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难舍故土 且留住彻骨乡愁
▲识别二维码
边走边记
日子如风
本文作者
孔祥贵
大
邱
精
神
编辑 | 葱丛
那些闪了又闪的瞬间
彼时大邱
1978年之前,力洋有个小山村,叫大邱,位于茶山脚下、力洋孔村的外面。我,正是当年的力洋水库大邱移民。
今年适逢大邱移民四十周年,5月26号,为筹备大邱移民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一百多位大邱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聚在力洋孔祠堂。忆起当年,有的说大邱人敢为天下先;有的说大邱人硬气,硬来硬到底,麦来勿吃米;有的说大邱人团结;有的说大邱人思想好;有的说大邱人重感情……细细品味,说出了分离四十年来我们共同的心声。
我生在大邱,长在大邱,当年大邱村的人和事仍历历在目。
大邱人
“团结”
大邱地方虽小,大邱人却心胸宽阔,包容理解。
在那个特殊年代,大邱也有“红联总”“县联总”之分,但思想上的不同观点,没有影响大邱人之间的生产生活。生产上,大队长怎么派,社员怎么做,步调一致,生活上和谐相处。
大邱村庄较小,移民时整五十户,有八姓。孩时,没有因为大人不同的思想观点而影响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常常在一起玩的有孔三宝、孔令敏、孔祥箭与戚幼生、冯宗照、叶塘亦等,虽来自各房各姓,但相处很好,玩得很开心。移民以后很少聚到一起,但我们始终关注彼此的生活状况,偶然碰在一起,倍感亲切,兄弟之情油然而生。多少次午夜梦回,我们仍是青春年少,在大邱的小墙弄里追逐打闹……
久别重聚丨大邱姐妹
我清晰记得大邱人顾全大局的一面。小时候,我常常听说,年年率先上缴公粮(以谷抵税)的事。那个年代,温饱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社员自己的口粮不足,大邱没有人因自己口粮不足,反对上缴公粮,人人以率先完成农业税为荣。
怎样都不会忘记那个情景,1977年底,公社来人动员力洋水库移民。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啊,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有的老人说,我们在这里土生土长,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我们的足印,就是门前的石头也有感情啊,怎舍得离开大邱呢!但是水库建设关乎千家万户,大邱人舍小家为大家,说移就移。唯求能整村搬迁,建立大邱新村。或是新村规划选址问题,最终却是插队迁移,大邱人被分散拆迁到力洋九个村,从此再也没有团聚过。这一晃就是四十年,四十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水底下的大邱。
那个时候,水库移民原屋拆迁,没有补偿,拆迁时如有材料损坏不能用,政府会略加补偿,另外,楼房改建平房可以变通处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额外补偿,彼时没有一户过度维权。
大邱人
“勤劳”
大邱村虽小,但与周边力洋孔等村相比,田地相对较多,按当时造册计算,人均2亩多,是按亩产估算的,大邱是山区,山田较多,亩产不高,若按实丈量可能还要多。
我从读初中开始,暑假都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那个时候,水田都要种二季。早稻要收割,晚稻要在立秋之前种下去,要赶立秋关,抢收抢种要同时进行,不能误了农时。天蒙蒙亮就要去割早稻、拔秧苗,没有人偷懒,中途也不休息,因起得早,早上家里会送接力(点心)到田头,只有在吃接力的时候才会休息一下。
收割早稻的时节有时会遇上大浪天,明明知道一会儿天就要变脸,可是只要太阳一露脸,妇女们就争着抬出稻谷去晒,雨点一飘,立马抢着收起稻谷往屋里抬,有时一天要反复多次,从不敢懈怠。家里平时柴存量不多,那时没有煤气,烧饭烧菜全部是柴,农忙季节生产队要出全勤,家里柴没了,趁中午出工前上山砍柴,从不影响集体生产。
农忙“双抢”,连续作业;农闲时,筑坝筑塘种棉花。一九六六年,由大队长孔式豪带队到前横竹山筑塘。六八年到了工程的最后截流阶段,农历十二月廿三,风雪交加,全村十六岁以上能走动的男劳力,包括六十多岁的孔先利老人,天蒙蒙亮就集体出工。整整一天,奋战在刺骨的冰雪中,赶在潮汛前圆满完成堵缺工程,十六岁的孔祥德因过度疲劳而险些昏倒在海涂上。
小时候,记得大人说,大水潮的时候,前横塘部分塘坝被冲,当时有人用身体挡潮水,然后用柴堵缺。那个年代气象预报没有现在精准,对倒塘没有预警,虽然没有过亲临其境,但可以想像,保塘是多么的辛苦和危险。
大邱人
“奉献”
“奉献”是大邱人最亮的底色。
大邱移民抛家舍业,不言回报。我的记忆中,浩大的移民工程,不仅没有发生任何纠纷,而且一帆风顺。大邱移民四十年间,个别大邱移民的土地又一次被征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我没有听闻大邱人过度要求,他们始终以朴素的情怀服从着大局。
村庄没了,大邱遗址在;相聚少了,亲情在;人散了,大邱精神在。
我心
安处
移民搬迁,重建家园。
大邱人迁移时分散在力洋公社九个村庄,现在又奔赴各地创业,北京、广东、上海、杭州……甚至出国,“团结”“勤劳”“奉献”的大邱精神,却始终激励大邱人。
我欣慰,散落在各地的大邱人都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与人和谐相处,我心安处即故乡。
end
大邱遗迹
我想与你一起
去找童年
原村址
more+
拱桥
老路
库界
力洋水库
《乡韵》第23期
主编:葱丛
微信:zcf106zcf
图片:孔祥贵 王勉伟
审核:浩海紫烟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