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婚姻究竟给女性带来了什么?
七月,国产剧迎来了女性题材的集中爆发。
前有大女主的《锦绣南歌》沦为网剧高调开播却意外扑街,随后关晓彤主演的《二十不惑》在湖南卫视开播,以四名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女生的视角展开,讲述了青春烦恼和成长困惑的故事。
网上对于该剧的通稿自夸是“剧情细腻像极了真实的青春,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竟然能看到这样清甜真实的剧,真的太意外太惊喜了。”
截止7月20日,来自豆瓣的评分是7.4分。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出现变动,拭目以待吧。
当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的各行各业不敢招新人,从而导致百万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以及为了一份工作四处碰壁失业半年之久时,电视剧中大学毕业生的烦恼却是“我男朋友爱给我花钱,你有吗?”
当女性面对“四十不惑”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2020年突然就猝不及防地变成了“二十不惑”。在被国产青春剧“打架、车祸、堕胎”一条龙编剧套路荼毒了这么多年之后,二十岁仿佛就成了中国女性的分水岭。
《二十不惑》的导演黎志,也曾执导过《北京女子图鉴》,标榜着“你想要的生活,男人给不了,”但是全剧展现的却是“1个女人和11个男人的故事。”
就像戚薇在剧中饰演的北漂女主角陈可一样,她选择和初入职场平凡无奇的男友分手,并在剧里说出了国产剧里女主角很少说的话—— “张超,我爱你,但对不起,我好像更爱我自己。”
很多女生喜欢这部剧,会忍不住和现实作比较,越比就越觉得自己惨。
同样对于《二十不惑》,有网友评论:
“好尴尬…这是青春剧?这编剧又在意淫什么?无病呻吟狗血青春?这是20岁疑惑?四位主演怎么做到没有丝毫默契的?关晓彤看出尽力了可是不搭,李庚希也是好尴尬……”
“整个宿舍就像神经病,虚扯姐妹情深?凭什么你晚上10:30想睡觉别人跟你一样?导演编剧完全不知道20的困惑在哪里就扯吧。”
部分网友吐槽的点集中在:角色的单薄和贴标签化的人设、依然逃不出国产剧“傻白甜”、“自私当耿直”、“性格单一”、“不真实”等。
尽管有粉丝吹捧该剧“没有堕胎、失忆、打架”就觉得满足了她们追剧的所有诉求和愿望,然后开始在剧中寻找意淫的满足感,也是让人服气。
最后,还是要提醒刚毕业的女生们:现实版玛丽苏,才不是女性真正的宿命。
《北京女子图鉴》中一个女生走向“成功”的励志攻略就是:“换一个男朋友换一份工作”。
换男朋友容易,换工作也很容易,可是,女性一旦步入婚姻,想要挣脱婚姻的束缚和牢笼,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这个人生阶段就自然到了女人的“三十而立”。
对于女性来说,三十如何而立?三十岁的时光能否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三十岁的婚姻能不能坚持走下去?以及能否经营好上有老下有小和选择在家带孩子还是上班挣钱就成了两难的抉择。
刚好,某视频独播的《三十而已》恰好补位了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这个时间点,勇于直面30+女性面临的生活与婚姻困境。
由此,对于女性来说,不得不追问以下的时代命题——
从“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恋爱时究竟选择爱情还是面包?女性把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奉献给了家庭,那么最终婚姻究竟给女性带来了什么?女人为家付出一切最终一无所有真的值得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2020年1月19日民政部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补发结婚证和离婚证书403.4万对。
而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婚结婚比为38%。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我国离婚登记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北京离婚登记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高的离婚率?究竟什么是离婚的最大原罪?
这里首先要提到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
指的是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运用到婚姻中,正如亦舒所说,一个人可以捱穷,两个人就不行了,因为会忍不住把自己的穷都怪罪给他。
离婚的原因林林总总,众说纷纭。
但是归根结底,绝大多数导致婚姻走向破裂的主要矛盾其实并不是穷、出轨和第三者,往往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以及多年积攒的看不顺眼的情绪爆发。
所有突如其来的情绪,都是积攒了许久的委屈。
而让婚姻中的夫妻最伤心和无法接受的却是——
“我们总是把微笑留给了陌生人,把脾气丢给了最亲的人。”
《三十而已》的故事以王漫妮、顾佳、钟晓芹三位女性视角展开,讲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岁这一重要年龄节点时,遭遇到多重压力的故事。
江疏影在剧中饰演特立独行的有能力有野心的资深销售王漫妮,是一个自信、既有颜值又有脑子的女性,不过她也还是有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童瑶饰演的顾佳本是活在美好婚姻里的全职太太,双商优秀的她一心为了丈夫和儿子决定家庭公司两头顾,但却在自己以为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时候发现丈夫出轨,毅然选择离婚寻找自己的人生。
毛晓彤饰演的钟晓芹是标准化的大多数,有一份普通工作,却因写作爱好卖出高价版权,与丈夫的经济一夜之间发生倒置,女强男弱,两人的婚姻岌岌可危。
三人截然不同的遭遇折射出的生活缩影,引发了广大女性的共鸣。编剧张英姬说:“《三十而已》的目的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引导女性治愈焦虑,也让女性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可能。”
是啊,网上的鸡汤文总在制造和贩卖焦虑,诱导女性不断地做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权主义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蛊惑女性不断地进行与收入不对等的消费,或者收割智商税。却很少有人引导女性治愈焦虑。电视剧《三十而已》选择这个主题的确有其聪明之处。
“写实”、“自我救赎”、“奋斗”、“打破桎梏”、“活出自我”,是网友对于该剧的评价和追剧期待。
“我们每个女孩子又何尝不是王漫妮呢?”很多女性观众都能够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感同身受。
“我都三十三了,却一事无成。”有些身处婚姻中的女性却也常常自怨自艾。婚姻给了她们一个相对完整的家,然后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然后就开始了似乎一眼就能够望到头的相夫教子的琐碎而又平淡的生活。
婚姻中的女性犹如围城中的“困兽”:
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老公,操持家务就会被说是“老公供你吃供你穿,真是享福啊,”到头来还被数落“一天到晚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居然连孩子都照顾不好,要你还有什么用!”
产假结束后把孩子交给老人,重返职场打拼,既挣钱又要照顾家里老小,又被指责“女人那么拼干什么?在家带好孩子就可以了,又不愁吃不愁喝的,”最后还被贴上“女强人、不温柔、就知道挣钱也不顾家”的偏见标签。
两者最终都会直接导致女性离婚被净身出户。
正如电影《找到你》中所说:这个时代都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你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的本分,这不算一个职业。事实却是,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选择的权力。因为当妈妈,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
影视剧都在倡导“女性意识”“女权觉醒”,可是一到现实中,往往又被无情的现实打回原形。
30+的女人,无论怎么选、无论怎么做,都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婚姻究竟给女性带来了什么?
首先要明确,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在知乎上针对这个提问得到最多点赞的前提。
随后,著名影评人杨时旸在写《婚姻是一件小事》中说,其次要明确,婚姻是一件小事。结婚,就是两个成年人决定在一起生活,并分享生活。别无其他。不要美化它,也无需丑化它。
婚姻失败的女性往往觉得自己最舍不得的就是身上掉下来的肉。他们宁可委屈自己,忍辱负重也要凑合这段已经被看到头的婚姻。
但是,失败的婚姻却从来不会自问:
你是否可以允许自己的个性被有限度的减损?你想从婚姻中得到什么?你能给予婚姻什么?还有就是,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婚姻从来不是加法,它是一种融合,这决定了在很多事情上,认可这个人际关系的人必须做出妥协。任何一种成功相处的人际关系都是妥协的结果,婚姻也绝不例外。
而往往在婚姻的漫长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浸润之后,女性能够从婚姻中得到的更多的仿佛是孤独、伤心、抱怨和得不偿失。
身边也出现了更多的离婚者、准备离婚者以及不离婚但是却凑合的夫妻。
婚姻溃散起来,会比你想象的彻底得多。这很残忍,但却是真相。
针对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的疑问。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将其当成是“人生大事”。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到了“适婚”年龄,都会被逼着相亲、结婚、生孩子、过日子,哪怕最后日子过得一团乱麻,也信奉“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信念。所以,婚姻给女性带来的那些孤独、伤心、抱怨和得不偿失相比亲人的“家庭和睦”的期待就变得微不足道。
哪怕女性在婚姻中变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这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大龄男女不愿意结婚,不敢结婚,恐婚和单身一族就变得越来越多。什么时候结婚?很多人认同“当你觉得那是一件小事的时候。”
可是,这件“小事”真的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和法律规定不同,心理成熟每个人因人而异,有人三十岁仍然是个孩子,这一点都不夸张。成年人的意涵包括,经济独立,精神自立,知道为人处世时的平和,也懂得维护内心的个性,精神内里的边界稳固,有稳定的价值观,懂得享受自由同时明白自律,知道对他人的宽容,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会用合适和体面的方式拒绝;对于热爱的东西,知道自己努力获取而不是要求别人为自己买单。这样的人就不会太差。但仔细看看周围,真的能符合这些的又有多少?
和谁结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决定了女性以及男性在婚姻中的幸福度有多长,这需要很认真去对待。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认真对待是“再等等看”。
婚姻究竟给女性带来了什么?
杨时旸认为,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婚姻关系中的很多灾难性的结局,都是一种病灶的后遗症——从父母、学校到社会都拼命压抑一个人成为成年人的一切征兆,无论精神上的规训还是身体层面的禁欲,都是如此。但达到一个大众认可的适婚年龄,他们又马上被催熟,仿若一夜之间,他们就必须成为一个精神上成熟,又具备责任感的男女,这又怎么可能呢?
由此,必然会导致多数婚姻的不幸。某种程度上说,很多中国式婚姻的悲剧,都是两个孩子过家家,不是两个成年人过日子,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女双方谁更能包容更能忍让,谁受到的伤害更大罢了。30岁的女性,从“二十不惑”的灿烂中走来,但并不意味着30岁往后的人生都是泥泞。30岁往后还有无限的可能,30岁的女性拥有20多岁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底气,不必再横冲直撞,开始沉着思考,理智处事。30岁同样可以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如果一直是一方拯救一方,一方依赖一方,那叫慈善,不叫婚姻。
同样地,婚姻究竟给男性带来了什么?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后续我们继续关注。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