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帘外落花纸上痕
牵笔君子◆滋养你心灵
现在,牵笔君子决定把访谈内容重新整理以推文的形式送出来,希望这个访谈能直击心灵,使人从中有所思有所悟。
帘外落花 简介:
本名邹燕,四川乐山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乐山市作协会员,金口河区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网络写文十余年,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曾任多家文学网站主编。
受访嘉宾:帘外落花(以下简称花)
采访记者:远牵(以下简称牵)
落叶半床(以下简称叶)
采访时间:2016年12月16日
采访方式:线上Q聊
三个女人一台戏
帘 外 落 花 纸 上 痕
□ 远牵 落叶半床
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自四川乐山的彝族作家帘外落花。这是一个用精彩的人生与精彩的文字一直奋斗在路上的写作者。读她的文字我们知道,她自小喜爱读书,从小时侯偷偷读书到成年后与书为伴,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在书香浸润里的人。她有过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亦堪称励志姐一枚。她见过世面,不拘囿于小女人的写作,脚踏实地生活,用一腔真情在命运之下寻找尘世趣味,活出了一个女子生命中最难得的恣意与飞扬!她随性率真,同时又很有责任感,有情怀,心向远方,这就是帘外落花,一个用精彩的人生与精彩的文字一直奋斗在路上的写作者。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帘外落花,欢迎帘外落花!
花:二位晚上好!
牵:我第一次读落花的文字,是那篇优美的散文《唇边温情指尖暖》,我特别喜欢落花这篇写安化黑茶的品味散文,请问此文是什么时候写成的,有多长时间了?这篇感觉还是很有沉淀感的。
花:嗯,那是因为喜欢黑茶。喜欢饮茶的感觉,像和心仪之人亲近一样的。那是一年前了,2015年11月个周末,当时有点淡淡的小冷,在茶案前喝茶,也有一点小忧伤,突然就想提笔落字,没有一点构思,包括题目都是写好文字以后再想的。
叶:落花的新作也有不少啊!
花:原来我在烟雨红尘发过不少文字,烟雨以后,是只在自己空间和博客写了。来墨舞红尘也是网站建好以后,原先的文字也不想搬过来了,就像买了新房子总会喜欢新家具,虽然过去的器物带了感情,但人终是喜新念旧,所以红尘见到的多是新写成的文字。
牵:《唇边温情指尖暖》这篇文章让我们邂逅了安化黑茶,不单是从中让人得以识茶识人识味儿,还有层次感,有回味,我一读就喜欢,读了好几遍,越品越味道越长。
花:或许是带了感情吧,茶里面是人,就像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总让我想到:揭谛揭谛,照见心经,波罗揭谛。我们要到彼岸去,希望去彼岸都能找寻到属于我们的亲切和欢喜。
叶:这篇文章可见帘外落花的真性情!
花:我喜茶,也爱研究茶,喝的是茶的本身,不是所谓的茶艺。这个让我骄傲,在茶上我甚至也是爱卖弄的,尤其是拿着一种没有喝过的茶,通过望闻,或者煮或者泡等,去分析茶叶所在之地,技艺及云雾还是阳光的时候,特别得意。也喜欢文玩,没事就抱着一堆珠子,自娱自乐。花花草草,甚至一片叶子都能心生欢喜,只是觉得时光太快,总是不够用,不怕老不怕死,就是还没玩够,有点遗憾和可惜。
叶:生有涯而学无涯。帘外落花一直在腾挪着写作的落脚地。请问落花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网络文学,来墨舞红尘以前都在哪几个文学网站待过呢?
花:大概2006年吧,一个朋友介绍我去了在水一方。在那里认识了不少烟雨红尘的朋友,我也就去了烟雨,看久了手痒,也就开始不断写文了。尤其2006冬到2010间比较写文比较多,而后来烟雨的纯文学路线开始变味,文友纷纷离散也是无奈的事,算来我从2006年到现在,刚好写文10年。
牵:都一直在写散文吗?
花:最开始写的是杂文,并且写了很久。随着经历和读书的积累多了,觉得刻意为文,或者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其实还是自我欠缺太多的缘故。如果一个人真正感觉到生活的不易和人在尘世的卑微,心也就会自然柔软起来,所以渐渐走上了散文。
叶:你怎么厘定杂文同散文的感觉呢?
花:针砭现实不是坏事,但是没有多少意义,人没有到死亡边缘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怕死,没有在利益诱惑面前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坚定,没有经历过选择,哪里知道放弃也是一种勇气。所以,也就不再抱怨,不再指责了。做好自己吧。烟雨成就了很多心底有文字梦的人,退回去十几年,作家是一个太高大上和遥不可及的职业,而现在放眼一瞧全都是写作的,文学更平民了,这个,当然也不是坏事。
牵:请问落花为何用帘外落花这个笔名?
花:哈哈,这个记得当时是拿了本《唐宋诗词》,心想翻到哪一篇就找一句来用,看到“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觉得比较入眼就用了。那时并没读多少书,一切都是随缘而起,这么多年下来,也没再想改,如果是现在,真是要认真引经据典一下,装装读书人。(三人微笑表情)
叶:从坚硬转到柔软。散文看似人人都能写,人人都会写。但要引人入胜,自成一格也还是难的。
花:当然,散文是一个大话题,《史记》是最美的散文。《道德经》你要说它也可以是散文的。我在散文写作时并没有刻意一定想写成什么样,也就是随意而为,随兴所致吧!这也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文集的原因,文字到底只是陪伴或者爱好的一种。因为爱好太多,所以没有具体寄托什么,但是在很多时候,它能排解情绪,陪伴生活,有文字,可以砥砺自己还不至滑落到某种低俗中去。
牵:现在写文的人有三种说法,“作家、写家、作者”,落花是市作家协会的,还有作协副主席的任职,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在介绍你的时侯,你会介意在作家前面加个“女”字吗?
花:这个其实无所谓。每次别人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写字,却不愿意说写文章,就是不愿意和作家沾边。作家在我心底是很神圣的称谓,古人讲文以载道,讲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如果因为我的文字中的一点小情绪,就想着一定得戴上一个作家的帽子,我很惶恐,觉得心虚。还是不要给自己什么定位吧,也就是一个在生活里偶尔能躲在自己世界偷偷自娱一下,文字是层外衣,即使有时有一些深意也一定掩藏了一些不能言说的情绪。
牵:我想到这么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一个有成绩的写作的人总是越写越谦虚,落花就是这样!说到散文,散文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明心修性,自我释放,许多写散文的人会不由变得温润起来,也许正得益于此。那么烟雨之后,落花又在何处写文?
花:烟雨以后,恰好也是在电视台做记者那几年,因为忙碌,也因为太多的媒体文字,导致心绪浮躁,后来有一阵就几乎不怎么写文了。现在的感觉是,内心如果丰盈,那么写出来的文字它是温润的。
牵:落花是彝族,写作时会有一种潜在的民族身份认同吗?像阿来、吉狄马加这样的少数民族作家都有类似情感,一种很珍贵的原生情感。
花:有。因为写作本身是心灵的东西,属于隐秘情感里对尘世的感悟和反映,你的生活,你的经历,你的血液,都会从文字里走出来,只是掩藏得好或者直白有异而已。民族身份倒是没有太多,毕竟我不是母语写作,所以,偶尔我会思考文化的大同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走来的分分合合中,文化从来都是不断趋向融合的,只是没有像现在这么彻底,这么应接不暇而已。一切都变得太快,我们或者会跟不上,每一天都是不一样,要守护内心并不易难。即使我们不被生活抛弃,也很容易丢失和找不到自我。
叶:如果说一个军人的高理想是黄埔军校,那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最想去的就是鲁院,落花在鲁院的经历能详细谈谈吗?
花:鲁院是2014年9月。认识了很多同学,或者说来自基层的草根文化,最大的感悟是文字的本身还是要落到生活里,落到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文字应该承载一定的情怀和责任。当然,其中有一些人也因为文字发财,也有人因为文字受穷,这些都是外相。对鲁院,我更留恋的是和同学之间的情谊,不得不说,少数民族是一种情感的聚合体,在这个浮光掠影的世界,少数民族更多保留了人和人之间性情里的真实与深情。这些深情在浮华的现实和拥挤的城市,几乎被挤压得干干净净,确实是一种遗憾。
也怀念鲁院那些在梦想里游走,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吟咏、畅怀的日子,那应该是我比较留念,很纯粹很干净很轻松的一段时光,像一场梦,那里没有现实的羁绊,也没有繁忙的工作,所以更为迷人,何况是在风光秀丽的北戴河。
牵:文学殿堂的文学氛围是怎样的?
花:鲁院是我心中的文学圣地,对鲁院的向往如朝圣者一样虔诚,我是带着朝圣的心开启鲁院之行的。我属于鲁院第十三期学员,学校安排我们在北戴河的中国作协创作之家学习,创作之家是中国作协专门为作家提供交流和创作的地方,人文风气,文学氛围非常浓郁,居住和食宿环境都非常好,亭台楼阁,落英缤纷,学校里挂满了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的书法、绘画作品,还有专门为学员提供的创作室,书画室。学校里有一棵核桃树,成为了创作之家学员们挥之不去的永恒经典,它成了所有来过这里学习的作家们的情牵树、心归处!当时在鲁院学习期间的班会上,来自民族班的作家学员曾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及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讨论,各抒己见,毫不保留。展现了血液里对文学的虔诚,对土地和民族的热爱,对生活和阳光的执着、对中国作协和鲁院的感恩之情。鲁院的王妍丁老师不止一次表达了对少数民族作家班学生的喜欢,她说每一次少数民族作家班的学习过程都是她心灵的一次净化过程,少数民族学生包容、大气、醇厚的品质蕴藏了土地、天空和沙漠、草原的气息,纯澈的灵魂和品格给了她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的迫切激情。
叶:随意率真,是我喜欢落花的地方。如果说烟雨一场旧梦,那么在红尘的写作呢?
花:说到文学,我可能还能忽悠三两句,说到读书,也能拈举一堆,但是说到生活,我有时也会陷于无助和茫然。要守住内心,又不能丢了生活,我一直努力在寻求一种文学之外的平衡,这并不容易。人近不惑了,有时却感觉在一些事上越来越有一种执念。
牵:每个写作的人也都是在困惑中思考,而文字能整理这些思考,它与生活不矛盾,也许过了不惑之年,一切自然圆融了!对落花说到的这种执念,我想这种或许正是因这样的一种执念,才让你的人生经历接近于一个传奇。谈一下你传奇式的个人经历好吗?
花:也不是传奇,一切都是寻常。好像觉得很励志是吧,其实我的感觉呢,就是比较幸运吧。
牵:一般人可做不到这样——经历了下岗失业,做过清洁工人,从底层草根一路逆袭到光鲜的电视台记者,再到清雅的图书馆馆长,能承受最坏的,也能享受最好的,落花是个能对命运大声说“不”的人。
花:一直在苟且,只是没机遇偷安。其实想想,以前用体力工作换取的生活才是最简单的,现在很多人觉得从电视台到图书馆轻松,每一份工作都有别人看不到的忙碌和烦恼,也有不能承受之轻。不管在哪里工作,全力以赴就好。
花:在图书馆上班,说起来还真没读过几本馆里的书,书多未必就是口味内的。还是喜欢自己买书读,读喜欢的书,爱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吧。
叶:读书,写字是安放心灵的一种方式。
花: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也可以说文字有毒。很多年前,我就发现不读书不写字的人活得比我们轻松快乐,也试着过了一些日子,但那种日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耗费生命。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一个读书写字的人不被关注是最好的生存状态,不然就会成为异类,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有时确实不好在生活里圆融。这是偶尔的影响,我喜欢读书,喝茶,玩石头,或者发呆,盘珠子,看电影,或者做家务,总之,也不是非得写字,但久不写字会觉得空,那种空是一种不能言语尽达的无着落。但这些最后的指向只会让我更加坚定的读书。无论怎样,我是相信曲高和寡的。
牵:我也相信天高云淡。(拥抱)
花:嗯,写文字的人内心是相通的,因为我们深入自己的内心,心灵之间有条路。对于活在当下,更多是对未来的想象,我或者我们都活在想象,对未来的寄托里。对许多人而言,现在的时光总是不能尽意,最好的时光都寄托在退休以后吧,那时候可以和心相守,可以去寻伴那份情感,可以只做自己。
叶:落花爱读的书都是哪里的,希望给推荐下书单——
花:我喜欢胡兰成、汪曾祺、木心、冯友兰、迟子建,也喜欢野夫、余秋雨、梁实秋、高尔泰、或者说更远一点,更老一点的。现在作家也读,比如贾平凹、宗璞。最近喜欢器物,读文物和考古的比较多,更多时候读佛经。读历史和文物的书多了以后,对生活的感悟又多了一层,投入历史长河,生命最为短暂,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不足挂心,要做的就是多读一点书,写一点有意义的字,尽量温暖一点吧,给尘世一些美好。而读书,是你内心需要什么,才去了解什么,如生病去寻医一样的。读书是有阶段循序的,是层次积累;但是现代的书读多了,会发现还是缺失了点什么,最近爱上了马未都和道德经,也读什么博物馆啊图书馆一类的。读书时没有刻意,也读字帖,经常对着一本拓本发呆,甚至对着竹简常想,古人写字咋就那么好看呢?
叶:落花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名权富贵,地位尊卑都如过眼云烟,这样大小环境下锻造的一个人理当是清奇的,有味道的。其实若论人生有味之事,都道是诗酒趁年华,总不过诗,酒,书。
花 : 茶,书,无酒。
牵:书,可酒。(三人笑)
叶:读书和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落花怎么看?
花:我也确实爱旅行。尤其一个人特别喜欢去人迹罕至和原生态保存比较好的地方、收入的三分之二用在了路上。都是自己做攻略、遇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次去。有一次堵车在八美,都没舍得浪费时间,顺山路去了一个村子、里面居然没有人会说汉语——那种靠眼神,动作和信任交流的感觉非常美好。
叶:很新鲜,感觉千奇百妙。
花:这些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了无数个没有被开发和旅游破坏的村落、越发恐惧没有文化的打造、把残存的美和人性破坏得不忍直视。其实、很多开发只需维持原状、这是最大的慈悲,因为生存的源流就是最美好的文化,来自自然的声音才是最美的天籁。
说点题外的,现在我们的很多开发是最彻底的破坏,原生态往往为了迎合而打造、只要表演和猎奇,其中的美感已经被粗俗和欲望占据。真怕现在的景点、从走进去到出来都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亢奋、一样的特色产品、一样的坑爹。
个性和特色一定是原汁原味、唯有真实、才能长远。做人如此、写文如此、读书亦如此。生活大概离这些就近了,轻松了,大道从简。
叶:读落花的文,文如其人呢。
花:有机会认真写写、这里随意说几句。内心里期待和更多人分享这样纯粹的情感之旅。
牵:且写且行。
花:谈谈我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吧,这半年,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做点什么,生活总是要落到脚下的,我想把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慢慢沉淀下来,回到自己的生活、土地和民族。所以最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写一本带有本土色彩、风情的文字,通过对器物,人文,美食的追寻,找到我们乡村丢失的精神,生活走失的文明影子,也是怀念吧,不为谁,留给自己写作十年的礼物。如果说心底还有想法的话,这是我唯一有过想写成集出版的。
牵:那是需要古典学养的,得能沉得下心性。落花的这种雅意,生活中实在难得亦难求。希望早日付梓!让我们一睹为快!
花:没关系,已经被生活抛下了,就不妨再抛得再远一些,最开始是追不上,现在是难得追。人,总要做点事的,本想无欲无求,这又是欲求了,到底不能免除内心的习气。
再仔细想想,有时候所谓的放下是也没有得到。可以选择而不选择叫放下,追寻不到而不去追,叫认命。如果现在给我一堆钱,这个钱又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和道德的责难,我也很愿意,是吧。所以,不是放下,是随缘、不攀缘。这样已经很好,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叶:不觉已到了深夜11点,还有些意犹未尽,真是有一种相隔千里而心有同焉之感哦!
牵:谢谢帘外落花,这真是酣畅尽兴的一次访谈!
Y(^_^)Y
四川乐山作家 帘外落花 近影
在此感谢墨舞红尘中文网
执行站长 赵小波
散文主编 韵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