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在精防领域的应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第三季原创作者·邓莲儿
单位 | 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有人说:“只有在写计划书或者项目书的时候,我才需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画蛇添足,用我的经验就能把服务做好”。又有人说:“理论与实际不符。”并不是理论脱离了现实,也不是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只是有人不知道,其实我们正在运用的工作准则就是社工工作理论。在我看来,有三个理论在精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并深得人心。理性情绪疗法(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RET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信念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会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中。RET理论又称为ABC理论,A是指当下发生的事件,B是指个体对A的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C指的是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导致发生的结果。近日,觅得一本好书,戴夫·格雷的著作《阈限思维》。书的开篇用了“盲人摸象”这个经典的比喻来解释“阈限”这个词。“盲人摸象”主要讲述一位智者让一群盲人去摸大象并用口头表述的方式描绘出大象的样子。有人说像萝卜,有人说像石头,有人说像陶器。每一个盲人只能形容出自己摸过的那一部分,每个人的体验都是唯一的,但都不是完整的事实。旁观者的我们会想,若有一人绕象一圈便能更加全面的描绘大象的样子。文中表述,信念,即每一件你认为你知道的事情。换而言之,每个人的行为准则(ABC理论里的C)是根据认为看见的是正确的(ABC理论的B)而去行动的。从某些角度来讲,我们都是盲人,一不留神就会被有偏差认知的信念带跑。曾接触过一个案例,服务对象Z君是新迁入的居民,他所服用的药物需要在指定医院才能领取,而指定的医院所在的位置正是原来Z君居住的社区。于是心有不甘的Z君跟社会工作者小Y讲述了生活的不易、得不到生活的保障,现在又如此这般。听到这,许多人的情绪就会偏向Z君,小Y也是其中一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盲人”。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坚信自己、坚定立场,以安抚服务对象的情绪为主,从多方面尽量详细的了解事情的经过,整理资源,进而解决事情。切勿“盲人摸象”。戴夫·格雷说:“信念是手指,手指可以指向月亮,但不能把手指看做月亮。”信念是认知,是部分事实的认知,却不是全部的事实。社会工作是为数不多注重价值观体现的工作,社会工作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在你认为做的事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情况下,才会想把事情做好,甚至做的更好。如何做到呢?把自己从自身的认知中抽离,站在边界重新看待问题。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强调个人行为同时由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形成。理解一个人,需要从生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开始分析,以及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或者阶段。此理论用于接案前的评估以及服务策划。第三个是正常化理论。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正常的生活,这与她是否有某方面的功能缺失无关。精神障碍,是一种慢性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服药以稳定病情。病情稳定的时候与常人无恙,一个企业不会因为员工患有高血压而解雇他,却会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而不受雇佣。以ERG理论为基点,在满足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的前提下,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阶段需要融入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当地的文化、政策。他们需要和普通人一样,有明确的家庭角色、社会分工,做家务、串门、上班下班、娱乐消遣以及使用社区资源。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适应和融入,他们还能享受当地政府部门给予的有利于身心康复的条件和政策。社会工作理论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那便是我们从事社会工作的初心,希望大家在社会工作的道路上不被“刻板化”、不做盲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工作理论,坚持初衷、不忘初心。
点击链接
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