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篇---心脏病,也许并不是你心脏本身的病!
今天的医案是我的妹妹。从她17年春节后心脏发病到最近各种不适消失,期间经历的病痛缠绵和各种中西医的治疗,算来时间竟逾一年。
年轻时,我因患心肌炎曾饱受各种心脏病后遗症的折磨,虽然表面看和常人无异,其实个中难受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妹妹好了,我真是由衷的高兴。
下面将妹妹的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以供类似症状的人参考。
17年大年初一,奶奶走完了90岁的人生,离开了挚爱她的亲人,全家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之中。丧事刚办完,妹妹就跟我说心口不舒服,心跳剧烈控制不住,心好像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当时我觉得可能是悲伤过度,再加上老家冷,不适应环境和心情忧郁造成的。所以只是简单告诉她,难受的时候掐揉劳宫穴和内关穴。
但是过了几天,妹妹微信告诉我她心里一直难受,具体症状是:
胃脘部位噎得慌,深按有水,胃部肚子有气,排不出去,打嗝打不出来,一打嗝就感觉要打出来的时候有根绳子又拽回去,打嗝痛快的时候饭都能从鼻子出来,顶的心脏突突的直跳,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每分钟112下。
当时我对经方所学尚浅,一边嘱咐她看医生,一边翻书找治病良方。在罗大伦博士的书中找到了“炙甘草汤”,我知道这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尤其对心脏早搏效果好。
微信询问她目下状况,她说时有早搏,心率过速。结合这些症状我推荐了---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6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阿胶9克,麦门冬9克,火麻仁9克,大枣7枚(掰开)
这个方子要用清酒熬药,可以用黄酒代替(注意是黄酒,不是料酒),阿胶快煮好的时候再放。
《伤寒论》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方子具体的作用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要治疗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那么这个“炙甘草汤”治疗早搏的效果如何呢?
罗大伦博士当初给自己用过,第二副药早搏症状就消失了,然后又巩固了几副,很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早博的症状。
妹妹当时用了七副,早搏症状消失,心率降到了八十左右。
这是去年春天的事。后来问起她的身体,她总说自己心下有水,有动悸,看了西医说她心肌缺血,还让做心肌炎筛查。被各种名词狂轰滥炸一番后,妹妹着实吓得不轻,微信问我怎么办。
因为远在外地,见面不易,这种所谓的“心脏病”我也束手无策。半年多的时间里她看过各种医生,吃过很多药,效果都不明显。
今年春节奶奶忌日时,我们终于见面了,简单做了舌诊脉诊腹诊。腹诊时轻轻触碰到中脘穴的位置,就感觉有一口气直冲上来,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嗝”。她陈述,自己的难受就在这里,而且按揉着舒服些。
大体症状已经清楚,于是我说:“你心下有停水,咱先用方子将你的水祛除,再谈别的,《伤寒论》中有五个“泻心汤”,我回去辩证一下,对症的话就可以用。”妹妹很信任我,同意了。
回家我就拿出《伤寒论》仔细研究起来,读到第六十九个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想起那天给妹妹做腹诊时的情形,忽然眼前一亮。这不正好就是她的症状吗?
中医讲的心下悸并不是临床上看到了心脏在慌,而是“中脘”的地方在跳动,因为天阳在上面干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梗在中脘的位置上,这时候就是“桂枝甘草汤”证。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是因为服用发表的药太过,胸阳没有了。其实只要结果是“心下悸”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中医讲“有是症用是方”就是这个意思。微信告诉妹妹药方,嘱她先买三副,等待她服用后的结果。
桂枝甘草汤
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没错就这么简单的两味药,不要看药量,请看疗效!
第一副药后,妹妹就传来好消息---心下没那么堵了,而且打嗝也痛快了,不像以前打不出来又憋回去。
接下来的两天,一天比一天好转。
心里舒服了,可爱的妹妹在微信上回复我说:“王大夫,你真是我的贵人,我真想穿越到汉代谢谢张仲景这个可爱的老头,你知道吗,这个药一副才9毛钱,三副才两块七。可是效果居然这么好!”
那么,病人为什么会感觉心下动悸呢?
我们平常喝水下去的时候,胃很热,水到胃里后,是气化上来的,是蒸汽而不是水,现在水停在“中脘”这里就产生了动悸。心脏的外膜有很多神经血脉在纵膈膜、横膈膜,在血管里的是“血”,在神经淋巴系统的是“水”,桂枝很热,下去后会让心脏喷射的力量很强,蒸发停在心下的“水”,这个水气化后往上走了,动悸就消除了。而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足胃里面的津液。简单的两味药,真的就能解决大问题,这就是经方的神奇之处。
桂枝甘草汤共用了六副后停药,这个方子的使命完成。
妹妹说,好像还差那么一点点才能恢复到从前。
那么这一点点到底差在哪里呢?想到了5个泻心汤。于是将它们的主症一条条写好,传给妹妹,让她自己根据具体症状判断。
结果我俩的选择不谋而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164条:......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此方干姜温中,去胃周围的水,温暖被寒掉的胃,人参、甘草、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足,黄芩黄连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半夏止呕利水。---这就是方义。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设计的第一个肠胃科的药。具体症状就是满而不痛,常常感觉胃里面胀胀的,又不痛,口不渴,舌苔黄湿,有的兼有呕吐,下痢或者肠鸣的症状。
这个方子正好处理妹妹所言的那个“差一点”,因此再用上这三副药后,持续一年多的所谓“心脏病”彻底痊愈。
倪师讲:心脏乃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我们平时所说的各种名称的心脏病,其实病在心包。
而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心脏不舒服,其实原因在胃上;或者恰好相反,明明是心脏的问题,我们却可能感觉胃不舒服。
身体语言有时也像变幻的天空一般,让人难以捉摸,我们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了吗?
作者小雅:食疗调理师,中医爱好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字,愿怀揣平凡的理想和信仰与你携手修身养心,一同探寻人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