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下降了,但为什么关节更疼了?

在快节奏的压力型社会中,似乎“吃吃吃”是一项特别解压的事儿。然而因“吃”而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起来。痛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幸运的是,痛风是一种可以被药物控制的疾病。然而,有些痛风患者,一开始就诊时是以关节出现明显疼痛为主要症状,在医疗过程中,服用了控制尿酸的药物后,虽然检查显示尿酸水平下降,但是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这往往会让患者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痛风如此“痛”的原因

说起痛风,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尿酸增高引起的,而这些尿酸会形成结晶,沉积在皮肤、关节等地方,导致身体里的炎症细胞激活。而这些细胞之所以被冠以炎症细胞的名字,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时会释放很多炎症分子,而这些分子则会造成人体组织的红、肿、热、痛,而这四大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朋友认为,炎症反应一般是因为有细菌感染造成的吧。这种观点没错,但是对于痛风病人,身体内的尿酸结晶,也是召唤炎症细胞的一把好手。可惜的是,炎症细胞只能清除细菌或者异物,对于身体内自己形成的尿酸结晶却无可奈何,因此就造成了一种“看不惯你(尿酸结晶)又干不掉你(尿酸结晶)”的尴尬局面。而这也就是痛风会引起关节疼痛,难以缓解的原因所在。

为何尿酸下降却仍然“很痛”?

规律服药降低尿酸,是治疗痛风的第一步。当尿酸降低后,形成尿酸结晶的原料就减少了。但原有的尿酸结晶还没被清除,所以就出现了“我尿酸降低了,可是我的关节还是很痛啊”的局面。

那接下来,就得靠肾脏出场解决问题了。但是肾脏清除尿酸的能力有限,而且肾脏只能在血液流经肾脏时清除其中的尿酸,对于关节处已经形成的结晶则无能为力。结晶就好比一座小山,我们只有用辆卡车(血液)来搬空它。因此,清除尿酸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