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耕播壮苗综合技术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科普创新▪服务 专栏 

20  小麦机械耕播壮苗综合技术
当前小麦生产中,农业机械已成为必备的工具,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机械化耕播需要有相适应的农艺措施配套,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整体效应,促进小麦幼苗健壮生长,实现高产优质增效。因此,生产中要强化机械化耕播壮苗技术的综合应用。

一  小麦机械化耕播的重要性

1. 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合理的耕作播种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耕翻后土壤比较疏松,养分均衡地分布在0~20cm土层中,且秸秆分布于耕作层的中下层,利于中后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旋耕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表层残留较少,可能与秸秆还田后的消耗有关;板茬处理的养分更多的积累在上层(0~15cm) 土壤中,养分不易下渗,但耕作层的中下层土壤坚实度有所增大。就播种方式而言,不同型号播种机械播种时的作业程序、耕翻深度、作业质量等有一定的差异,对浅表层(0~5cm)、耕作层(0~20cm)及下层的理化性状影响不同,影响着幼苗的生长发育。

注:数据来源于金坛基地2018-2019小麦生长季。

图1 不同机耕播方式下小麦成熟期0~5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

2. 可创造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

不同耕播方式作业时的碎垡程度、播深、落籽均匀度等存在差异,也会造成出苗时的缺苗断垄、出苗率、整齐度的不同,如耕翻方式与旋耕和板茬相比,提高了出苗数,缺苗断垄相对较少。在土壤含水量高于84%条件下,采用小型播种机械(如2BG-6A型旋耕条播机、均匀摆播机和带状条播机)播种,可提高播种质量。

注:数据来源于泗洪基地2017-2018小麦生长季。

图2 土壤偏湿条件下不同机耕播方式下3叶期遥感苗情均匀度

3. 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不同耕播机械作业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幼苗生长环境及发育状况的不同,会造成小麦田间杂草生长、植株抗性、病虫害发生状况发生变化。试验调查,采用均匀摆播机播种,种植均匀分布条件下,削弱了杂草分布空间,减少了杂草发生;生育中后期纹枯病、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

图3 机械播种方式季密度对杂草生物量的影响

4. 有利于节省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显著降低劳动成本的重要手段,一体化的机械化耕作播种作业方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净效益,还解放了劳动力。

二  小麦机械耕播壮苗技术关键

1. 根据土壤墒情选择相应的技术模式

不同土壤墒情条件可选择不同的耕整方式与播种机械组合,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条件下,推介选用“耕翻+中大型播种机械”的方式进行;土壤偏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85%)条件下,可采用“板茬+中大型播种机械”的方式进行;土壤过湿(土壤相对含水量≥85%)条件下,可采用“板茬+小型播种机械”的方式进行。具体耕作中作业机械型号及作业程序参见“农技耘”或“躬耕田园”中的发布推文“江苏省秋播小麦主要机播技术与装备”。

2. 秸秆深耕/深旋还田,提高秸秆还田与播种质量

近年来,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矛盾突出,要根据墒情和茬口选择适宜的耕作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要特别注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cm左右,留茬高度10cm以下,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撒匀;如果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水稻收获时留茬高度过高,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秸秆粉碎机要匀速行驶,粉碎刀要贴近地面,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要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或旋耕等方式进行埋草灭茬整地,耕翻深度应达20-25cm, 旋耕埋草灭茬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行进速度适当,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2-15cm,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尽量采用机械播种如条播机、带状条播机等,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控制好播种深度。注意适量播种,防止基本苗过多或过少,我省大面积生产中有少部分田存在穗数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播种质量不高(播种不匀或播种过深、秸秆还田质量差),应重点提高播种质量。

3.因地选择优质品种,强化种子处理

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合理规划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并积极推介适合本地的优质良种,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落实好小麦品种布局及连片种植。淮北麦区以偏强筋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为主;里下河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偏强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沿江和沿海地区以弱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种植中筋春性红皮小麦;苏南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偏强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同时推动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强化与面粉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生产。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以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黑穗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因此需根据各地小麦品种抗病性、发病状况以及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合理选择药剂,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适当增加药剂拌种后用种量。

4. 抢抓进度,适期适量播种

适量播种是建立适宜群体的重要基础,要根据播种期(气温和冬前积温)、播种质量、种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播种量,确保合理的基本苗。2020-2021年度相关基地小麦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早播(适期范围内早播),亩播9~11公斤种,平均产量可达450公斤水平(400~500公斤);适期播种,亩播10~12公斤种,平均产量可达500公斤水平(420~580公斤);适期略迟(较当地适期迟7天左右),亩播13~15公斤种,平均产量可达480公斤水平(400~550公斤);迟播(较当地适期迟10天以上),亩播17~20公斤种,平均产量可达460公斤水平(380~540公斤);过迟播(较当地适期迟20天以上),亩播20~23公斤种,平均产量可达420公斤水平(350~500公斤)。

表1  2021年江苏各麦区不同播期播量模式的产量构成

注:淮北根据睢宁、新沂、连云港市、赣榆、东海、灌南、宿迁、宿城、宿城区、泗阳、泗洪、淮安市等展示基地数据汇总平均,苏中根据泰州、姜堰、兴化、如皋、海安、盐都、大丰、阜宁、射阳、洪泽、盱眙、金湖等展示基地数据汇总平均,苏南根据镇江、扬中、武进、金坛、江阴、常熟、昆山、太仓、吴江等展示基地数据汇总平均。全省均值系所有试验点相关数据平均。

因此,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5千~8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同时,也要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的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

5. 肥料减施增效,营养高效

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施肥、精准施肥、机械施肥,提高肥料运筹的科学性和利用效率。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尤其要注意施足基肥,基肥不足的要早施苗肥,基苗肥应达到计划总施氮量的60%。

推介缓释(混)肥二次机械施用节本增效技术,等量条件下,建议采用硫包膜缓释肥分为60%基肥+40%返青肥(机械抛撒施或条施)施用,群体易优化,产量水平提高;且减少了施肥次数,降低了人工施肥成本,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详细内容可参见“农技耘”或“躬耕田园”中的发布推文“缓释氮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与应用”。

6、配套沟系,防旱降渍

淮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常会遇到季节性干旱,淮南地区常会遇到季节性多雨,田间渍害时有发生。提高麦田灌排水能力,培育分布深广、活力旺盛根系,是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淮北旱茬小麦稳产增产的重要环节。

稻茬和旱茬麦田均要求播种前后因墒适时开沟,实现三沟配套,竖沟、腰沟、田头沟逐级加深,沟沟相通。高产麦田要求畦面宽2m(苏南)~4m(苏北),竖沟25~30cm深,腰沟35~40cm深,田头沟45~50cm深,沟宽20cm左右,以利于排水、增加耕作层透气性。开沟机开挖田内沟,注意均匀抛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

7. 及时高效化学除草

播种完成后,采用高效植保、精准喷施机械积极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采用广谱性除草剂或除草剂复配封杀杂草。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于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及时根据草相及优势草种,选准药剂,进行喷药化除。早春根据草情适时补治工作。

8. 适度镇压,防冻壮苗

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注意随播随镇压,注意镇压质量,对于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墒情适宜时要用镇压器镇压,使耕层紧密,以利于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如播后墒情不适宜、不适合镇压,也应在冬前选择晴好天气及早镇压。

—————— END ——————

[ 本文撰稿:朱新开,李福建,丁锦峰,郭文善(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优质专用生产创新团队)]

[编辑整理: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 ]

[排版编辑:黄梅  丁锦峰 ]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哦!

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