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崩溃式睡眠,居然被这件事给治愈了

正文共1793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经历过无数失眠的夜晚,还能保证自己不精神错乱。
去年5月我写过一篇《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记录了那段最为黑暗的岁月:
我开始失眠了,甚至一度接近抑郁症。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想吃早餐,半夜到中午十几个小时一口水都没喝,还要喂四五次奶。
白天昏昏沉沉,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跟家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脾气也越来越不好。
我不想看书,不想与人交流,不想出门,什么都不想做。
只有在手机上刷育儿相关的话题,可以勉强让我集中注意力。
“失眠-精神不振-不能控制情绪-对一切失去兴趣”,这是睡眠缺失带来最可怕的后果之一。过去这一年,我的睡眠时好时坏,断奶以后虽然可以睡整觉,但是睡眠质量依然不太好。
最近一个月,因为写作,我开始坚持每天定时起床,没想到还有意外的收获:
写作-定时起床-生活规律-睡眠质量提升

传说一个行为坚持21天,就能成为习惯。这个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到今天已经良好的运行了21天。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改变的过程。

如果你想做一个晨型的人,或者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提高睡眠质量,可以看看我的案例是否对你有所启发。
命运的礼物早已标好价格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小助理,叫做“生物钟”,它是一个严肃刻板的助理,但是它对主人的服务非常的周到。它会细心观察主人每天的行动,然后调整提醒服务至符合主人的期待。
比如你昨天早上7点咬着后槽牙挣扎起床了,今天早上7点你再想起床,难度会比昨天减轻一点。这是因为有钟助理在帮忙。
可如果你没给助理小钟传递准确的信号,每天起床的时间并没有什么规律的话,它就会很崩溃,因为完全无法预测主人今天到底想干嘛。
小钟也不是随时都精力充沛的。如果你任意将它呼来唤去,它也经不起折腾,它会生病会疲倦。慢慢的,当你想有精神的时候它没办法给你足够的支撑,当你想睡觉的时候,它也无法让你快速进入深度睡眠了。
作息不规律,就是在不断的消耗自己身体的本钱。等到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给自己一个定时起床的理由
从2月开始,我每天7点左右起床。五天前,我把这个起床时间改到了6:30。这个月是我第一次做到周末和工作日保持同样的生活节奏。

坚持定时起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前失败过很多次。这次改变的过程并不痛苦,因为每天都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目标催我起床。

1月我参加了三明治的[每日书]活动。我选了一个非常低难度的班级,任务是坚持一个月每天写300个字。活动还分配了一个笔友,两个人共写一个页面。主题自选。

为了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我开始固定在早上起床以后开始写。因为我娃8点就起床了,我必须起得比他早,才能安静的做点自己的事情。

我一个月写了2.3万字,最多的一天写了6千字。

这个活动让我有两点收获。第一,我可以每天都坚持写一些有意义的文字。第二,有个写作对象,可以让表达更有对象感,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投下一个锚

活动结束后,我依然还在写,假装有人每天都在读。

这让我轻松做到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连周末也一样。

当你有一件比睡觉更有趣的事情,就不会再想睡懒觉了。睡觉的意义,变成了单纯的休息和恢复精力。

不断循环,正向强化效果

昨天晚上我10点半躺下,十分钟不到就睡着了。一夜无梦,睡眠质量特别高。早上不到6点就醒了,醒得也很干脆,完全没有平时昏昏欲睡、睁不开眼的感觉。

我原来每天要睡9-10个小时,才能勉强保证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下班回家还会觉得很累。最近一个周我在工作之余完成了三项学习计划(考试、学习、写作),每天写几千字,每周读完一两本书。就连走路的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来构思笔记。

我的生活作息逐渐固定为:晚上深度睡眠,白天全力以赴,中午小憩充电

这个作息周期循环次数越多,生物钟就会越规律,睡眠需求和工作能耗也会越集中。即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

睡眠质量的提升还会相应减少睡眠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了。

小结

经历了一年多的睡眠困境,竟然因为定时起床改变了。这是我最近最开心的事。

今天是三月的第一天,天气越来越暖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是不是蠢蠢欲动想开始运动或者做点什么了呢?

不如来分享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