟痛之声闻于房外。视其牙龈红肿,舌质红而苔黄,脉弦大有力。询知大便己二天未解。
大黄9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沸水泡服,一剂后大便日泄4次,牙痛立释。
4.惊狂案
医案:某司机患精神分裂症,十多天昼夜不眠,惊惕烦躁,怒目视人。病从气恼而起,气火充斥三焦。大便已6日未解,口中臭秽。舌苔黄厚,脉洪大。服大黄黄连泻心汤一剂,平平无奇;又服一剂后腹痛欲泻;待三剂服尽后,大便泻下较多,烦躁虽有减轻但仍处亢奋状态。于是增加大黄剂量至15克,药后大便畅泻,夹粘滞物甚多,顿时便觉神疲思睡。卧于床上熟睡二天,醒后神志清爽,已复常态。
5.脱发案
医案:余××,男,42岁。患脂溢性脱发,每日晨起枕头旁落发成片,用梳子梳头时头发脱落更多,头顶部毛发稀疏见秃。头皮搔痒难忍,以手指揩而嗅之,有一股难闻的臭味。舌质红绛,脉数。辨为心火上炎,血不荣发。
大黄6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三剂。
服药后小便色黄如柏汁,大便泻利,热从二便而去,从此头皮痒止而发不再落。
6.热痞
(1)王某某,女,42岁。患者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西医诊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治当泄热消痞,当法《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法。大黄3g,黄连10g。沸水浸泡片刻,去溶而饮。服3次后,则心下痞满诸症爽然而愈。
(2)曹某,男,30岁。1970年5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胃脘部胀闷欲呕7天,近3天加重。口渴心烦,口舌生疮,不发热恶寒,小便短赤,大便黄色稀水,热臭灼肛。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口腔炎”服用西药土霉素,复合维生素B无效。来院邀余诊治。诊视其颜面潮红,口唇舌可见散在绿豆大溃疡面,被复浓苔,舌质红苔黄,口气热臭;按其腹部稍膨胀,濡软无硬块,无压痛感,脉滑数。证属胃火炽盛,无形邪热壅聚胃脘,痞塞不畅,胃气上逆则呕;邪热下逼肠道则下利,乃热痞耳。治宜泻火解毒,泻热泄痞。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15g,黄连6g,黄芩6g,竹茹6g,木通6g,炒莱子9g,炒枳壳6g。每日1剂。仿仲景法,令将三黄渍之须臾去渣,余药另煎法,兑匀,分3次服用。
5月13日复诊:患者自述服上药后诸症悉除,仅觉口干欲饮,随与益胃汤少加芩连,清其余热,复其胃津,2剂痊愈。
7.消谷善饥
患者,女,43岁。自诉“狂饿”1年,暴饮暴食,每日4餐,仍无饱腹感,消瘦,眩晕,口苦咽干,便秘,3~5d一行。各项辅助检查均无异常,舌质红,舌苔黄厚而干,脉象沉弦,BP120/90mmHg。处方:生大黄6g,黄芩6g,黄连10g。麻沸汤渍之,代茶饮,每日1剂。3剂后,患者大便通畅,头不晕,血压正常,饥饿感明显减轻。继用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8.自汗案
胡某,女,20岁。2010年6月20日初诊:高三学生,家中独女,父母甚钟爱之,自幼偏嗜,喜肥美,弃果蔬。近年来汗多,濈濈然而无时,静则稍可,稍动辄涌而湿衣。大便偏难,数日一行,或中脘作胀。多处求医皆云体虚,予参、枣之类,每每食用而未建寸功。观其形体肥胖,头面、肢体汗出较多,动则出汗,面色樱红,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滑偏数。仿喻嘉言治杨季登长女汗多闭经案意,投以苦寒之剂:川连、黄芩各10g,生军、木通各6g,淡竹叶5g。5剂后,汗得大减,心胸旷达,大便得通。复诊加生地30g,玄参10g,又服7剂,二诊告愈。
按:此例自汗,经各种检查而无异常发现,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属中医自汗证。盖多食肥甘,胃中积热,热逼汗泄。热积于胃,上熏心肺。蒸于肺则皮毛疏松,腠理不固;炎于心则心火炽盛,迫液为汗(汗为心液),此即《内经》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也。阳热升散,阴津不固。热积于胃,而见胸痞,津血不足,则为便秘,治宜清泄胃中积热,而用苦寒之品。寒能清热,苦能坚阴。取《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意,方中黄连清心胃之火,黄芩清太阴内热,大黄泻热开结,引火从大便而出;加木通、淡竹叶以清心火,导热从小便而出。然苦寒之品,久用伤阴,故加生地、玄参以养阴津,得效即止,二诊不再。此例之治正如张景岳所云“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者也。
9.失眠案
杨某,男,45岁。1989年7月21日初诊:近年来,夜不成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曾四处求医,服药罔效。观其所服之方,皆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之类,总以补益为要务。观其形体丰盛,高雅华贵,全无虚象可征。舌苔黄腻,脉滑数。仿泻心汤意:黄连、黄芩、姜半夏各10g,生军6g,淡竹叶、生甘草各5g。服3剂后,已能安睡。
按:此例失眠,乃湿热壅阻中焦,入夜火热上炎,扰乱心神而致。患者乃公司老总,境遇优厚,肥甘炙煿,日不断餐。时令补品,四季不乏,何虚之有?肥甘香醇,日日下咽,脾胃劳而累矣!积年累月,以致健运失司,湿浊内阻,郁久化热,湿热交炽,上蒸于心。入夜卫归于心,加之湿火上炎,两火相逼,心神难宁,安得入睡?苦能燥湿,寒能清火,非大苦大寒之剂难以见功。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苦寒之品燥湿清热。湿热得除,则无上炎之患,而得安睡。岂补药所能胜任哉!方中加半夏者,取其和胃燥湿耳。
10.面热案
宣某,男,35岁。2014年7月15日初诊:企业销售人员,常陪客户多饮,酒量特佳。近半年来,面热难耐,如火灼烧。时虽隆冬,也不稍减。多处求医,皆以清泄,或甘寒,或苦寒,皆不应。见其面色焮红,询之口苦胸痞,大便燥结,数日方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药:生大黄、黄芩各10g,黄连6g。药入2剂,大便畅行,心下痞满顿觉消减。7剂后,面热渐消,焮热大减。以其病久,湿热胶着,难收桴鼓之效。小其剂而续进:黄芩10g,生军、黄连、生甘草各6g。并嘱搁杯停饮,多进素净之物,以避“壅中”“内热”之害。服之近月,始觉面热不再,焮红亦退,而痞胀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