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巧融中西为我用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

巧取东西洋为用

“时流”两个字,拆开了就是时尚和潮流。我想它该是肤浅和浮泛的。国画界的“时流”,早些年,有人概括为:“常习于已成,趋风于众慕。”前者是模仿古人,下笔就是古人的程式,并且大模大样地自诩为继承传统,其实已丧失了起码的艺术感觉;后者是追随洋人,满纸都是洋人的观念,同时装模作样地宣称自己创新开派,其实已没有任何理路可言。两者的方向相反,而且自为格局,势如水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得皮相而入时流,与传统和创新毫无关系。

岁月年轮
79.5cm×145.4cm
纸本水墨
2017

我想,进入传统和创新开派其实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一事而两步,哪一个都不能丢,丢了一个其实也就丢了另一个,真有传统者总想为创新开路,真求创新者不会拿传统祭刀。

人们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产生无数新造。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彝族风情系列之一
45cm×37cm
纸本水墨
2015

我特别喜欢那句名言:“西来意即东土法。”于是深信: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纳两画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雄浑雅健、造型饱满、高逸充盈、朴素自然这样高的水准,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

塔吉克少女
74cm×62cm
2016

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以降和“文革”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无关,甚至都走向了反面。前者纤弱而萎靡,后者空洞而矫饰。

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百合依依
纸本设色
56cm×89cm
2015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现代性”还未完成,又“后现代”地“解构”了。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的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我们实践上的参照,这种实实在在的启悟益人神智。

岁月的遗痕
37.1cm×44.5cm
纸本水墨
2015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

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说到境界,自然想到工笔人物画的风格问题。工笔人物画要有境界,立意之外,绘画语言最为关键,语言不应被单纯看成一个技巧问题,它以画家的才情、格调、心智为支撑。琐碎、僵滞、纤弱、繁缛,这些“工笔病”统统被称为“匠气”,它们最终还是“人”的病。

大凉山女人
64.5cm×57cm
纸本水墨
2015

我以为,深情、高格需用心养,用心不深,下笔即俗。相反,养心为用,其格必高,格高就有境界,所画就不小气。工笔画的语言,我体会,上乘是平和、含蓄、不激不厉、不抛不露,它是中庸有度的,特要祛除琐碎,要有大的感觉,故要有主势,有整体的韵律;要有笔意,使之有生机,既要坚实,又要灵透。除此之外,其意境还应从人物造型本身生发,从造型中体现出一种引人人胜的韵致,通过眼睛揭示出人的精神本质。我的画,偏重于女性描绘,这其实很难,因为容易“俗”。原因是,这种题材,作者和读者都极易堕入一种思维定势:把女人当美人看。女人一变而为美人,其原有的丰富和自然健康的内涵就被弃置,代替的是矫饰和做作的外观,于是就千手雷同,千人一面,西施、王嫱长得一样,秦娥、赵姬了无区别,特别概念,也特别俗气。我很警惕,也一直规避这种取向。必须求异,要充分刻画,从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体会其微妙之异。古人讲“摄生动质,凝神空照”,即从形到神完整地揭示出对象。而这种生、质、神、照,又绝非纯客观的描画,更多的则是主观的赋予,这并不矛盾。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关于但丁,关于莎士比亚,我讲的是我自己。”就是说,他讲的但丁、莎士比亚是他自己观照下的但丁、莎士比亚。循此我也可以说,我笔下的对象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我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

马三立
135cm×68cm
2014

比如,不管我所画对象多么不同,但她们一例都有一种高洁的气质、伤感的情绪,而我的人生体验里,总觉得这是最美的,或者说,在我的审美理想中,有一种情操上的取向,而我将其赋予她们。

大山的母亲
43cm×34cm
纸本水墨
2015

将这些想法写出来,目的在于给读者树一个箭垛,接受不同方向的批评,用以指导我将来的创作实践。下一步,我将要做的工作是将“衡中西以相融”继续深化,或可叫“权工写以相合”。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工笔人物画不仅要大方,而且要大气,要味厚、力厚,浑然有势,我甚至想把古代壁画的一些效果引入,即尽可能地使工笔人物画的气象宏大起来。当然,这仅仅是些想法,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按照上述想法画出画来,把思路化为笔痕。

本文节选自《立足本民族之体 巧取东西洋为用》,原文刊载于《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刊。

-END-

今天创作院小美就分享到这里啦

我们下期见

↓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哦 ↓

~ ^o^ ~

欢迎转发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分享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微信ysbj159 谢谢合作!)


更多资讯请识别以下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陈子」|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陈子,中国福建惠安人, 80年代先后在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2002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重彩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 ...

  • 传统与现代的演绎

    在资讯繁复的当代,一个画家如何定位自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面对如此难题,画家们都非常重视个人风格的建立,并寻求着各自的选择,力求冲出藩篱与窘境,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演绎,给自我以突破的 ...

  • 徐惠泉:立象·尽意·工无限

    工笔画的名称虽然流行于西学东渐的清末民初,自身却是从中国绘画体系里化育衍生出的传统品类.工笔人物画也一直承袭着以线立形.随类赋彩的古典表现手段.但曾经"细画""工画&qu ...

  • 何家英:中西相融、工笔相合

    作者:何家英(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 内容为何家英先生的<中西相融.工笔相合>节选 何家英 画作 传统和创新问题,人们一提传统,就只 ...

  • 汲古弥新----工笔气象

    艺术家沈勤 沈勤,1958 年生于南京,八五美术新潮时期与谷文达等一起被誉为水墨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 山 ( 四 ) 85cm×179cm 纸本水墨 2017 放逐的诗意 ...

  • 2020年度总结:最具影响力书画家陈爱萍

    作品欣赏 <人民大救星>水墨人物画177cm×98cm 2020年3月陈爱萍创作 <为抗日胜利六十周年而作>水墨人物画145cm×365cm 2005年 陈爱萍创作 <世 ...

  • 尚辉:在文化自信中凸显中国画艺术变革

    最受美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如期揭幕了. 这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以600余件的体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整体状态,其在表现生活的宽广度,贴近人民情感的真挚度,凸显当代社会的 ...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百杰画家俞梦彦

    [艺术简历] 俞梦彦,祖籍浙江杭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造于西南师范大学全国高师工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特聘画 ...

  • 中国画名家 ——画家王志坚作品欣赏

    画家王志坚 湘籍著名画家王志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作协会员. ...

  • 【分享】何家英:衡中西以相融

    作者介绍: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著名国画家.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 ...

  • 【第178期】趣教说明文,巧融价值观 ——评王中意《生物入侵者》教学

    说明文是以客观描述事物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语言准确.周密.严谨.教学时,为了客观.完整的还原说明对象的真实.具体,往往不掺杂个人情感,教学流程难免呆板机械,教学氛围显得死气沉沉.既然说明文意在客 ...

  • 从黄君璧融中西妙法的白描山水,看中国画的精巧布局

    "平生作画,偏爱山水,草木幽林,嫌其寂静,行云流瀑,始觉奔驰,耽其景而状其形,主其动而实其静." 黄君璧热爱自然山水,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山水画艺术."超于物象之外而成&q ...

  • 女子出一上联:天字出头为我夫,乞丐对出下联:冰融两点将你水,成了女子的丈夫!

    在唐朝年间,有一个地方住着一位李员外.这李员外有良田豪宅,在当地是知名的大户人家.而且他还经常接济穷苦的百姓,当地的百姓都称他为李大善人,李大善人还十分地信奉佛教,因为他的膝下一直都没有子女. 在他人 ...

  • 海派家具 | 融贯中西的胸襟和气度

    谈起红木家具,明清时期的盛世作品总让我们赞不绝口.实际上,中国红木家具一直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 民国时期的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精神滋养了一方红木艺术的沃土.传统明清家具与西洋古典家具在此交汇,海派红木 ...

  • 融媒文苑:段苏权巧设“铁桶阵”

    八路军平北军区部队在龙门所设伏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段苏权和副司令员钟辉琨率八路军平北十团和平西四十四团,在赤城县龙门所镇摆下"铁桶阵",一举歼灭伪满洲国 ...

  • 随心所欲不逾矩,他的山水画心意融于画境,理为体用、形为我用

    原创九眼看兰州2021-02-24 16:43:23 一树.一石.一草,多一笔嫌累赘,少一笔又空虚.他的山水画作品笔势滂沱,豪迈大气,神全气足,画面阴暗色调过度自然,心意融于画境,如庖丁游刃有余.他的 ...

  • 东方视野·中西相融——邓闰夏人文情怀艺术解读

    邓闰夏,1971年出生于杭州,杭州五四中学毕业后于93-97年就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于杭州画院任专职画师十年,在职期间于2003年赴德国萨尔艺术学院深造,97年辞去画院工作继续留德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