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池边
配水池边
作者:李广生
天有点阴,不时有小雨飘落,细细的雨丝,带来惬意舒适的感觉。还有阵阵清风拂过,凉爽宜人。
下车后步行,拐进一条小路,两边是人家,房屋略显破旧。一户人家大门洞开,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前,赤背喝酒。我回来的时候,他们还在喝,对于路过门前并好奇张望的我们,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
小路通向村外。走了没一会儿,便出了村,眼前是一片庄稼,油绿油绿的,长势喜人。小路在绿海中蜿蜒。
上坡,一小块开阔地,路边有几株树,好像是榆树,为这片开阔地撑起绿荫,树下杂草丛生,还有几朵野花。蚂蚁的个头儿很大,爪须毕现,气势汹汹,几乎不能再用小蚂蚁这个称谓了。
路边一座灰白色建筑,五间房大小的样子,四五米高,长条形的窗子,方形窗格,风格与当地的房屋区别非常明显。这就是配水池。
它的一侧顶部,白灰刷出几个大字——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已经斑驳模糊,经人指点,勉强能够辨认出来。墙壁上弹孔赫然。那些大大小小的深坑,是历史的见证。盯着它看了一会,有些恍惚了,觉得那是一只只眼睛,盯着我。
配水池是日本人留下的建筑,用以锦州市区供水,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又可作为堡垒。它是锦州城北的制高点,俯视全城,扼守公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这一点攻守双方都非常清楚。
守方是经过挑选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这意味着他们更加残酷无情,他们号称自己是铁打的汉;攻方是主动请缨的官兵,胜利的曙光让他们英勇无畏,他们号称自己是打铁的汉。一场惨烈的厮杀不可避免,但惨烈程度令人惊悚。
配水池的周围布置了密集的地堡、工事、壕沟、铁丝网、火力点,可谓固若金汤。撕开这层层防线,需要枪炮,更需要生命和鲜血。
1948年10月12日8时,战斗开始。担任进攻配水池任务的是东北野战军3纵7师20团1营,营长赵兴元。战斗结束时,1营伤亡600余人,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一名战士肠子被炸出来,他又塞进肚子,系上腰带,继续作战。
东野统帅得知消息后潸然泪下。
通信员告诉后方部队,不需要工兵架设通道,战士的尸体已经把壕沟填平。
炊事员挑着食物来到阵地,看到尸横遍野,无人前来用餐,他放下担子,嚎啕大哭。
坐在树荫下,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战争、那些人和事。就在我们的脚下,埋葬着无数铁打的人和打铁的人。顺着讲解员的手望过去,怎么也看不出战场的样子。
草木葳蕤,高楼林立,雨丝落在脸上,凉透肌肤。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