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堂|在京腔京韵中探寻“没骨”真谛——跟马海方学《写意没骨人物画》
艺术家介绍
马海方,当代著名画家,师从卢沉、姚有多、刘渤舒诸先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1990年获首届中国风俗画大赛金奖,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出版各种画集多部。
马海方的作品大多用没骨法去增加作品特色和韵味。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的摸索,他渐渐形成了水墨与重彩相结合的重彩没骨人物写意画,色与墨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色当墨用,融墨于色,线条隐于色中而不失其骨,在人物的动态和形态方面进行提炼与夸张,重点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和手与脚的结构。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技法、民俗的诸多成就,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小贴士
什么是“没骨”
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
没骨法注重“隐没骨线,直以色彩图之”,用色彩代替墨线含蓄的表现用笔,鲜明的体现笔墨韵味。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没骨人物画是中国写意画中的一种,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表现技法体系之一。在中国古代绘画如远古的彩陶纹样中早有此法的应用,到后来的南北朝、唐、元、明代都有继承和运用,在清代的恽寿平、任伯年、吴昌硕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等大家的画作里都能得出没骨技法广泛的运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思想的进步,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当代写意人物画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将以花鸟画题材为主的没骨画法融合在写意人物画中,并且在画法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使没骨人物画成为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在本套课程中,马老师会对传统经典的没骨写意画的名作精品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提高学员对经典名作的正确认识和欣赏能力。
齐白石《谷穗蚂蚱》
吴昌硕《荷花图》
张大千 《没骨荷花》
梁楷《泼墨仙人图》
恽寿平《春花图册之鸢尾花》
任伯年《花卉册页》(局部)
马老师示范一般写意画与没骨写意画的作画区别
一般写意画
没骨写意画
什么是没骨法,没骨法又有哪些技法,为何国画中的没骨技法课能成为人气课程?通过本套课程,马老师讲授与实践、理论与现场相教学相结合,对名家名画解读,现场写生创作,主题性创作,学员作品点评、讲解、批改、演示等授课环节,使学更加直观、便捷的学习,更清楚自己画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马老师课上所讲解的这些问题或许正是你在创作中经常困扰到你但又不知如何解决的疑惑。
通过对本套课程的学习,会让你从创作的选题、构图、意境、笔墨色彩的传达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你将会学习到如何条理安排笔墨的造型、构图;如何能够一气呵成画出没骨写意画的独特精神;具体的用笔用墨用水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造型严谨又精确,落笔干脆、利落、洗练,笔法灵活而不乱;如何控制把握好水分,有利于画面的变化、丰富。最终达到提高学员艺术修养,为学员今后创作出高标准的精品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视频截图
马海方经常对学员们说:“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艺术,要学会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处场景,每一点细节,在路上、在公交车上,观察人物细微的表情,让生活的灵感融入到作品里面,这就是艺术。要随时随地进行现场创作,再时间紧迫的境况下,应当用相机以及自身记忆迅速留下素材,以备日后创作之需。”
对学员作品进行示范讲解
本部教程内容丰富详实,授课深入细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典藏级写意人物画教学大作。教程全篇共36集,每集27分钟,欢迎广大观众热情订阅。
课程目录
马海方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