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叫生活!
作者:李广生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好吃,这近乎是一条真理,或可谓吃货的一条公理。
最初品尝驴肉的美味是在我的家乡,山东庄镇桥头营村。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在村口的路边,有一家饭馆,以全驴席著称。十几道菜,都与驴有关,从驴头到驴蹄,有驴肉还有驴杂,有热菜还有冷拼,煎炒烹炸炖,一应俱全,主食则是驴肉蒸饺、驴肉锅贴、驴油烙饼。酒足饭饱之后,再来一碗驴杂汤,拍拍肚子,吧嗒吧嗒嘴,快乐似神仙,给个省长都不干。
店面不大,常常人满为患,一是驴肉滋味好,二是服务贴心。如果人少,全驴席吃不了,还可以要半驴席,菜品一样不少,菜量减半,价钱也减半。花不多的钱,可以吃到一整头驴,不是一般的实惠。隐约记得,当年在前面招待客人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大嫂,见谁都跟亲人似的,就像到了亲戚家,那叫一个热乎,让你觉得不吃都不好意思。
当年我在学校负责招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经常下工厂、跑企业,为学生联系实习和就业,难免会有一些应酬。桥头营的全驴席是我招待贵宾常去的地方。那时我就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大地方来的越喜欢这样的乡野小店。
“斗是贱得慌。”老妈这样评价。
驴肉制品中我最喜欢的是驴板肠。口感韧而脆,有嚼头,越嚼越好吃,口味浓香微甜,还有那股特殊的无法用文字表述的味道(喜欢吃动物内脏的朋友都知道的那种味道)。酱驴肉当然也好吃,但我喜欢吃凉的。刚出锅的热乎的酱驴肉不好吃,因为冒着热气,腥味儿和调料的味道太冲,反而把驴肉特有的味道压了下去。口感也不好,过于松懈。晾凉了,那些杂味散尽,肉质变得紧致。横着肉丝切下薄薄的一片,刀口平滑细腻,淡淡的红色,上面镶嵌着晶莹剔透的肉筋,像是一块上好的美玉,光是看着,就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夹一片,放到嘴里,轻轻咀嚼,顿时唇齿生香,驴肉特有的香味在口腔内升腾,钻进每一个味蕾之中。你几乎能感觉到味蕾在膨胀、跳跃,迫不及待的与驴肉拥抱,就像久别重逢的情人一样,浓烈的让人激动。如果恰好手边有杯,杯中有酒,又恰好是白酒,不管你会不会喝,爱不爱喝,也会情不自禁的端起来,抿一口。因为你必须要用这种更具刺激性的液体,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占有欲得到稍稍的平复。
来到顺义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桥头营吃驴肉,不知那家小店还在不在,也不知那位大嫂是不是还那么热情。
顺义李桥的驴肉也是相当有名的,就规模和档次而言,要胜过桥头营。在李桥叫全驴宴,而在桥头营则叫全驴席,“宴”与“席”仅一字之差,而其背后的经营理念,恐怕差距很大。让驴肉入宴,使驴肉逐渐摆脱乡野小店、市井小吃的形象,颇有些登堂入室的野心在其中。似乎也正因为如此,李桥的驴肉宴场面大、环境好、菜品丰富、加工精细,价钱当然也就更高,有点大餐的架势。而就我的体验而言,驴肉的本色味道,稍微的淡了一些。
顺义龙湾屯附近,昌金路边,有一家驴肉馆,规模很小,忘记了名字,兼外卖,驴肉的味道却很正宗。何谓正宗?就是驴肉的本味保持的比较好。闭着眼睛,放一块在嘴里,嚼两口,立马尝出是驴肉,而不是其他别的肉,这就叫正宗。随着调味品越来越多、烹调工具越来越先进、加工工艺越来越复杂,驴肉越来越讲究了,但越来越不像驴肉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驴肉就是驴肉,即使上了台面,也比不上山珍海味,吃驴肉,还是要去小店儿,还是要吃老味儿。
驴肉火烧,简称驴火,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民间小吃,好吃不贵,是它最大的特点。驴火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定驴火,一种是河间驴火。在北京地区,似乎保定驴火的名气更大一些,但实际上大家吃到的,基本都是河间驴火。
去年夏天,专门到保定转了一圈,看看总督府,尝尝驴火。在一家百年老店排了好半天队,买了几个驴火,一吃就发现,不过如此。保定驴火是圆形,用烙制的火烧夹驴肉,与满大街卖的肉夹馍类似,吃到嘴里皮皮蹋蹋的,没感觉。而河间驴火是长方形,用烤制的火烧夹驴肉,口感酥脆,我更喜欢。
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的位置。相信大家都读过柳宗元的《黔之驴》,它憨态可掬、自不量力的形象,通过这篇文章长久的留在人们的文化记忆中,似乎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八仙中的张果老也是骑驴的,而且是倒骑毛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张果老不骑驴,骑一匹高头大马,或是其他什么神兽,那老张的亲民形象就会损失大半。驴和诗人,特别是落魄诗人,有非常亲密的关系。“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这是杜甫;“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这是白居易;“关河乘驴影,秦风帽带垂”,这是李贺;“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是苏轼;“此身合是诗人末,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陆游;“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这是吴伟业。唐末有个宰相叫郑綮,善诗,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难怪近代学者钱钟书曾说“驴子仿佛是诗人特有的坐骑。”
驴,给诗人带来诗思,给百姓带来美味,负重驾车、犁田耕地,它还是人们的得力助手,真可谓是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形象又是那么可爱,难怪人们都喜欢它。
朋友送我一大块驴肉,一大罐驴油,不敢独享,带回老家,老太太给我做驴肉蒸饺。剁馅、和面、擀皮、包饺子,点火、烧水、上锅蒸,一家人忙忙活活。天上飘着雪花,锅里蒸着饺子,小院里弥漫着阵阵香味。出锅啦,趁热吃一个,喷儿香,我的妈呀,太好吃了,这才叫生活!
遂有此文,聊表谢意。
[这才是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