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书法水平很高,为何却备受批评?——书谱精要(4)
“胜母之里,曾参不入”...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49集:“《书谱》精要四”与“差”字。
▼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了田老师和我们一起继续解读孙过庭《书谱》当中的一些精要。那么在上期节目当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谢安和王献之之间的一些事情,那么在接下来的文字当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想请田老师给我们解析一下。
田蕴章:好。
主持人:这段文字是这样说的。“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
田蕴章:好,暂时停在这儿。这句话是孙过庭又在批评王献之,他说人这一生,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事资尊显”。
主持人:事资尊显。
田蕴章:事资尊显,应该说“尊”是指的父母,是你最尊崇最尊敬的人,所以你做的一切事情,是应该有助于显示你父母的功德的。应该你所做的,平生孝道叫“事资尊显”,我们读一读孔子的《孝经》当中,就有这些思想。这个讲的这些道理,也都是来自《孝经》的这种思想。
那么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为人子者,当儿子的,我们应该所做的一些事情,应该是光宗耀祖,应该使自己父母彰显出去。你居然就说到,你比你父亲写得还好,你这贬低你父亲,这是批评你这个王献之。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他说“胜母之里,曾参不入”,是怎么回事儿呢?
主持人:对,这里应该有一个小故事。
田蕴章:是因为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然后曾子去替孔子向村里的百姓乞要一点饭食,结果作到这个村子口一瞧,村子口上写着一个牌子,这个牌子写着“胜母里”。
主持人:胜母里。
田蕴章:“胜母里”,“胜”,我们写的行书大家便于认读。“胜母里”,这个地方就叫“胜母里”。结果曾子一看,你这个村子叫这个名字太坏了,你怎么可以胜过你的母亲呢?母亲是伟大的,你如果孝道的话,怎么可以说胜母呢?曾子为了这个,我不进这个村子用你的饭吃,我就为这个我不进你这个村子。所以“胜母之里,曾参不入”。曾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道,你这个村子的人叫“胜母里”,我就不吃你的饭,不用你的东西,是这样的。
主持人:是这个意思。那么我接着往下读,“以子敬之豪翰”。
田蕴章:注意,请注意,拦住一下。这个“豪”,每次写的时候,它写成是这个样子,就这个“豪”,这个“豪”是哪个“豪”呢?。
主持人:豪迈。
田蕴章:是这个“豪杰”的“豪”,在古文当中,这个“豪”字和这个字通假,就是“笔毫”的“毫”,这个“毫”不代表英豪、豪杰讲,是代表那个“笔毫”的意思。“豪翰”,就是他的书法。
主持人:“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
田蕴章:他这段话是说什么呢?他说王献之你要和你父亲相比之下,“以子敬之豪翰”,以你的书法“绍右军之笔札”,和你跟你父亲王右军比,他的这个“豪翰”跟“笔札”是一个意思,他是为了避免它重复,都是书法的意思。说你的字跟你父亲的比的话,就是你虽然粗略地得到了你家传,你父亲传给你那些法则,这个楷则不是代表只是写楷书,是楷模。虽然你粗略地得到家传,这个书法的规则,但是你要跟你父亲比起来的话,你“未克箕裘”。
这个“未克箕裘”,我们不用详细解释,因为很多的《书谱》释义上,这些理论们都解释到这一点,就是铁匠的儿子和皮匠的儿子应该做好簸箕,应该做好皮袄这个关系,大家看一看就清楚了。因为单解释这个,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就是说最基本的东西,你都没有完全学到。“未克箕裘”,你还没有,甭说你做好铁匠、做好皮匠,你就是连做簸箕,做皮裘,就是皮袄,你都没有做好,你是这么一个东西,是这么一个基础。
“实恐未克箕裘”,我看你连这个最基本的东西,恐怕都没有得到,是这么个意思。
主持人:“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
田蕴章:好的,这两句话是说的什么意思呢?说皇帝问王献之,你字写得这么好,你跟谁学的?王献之说,我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一只神鸟,这个爪子,这个衔着笔,爪子捏着笔,教会我写字。我向它学会了几百个字,是因为神鸟教我写字的。
所以孙过庭说他,你“假托神仙,耻崇家范”。假托神仙就是哪有这么回事?哪个鸟教会你写字?明明是你爸爸教你写的字,你怎么说是一个神鸟教会的呢?所以这是孙过庭很气愤的,说你假托神仙,神鸟就是神仙,教你写的字。所以说你明明跟你父亲学的,你却说跟神仙学的,你“耻崇家范”,你跟你家里的那个典范,就是你的父亲学的书法,你感到可耻,你偏偏说跟神仙学的,你更为可耻,意思就是。
所以他后边说,“以斯成学,孰愈面墙!”他说要照着你这种学习态度,你完全不尊重你的父亲,就是非常高雅的一个典范,你却在这个方面想求长,求自己学问的增长,你“孰愈面墙”,你等于面对着墙壁去学东西,你脸冲着墙,墙上什么没有。“孰愈面墙”,你怎么比面对着墙,你还不如面对着墙,是这么个意思。他在说,这么一段话。
主持人:“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
田蕴章:他这是说后来,就是有一段时间,王羲之上京都去办事,“后羲之往都”,就是上京都去办事,这个“临行题壁”,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很多字。在过去古代书法家们,是有地方就写,衣服上也写,床铺上也写,比如说你一个床,边上留了很宽绰的地方,他就写很多很多的字。墙上刷白了,挺白的字,他写很多的字,在过去就是这种经常写字的一种形式,是这样,临行题墙,临上京都走办事之前,他就在墙壁上写了很多字。
主持人:“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田蕴章:他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王羲之临上京都办事之前,在墙壁上写了很多字。王羲之走了,王子敬就是王献之,他呢,给擦掉了,擦掉之后他另外再,另一个可能是白墙壁吧,我们不管是什么颜色的墙壁上,有这么一个空地方,他重新写了一下,可能是照着父亲的那种书体和那个内容是一样的,又写了一遍。我们就判断,所以他说,“辄书易其处”,把他父亲的字擦掉了,涂掉了,然后自己又重新写了一遍,肯定词句书体大致相同,如果不是大致相同,他就不搞这个恶作剧。
他目的是干嘛呢?让他父亲回来看,还以为是王羲之自己写的,或者是哎呀,我这两行字写得真好,他会高兴的。他只要一说,我写的这行字写得真好,那么王献之会偷着笑,你看我替你重写了一遍,你觉得非常好,说明我比你写得好,他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这样子。
田蕴章:所以“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我们曾经讲过这段话,注意看这个“不恶”,这个“不”字不用管了,“恶”字行书当中就可以写一个“西”字,下面写一个“心”字,《书谱》上是这样写的,是这样,明明上边是写了一个“天”,下边写了一个“心”,我们如果把“天”字写完了,下边写个“心”,竖着这样一个“心”字,应该准确地说,上面是一撇,是个“夭”字。
但是在草书当中,就混用了,写了一个“天”字,这应该是个“忝”,“私为不忝”。但是很多的这个《书谱》译注上,就是解释的时候,都解释成“私为不恶”。
我们在前面的节目当中说过,启动先生对于这一点有了发现,他说明明《书谱》上写的是“忝”字,很多人解释成是个“恶”字,因为“恶”字草书跟这很相似的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所以和这个“忝”字很相似,所以认为别的书上解释得是不准的,所以启动先生解释这个“不忝”是准的。
因为“不忝”就是不感到耻辱,不感到难过。所以他辄书易处,把他父亲写的字,他重新等于是做了一次假似的,然后他自己觉得写得很不错,而自己不感到有什么羞愧感,是这么个意思。
主持人:那我接着往下念,羲之还,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
田蕴章:好的,这段话这就是千方百计地贬低王子敬,他说父亲临走的时候,在一墙壁上题了字走了,儿子把这个擦掉了,“密拭除之”,偷偷地就擦掉了,涂掉了,然后另换一个地方,又重新写了一遍。所以我判断是大概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书体,又重写了一遍。等着回来父亲说好,自己感觉当然挺美,“私为不忝”嘛。
结果父亲回来了,回来进门一瞧,还真以为是自己写的,因为他书体和词句它还是都这样嘛。但是看完之后,“王羲之乃叹曰”,父亲感觉到,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叹曰的意思就是说,非常地不舒服,这个不舒服的意思就是说,哎呀,我临走的时候,喝酒喝太多了,写这么难看。
这句话很有幽默感,因为儿子等着他父亲回来夸耀自己,显示自己的本领,父亲回来说,我喝酒喝太多了,写得太难看了,所以最后一说,“敬乃内惭”,说王子敬心里这时候才感到惭愧。
主持人:对对对。
田蕴章:自己感到,噢,原来我不如我父亲,我父亲回来看真的以为是他自己写的,但是说自己写得不好,临走时喝酒喝得太多了,是这么一段话。好的,我们关于这段话向大家做一点解释。
首先说这个“胜母之里,曾参不入”这个问题,超过自己母亲,胜过自己母亲,只要有人这样说,孔氏门徒就不能接受。那么同样,谢安对于王献之这样,你总觉得你比你父亲某方面超常,更有本领,不管书法是一方面,你有这种表现,谢安就不能接受。
谢安不能接受,于是虞和也不能接受,我们就说的梁代的那个写《论书表》的那个人,他不能接受,他也记录在《论书表》当中。那么唐太宗也不能接受,孙过庭也不能接受,我们就向大家分析一下,姑且不谈这个事情的真伪,是伪造的还是讹传,我们不管,就是说假如真有这么回事情,到底是对还是谁不对。
如果用一个科学的态度来说,我的水平超过我父亲了,我就是超过了,我实事求是说,我确实比我父亲写得好,我为什么不许说呢?我比谁好就是比谁好,我不如谁我就可以坦率说,我写得不如谁,这是一个非常地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是在中国这块地方,不能接受这个东西。你要如果说,我比我父亲,比我母亲,比我老师,比我尊敬的师长,说比他们都好,尽管事实如此,别人也不能接受。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国情。
主持人:但是田老师,在这儿我有个小小的疑问,可能有点,这个问题有点不敬。
田蕴章:你说。
主持人:那您介意吗?
田蕴章:你说,说。
主持人:我说说看。就是在当今的书法界,我觉得您的名气要胜过乃父。
田蕴章:你说和我父亲比。
主持人:对,相比。但是您的,就是说,您在您看来,您的字和您家父的字相比,哪个更胜一筹呢?
田蕴章:这个问题你问得也很好,我也就是非常坦率地谈这个问题。
主持人:很多网友肯定也会在您看到这期节目这个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
田蕴章: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题目叫做《翰墨无声七十年》,这篇文章我的下边的小标题就是《忆先父田荫亭》,这当然我应该恕罪说的,不应该子称父名。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就是说我父亲姓田,讳荫亭。我在这篇文章就谈到,我和我弟弟田英章,就是我首先承认一个问题,我和我弟弟田英章,我们两个书法界的这个名气,超过我父亲和我伯父。
主持人:对。
田蕴章: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不已经说子不言胜父吗?我已经说我和我弟弟名气已经超过我父亲和我伯父了,那么这是一种不敬吗?我觉得实事求是,因为什么呢?我父亲是个著名的曲艺家,他的书法非常好,但是因曲名所掩,他的书法没有被广大的书法界所了解。
这就说我们哥俩的名气,我弟弟是国务院的高级书写员,是写国书的,所以他名气相当大,我在名牌大学里边担任书法导师,应该这都是我们的包装的那个标签,有这么一个好的包装嘛,因此我们的名气超过父辈了,这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仍然实事求是地说,我和我弟弟我们的实际的书法水平比起我父亲和我伯父还差得很多。
当初老先生王坚白,就是天津非常有名的书法家王坚白,老先生已经故去了,活到现在应该已经一百一十来岁了吧。老先生当初看了我父亲的字,就对我们哥俩说,你们弟兄与乃父相比仍需面北称臣。我们心里真是非常地心悦诚服,确实是不如老人们写得好。但是名气上,是这样的,是比老人的名气大,因为我们专业要干这个。但是我父亲他们写得虽然好,为曲名所掩,其他的长处更长,所以掩盖了他的书名,这是我坦率地讲,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王献之《洛神赋》局部
我们接回来讲,王献之究竟说没有说过超过他父亲,还是这些记载是真实的,还是讹传,我们不管。但是就是说在中国这个地方,真的是你超过你父亲,超过你的老师,你要这样说的话,我“故当胜”,他就当然有这么一句话,故当胜,就是跟我父亲相比,当然我好。如果是这种态度的话,是会招来一种非议的。
我不指别人,我就接受不了。但是你说究竟父亲好儿子好,还是应该有一个社会的公论吧。做儿子的做弟子的永远不要言胜师、胜父,这应该说是一个做人的一个原则。如果因此史书有记载,或者说是真实,那么唐太宗也好,谢安也好,孙过庭也好,他们对王献之不满,我觉得是合乎其理的。
在这一点,说实事求是讲,你站在马路上,比如说你现在书法就是大家认为是书圣是第一,你站在马路上,你就喊,站在大街上说,我就是天下第一,我就是书圣,你如果这样去叫喊,我想也肯定会招致来公愤。
主持人:非议,对,会招来非议的。
田蕴章:所以这个谦虚的态度跟实事求是并不矛盾,应该永远有谦虚的态度,特别是儿子、弟子面对师长和父辈的,应该有一个谦虚的态度。如果王献之真这样做了,他应该受到指责,是吧?
主持人:是。
田蕴章:何况说我们到了两千年,将近两千年以后了,我们看一看他父子之间的书法,还是王羲之做父亲的略高一点,不能说略胜一筹,大概到不了一筹,我们这个计算也不准,但是总是父亲略好一点。说究竟好多少,基本也是雁行、抗行,但是还是稍稍地父亲好一点,更具代表性,所以只能说王羲之是书圣,王献之略差一点。但是这个略差一点,不知怎么计算,但是不敢怎么样,即使是父子的水平倒置,王献之也不应该讲这样的话,从我这里我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所谓的实事求是,这也谈不上什么科学态度。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谷”字楷行草技法 】
相关内容: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说明:本系列书法讲座,已获田蕴章先生首肯。
我们标注“原创”标签仅针对于文字、动图,并已设置为“可转载”。
原讲座视频归版权方所有。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