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雨季:《还桑泽卿兰亭考二首》之赏析
题目:还桑泽卿兰亭考二首
作者:叶时
年代:宋
内容:
书法光茫晋永和,后来摹写不胜多。
考论又得桑夫子,兰渚风流转不磨。
1、作者:叶时:宋临安钱塘人,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官至吏部尚书等。有《礼经会元》、《竹野诗集》。另一说作者为李兼。
2、桑泽卿:桑世昌,字泽卿,人称桑夫子。淮海(今江苏扬州)人,居天台。辑有《兰亭考》、《回文类聚》等。有《莫庵集》,已佚。事见《回文类聚》自序及《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3、《兰亭考》:作者桑世昌。
4、兰渚:绍兴城外的兰渚山。
本诗是题咏诗,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起句“书法光茫晋永和”首先切入诗题,将本次题咏溯源到晋代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那个照亮千年书法史的时刻。晋代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惠风和畅,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后由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乘兴写了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
到唐代欧阳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作有《定武兰亭序》并将《兰亭序》石刻,但在唐朝末年《兰亭序》石刻,被契丹大军掠夺,他们失败逃跑途中遗失,从此这块稀世珍宝埋入地下达百年之久,后被发现。
到了宋代,宋朝的兰亭期会历经两百年,皇帝大臣儒生雅士隐逸者参加,题写由兴而发,百花齐放,桑世昌撰写了《兰亭考》十二卷,他是陆游的外甥,写完《兰亭考》以后,不但将手稿呈给他的舅舅陆游审阅,同时送交他的好友。这就是叶时做《还桑泽卿兰亭考二首》的起因和时代背景。
“后来摹写不胜多。”这句概括了从晋到宋八百年间,摹写《兰亭序》人之多,宋代的二百年间雅集整体水平是历史之最。李清照南逃时,还随身携带《兰亭序》,后在奉化遭贼人哄抢,被贼人抢去。
“考论又得桑夫子”赞美《兰亭考》了不起。当时很多人参与了写诗,好似当代诗人间的唱和。比如杨长孺看后非常激动,写下了著名的《定武兰亭诗》,超出了对《兰亭考》的品评,更是对《定武兰亭石刻》的颂扬,“石更青白故兼新”说了桑世昌所藏《定武兰亭石刻》风貌,从这首是可以看出他不但见到桑世昌的所藏石刻,而且见到桑世昌的兰亭拓品,并且审视了楼鈅的诗跋。
在《定武兰亭诗》的前面有一段跋语:“予从事越府修图志,因裒《兰亭题咏》及诸贤所评《禊帖》为一篇,以送泽卿(泽卿是桑世昌的号)庶有补《兰亭考》。可见当时对桑世昌的《兰亭考》是多么的重视。《定武兰亭诗》
一 书法光芒晋永和,后来摹写不胜多。考论又得桑夫子,兰渚风流转不磨。
二 自从兰亭殉昭陵,定武流传胜得明。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令真膺尚难凭。
作者称桑世昌为‘桑夫子’,可见之亲近和仰慕,我们称夫子的人都有谁呢?首先是大学问的人,如孔夫子,然后是亲近的人,如旧时对自己年长的老师,这算是对文人最雅的称呼了。 南宋的桑夫子,考订的精辟,从而使兰渚山下的风流永不磨。
我们应当将两首诗一起来读,这两首诗互补呼应,赞颂桑世昌使得兰亭能辨“真膺”,使《定武兰亭》得以“流传”。这都是对第一首诗中“考论又得桑夫子,兰渚风流转不磨。”的深入具体的描写。所以我们两首诗一起来看,更能有利于理解此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