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只吃食草动物,几乎不吃食肉动物?难道是不好吃?

肉类,是人类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除了一部分素食主义者,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每餐基本“无肉不欢”。

人类食用的肉类食物主要分为三种:畜肉、禽肉和鱼类,其中畜肉主要指牛、羊、猪等家畜的肉,禽肉主要是鸡、鸭、鹅等家禽的肉。

在这些动物中,牛、羊是食草动物,而猪、鸡、鸭、鹅等动物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杂食动物,虽然算不上食草动物,但是食谱主要还是以植物性为主,只是偶尔捕食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的虫卵等。

为什么人类食用的肉类,基本都是食草动物,几乎不吃老虎、狮子、狼等食肉动物?难道是因为口感不好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的食肉史。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肉?

人类学家通过研究古猿化石和人类化石,认为人类的演化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包括远古智人和现代人)。

在火发明之前,人类基本不吃肉,除了血淋淋的生肉会让人感到不适之外,人类的消化系统、微小且不锋利的前牙,并不适合撕烂或消化生肉。

早期人类祖先的食谱主要是植物性食品,例如植物茎块、种子、叶子、树皮或者花朵等。

不过随着地球气候变化、降雨减少等因素,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雨林渐渐缩小,变成了稀树草原,食草动物变多,如此一来优质的植物性食品就变少了。

由于种种因素,大约在250万年前,人类祖先为了存活开始接触肉类。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查尔斯·慕斯巴表示:“食肉也是猿类转化为人类的特征之一”。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及脂肪等物质,对人类身体的进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使人类的脑容量显著增加,而且还改变了人的牙齿结构、消化系统,甚至是行走方式。

为什么人类几乎不吃食肉动物?

早期的人类其实也吃食肉动物的,许多食肉动物正是由于人类过度猎食而濒临灭绝。不过,相比于食肉动物,人类更热衷于吃食草动物。

仔细探究后,其实背后原因很简单:

  • 捕猎风险高

人类选择了肉食,就要走更远的距离和消耗更多的能量去寻找和抓捕动物,像狮子、老虎这类大型食肉动物,身强力壮、皮糙肉厚,战斗力直接碾压“势单力薄”的人类。

对于人类来说,跟“强敌”死磕并不明智,捕猎风险太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生;而且出去捕猎的大多是男人,一旦男人死亡,女人和孩子也很难继续生存,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并不利于生存和繁衍。

而相比于凶猛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更加温顺,攻击性也没那么强。既然食草动物捕猎风险低,同时也能提供肉食,自然以食草动物为主了。

  • 饲养成本高

人类为了更好地吃肉,会驯化圈养一些没有太大攻击性并且肉质鲜美的动物。食肉动物,顾名思义,以肉食为主的动物,人类本来是为了“吃肉”而去养殖动物,却要拿肉来喂养,岂不是得不偿失?

而像猪、牛、羊这类食草动物,饲养成本低太多了,自然界遍地都是草木。人类将一些野生食草动物逐渐驯化为家养动物,圈养在草棚洞穴中作为长期的供肉后备军,也就更没有必要冒险捕杀食肉动物了。

  • 食肉动物数量稀少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自然界中,能量转移决定种群规模。

植物为少于它们的食草动物提供食物,食草动物又为少于它们的食肉动物提供食物,如此一来,大型食肉动物所能够获取的食物能量就少了。

此外,大型动物为了生存需要奔跑不止,自身对能量需求巨大,再加上繁殖周期漫长,因此凶猛的食肉动物数量就更稀少了。

人类对肉类的要求,除了口感和风味俱佳之外,还要有充足的数量,种类和数量稀少的食肉动物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肉类的需求。

  • 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随食物链富集

弱肉强食,自然界的动物们处于不断地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例如,草成为羊、鹿的食物,羊、鹿又将成为老虎的食物。

食肉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并且具有可以杀死肉中致命细菌的强烈胃酸,而人类的消化系统并不具备这些强大的功能。

污染物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生物链,传递到较高营养级的生物,导致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所堆积的有害物质、重金属就越多。

人类食用这些食肉动物,也就意味着接管了它们一直以来堆积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大大增加,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更倾向于选择既安全又廉价的养殖动物。

大家觉得人类只吃食草动物,几乎不吃食肉动物的原因还有哪些呢?欢迎在下方讨论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