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扶阳 | 太阳病提纲(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注  释

脉缓:与肾脉相对而言,指脉像松弛,弛缓,柔软,非指平人脉来四至,从容和缓之缓脉。在”太阳病“三字的前提下言”脉缓“,当是脉浮缓

中风:指肌表被风邪所伤的证候。

讲  解

若病位在表部循环系统,无明显里虚寒证,则可断定为太阳病。脉诊对诊断意义较大,若脉浮(若太阳中风,脉虽浮但不可兼弦紧)且中、沉取不虚,也不见明显滑实,则一般可指向太阳病。

发热:应为持续性的体温升高。因有汗出,故高热者较少,中等热度者居多,表现为额头、躯干、后背热明显,触诊腹部发热不甚,久按没有由里向蒸热的感觉;

汗出:非为大汗淋漓,乃是身体有汗而发热仍持续。

恶风:是指患者要求户牖密闭,看见窗户漏风或裤子未盖即自觉症状加重。

脉缓:是脉势松缓的意思,因表部功能障碍,固摄汗液功能失调,汗出而体表无法形成较高的基质张力,脉管紧张度不高,表现为脉缓。

解  读

若漏汗不止、恶风重,则为桂枝加附子汤证;若口干燥,热扰心烦,脉大而空,胸腹热甚,则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本条的中风,与后世脑血管意外的中风无关,也与内伤杂病的中风不完全一样。脑血管意外的中风,后世叫类中风,本质上与风邪无关,只是因为发病迅速故而用了一个风字,也叫内风。内伤杂病的中风,与外邪有一定关系,也存在表证,但主要内因是脏腹气血空虚,故治疗时要补气血药和祛风解表药并用,如小续命汤

太阳病的中风与伤寒是相对而言的,二者是太阳病的主要型,都是感受风寒之邪,但由于体质的不同,造成无汗发热、恶寒身疼,表部组织液张力增加的叫伤寒;反之,虽有肝出而表邪不解的,就称为中风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经方扶阳 | 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àng)痛而恶寒(1) 注释 头项强痛: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 . 恶寒:怕冷. 讲解 脉浮:表明有邪气,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定位在表部: 头项强痛:指正邪交争的重 ...

  • 经方扶阳 | 太阳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太阳病 太阳病为机体"表"部的功能障碍,即心脏.大血管.毛细血管.皮下组织.上皮以及附属腺 ...

  • 经方扶阳治疗——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是一种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为主的疾病.随着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锻炼减少,慢性便秘已经非常常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便秘可诱发其他疾 ...

  • 经方扶阳火神派中医老师常用的附子乌头——小郭道地江油附子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鸟头." (图为加工中的乌头) 韩保升谓 ...

  • 经方扶阳 | 阳明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阳明病 阳明病属于经方扶阳派三层表里观的里部.代表了整个机体功能细胞的亢进状态.原则上,任何疾病,无论外感内伤 ...

  • 经方扶阳 | 少阳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少阳病 少阳病为肌筋膜网及组织间液结构上的病变,包括网膜.油膜.板油病变.由于肌筋膜网遍布全身,膜系统功能障碍 ...

  • 经方扶阳 | 少阴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少阴病 少阴病与太阳病的病位同属表部,太阳病主要是机体循环功能失调,包括体表微循环及上皮附属腺体的功能失调,内 ...

  • 经方扶阳 | 厥阴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少阴病 厥阴病与少阳病病位相同,是以全身筋膜网络(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功能低下为主的病变.细胞间基质-纤维系 ...

  • 经方扶阳 | 经方扶阳的五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而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又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五脏功能的认识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内. 心 心主神志,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代表人体的认知功能.人体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