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徐渭
有书友批评说,不能用“踏春”,应该用“踏青”。其实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当然各有各的严谨用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后来看了一下,各家公众号转载我们此文时,一律都是“踏春”,只字不改,小编们的集体水平大致也就如此吧。
徐渭为何画一只毛驴?是不是真的“驴背吟诗”?吟的何种诗?鉴赏家们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笔者日前读《以侠之名》,发现一首徐渭的《侠客》诗:
结客少年场,意气何扬扬。
燕尾茨菰箭,柳叶梨花枪。
为吊侯生墓,骑驴入大梁。
此诗最后一句“为吊侯生墓,骑驴入大梁”,就可以作为这幅无款画的注脚了。
“侯生”,即侯嬴(?-前257年),战国时魏国人。家贫,年老时始为大梁(今河南开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前257年,秦急攻赵,围邯郸(今河北邯郸),赵请救于魏。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引自百度百科,可参阅下面链接了解更多)
所谓“侠”,一身的功夫活谋略,经世致用;满腔的血性与决绝,义不容辞。徐渭的《驴背吟诗图》与《侠客》诗,恰恰反映出在明代稳定的社会秩序中,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所拥有的侠客梦,所仰慕的侠客风骨,所追求的壮烈情怀。
这样的性情,才是我们窥探徐渭笔墨世界的一个正确打开方式,而不是浅薄的调笑他痴妄的人生。
就如我们谈论雅与俗——雅是骨子里的高雅,落难也雅;俗是骨子里的俗,富足也俗。傲,更是与生命轨迹相伴相生的行为举止,断发割席,彻底的牛逼。
明 徐渭 水墨葡萄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
那堪明月三五夜,照见如丸一两横。
青藤。钤印:文长、天池山人
有了这种“侠”之精神,也才有了徐渭对于传统笔墨的“大破大立”。
“侠客”徐渭的破与立,关键就是笔法。
俆渭书法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
他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说,“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其书法主张非常明白,“己意”二字。
徐渭《春雨诗帖》
徐渭最为典型的书法实践就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徐渭把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审美,也就在这种变革中,实现了对于千年笔法的改造。
“骑驴入大梁”的徐渭,如何将一腔侠义,写入笔墨之中呢?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草书《春雨诗帖》,注意:草书多看线条,从线条中去看徐渭的笔法——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这位苦命人,有着自己的快乐哲学
(前文回顾链接)
生命的苦难与痛苦
从来不值得炫耀
去博取别人的同情
在徐渭那里
只能被浇灌出绚烂的奇葩
《春雨诗帖》
▼
春雨剪雨宵成
雪,长堤路滑生愁
绝。军中老将
各传书,
二十四蹄
来蹴铁。邀客
行湖
一客无,高
楼立马问
当垆。
吴姬脸上胭脂冻,
回道张
筵待客
酤。湖中
鲤鱼长
尺许,作
羹送酒怜吴女。
城南画
角两三声,
梅花吹
落城南浦。城南浦
烟如缕,
人归马
亦还其主。明朝湖畔
雪晴时,还看
青山插高处。
守宫夜落胭脂臂,
玉阶草色蜻蜒醉。
花气随风出御墙,
无人知道杨妃睡。皂纱
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
沉秋水。画里犹能动
世人,何怪当年走天子。欲呼
与语不得起,走向屏西打
鹦鹉。为问华清
日影斜,梦里曾
飞何处雨。
隆庆春之望后,时
接初夏矣。莼鲈
既盛,二张君扶木以归。
酒馔以既倾,书此
为别。天池道人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