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发观众共情解构电影《洛奇1》

如何让观众产生共情,李新老师在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我以电影《洛奇1》为例来进行解构阐释。
一是触发观众同情。人总是同情弱者的,特别是脱离现实利害关系,在电影中更是容易对弱者抱有天然的同情。《洛奇1》中,主人公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拳手洛奇,他体格魁梧、力大如牛,却出身贫寒,只能做业余的拳击手,经常充当陪打人,最近连打四场,却一点小费都没拿到。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之路也不顺利,虽然对朋友的妹妹倾心,却始终追求无果。一事无成的洛奇内心充满不甘,却对现实无能为力。尽管《洛奇1》中的主人公过着乱糟糟、看不到希望的苦闷生活,但还没有被生活逼入绝境,似乎被虐的还不够到位。其实,触发观众的共情,并不一定需要主人公刻意卖惨。美国是一个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实现成功的国家,美国梦深入人心。因此,洛奇的遭遇能够触发大多数美国人,一名不文的穷小子,空有理想抱负却没有机会施展。这种看不到前途希望的不幸对于美国人而言,比妻离子散、失去工作、身患重病的遭遇更容易引发观众共情。
二是引发观众爱慕。让观众对主人公产生欣赏和爱慕,甚至产生想要变成他们的冲动。观众喜欢的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高出自己“一厘米”的普通人,也就是自己踮起脚尖能够得着的人。《洛奇1》中,主人公偶然得到一个同拳王同台打擂的机会,面对强大到可怕的对手,洛奇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自己的斗志。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洛奇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也奇迹般的坚持了十五个回合。这就显得非常真实,赢得比赛的奇迹自然没有发生,但作为一个业余选手,能够在同拳王的比赛中周旋如此长时间,本身就是奇迹,足以振奋人心。正是洛奇不服输、坚持到底的拼搏精神得到了美国观众的认可和爱慕。
1976年该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让一直落魄潦倒、籍籍无名的史泰龙一夜成名,成为日后与斯瓦辛格比肩的动作巨星。“洛奇”系列更是一直拍到2018年,且主角均为史泰龙,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跨度42年。而戏里戏外,史泰龙如同他扮演的经典角色洛奇一样,已经成为美国大众认可的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标志性人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