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给忙碌、迷茫读者的“想象指南”

“在阅读伟大文学作品中,正如在崇拜中,在爱中,在道德行为中,在认知中,我超越了自我;但在超越自我的时候,我仍然保留了自我。”

——C. S.路易斯

就在过去的几天, 我们经历了一场颇为“疯狂”的消费,并淹没在漫天的打折信息当中,忙碌着抢各种优惠券,又迷茫在还有多少商品没有加入购物车。不知道你的购物清单里,藏着多少本好书,或者说你是否在选择图书当中,也经历着忙碌与迷茫,海量的图书信息扑面而来,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是选择现代文学,还是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品,哪本书才更适合自己?

而我们今天提供一份“文学想象指南”,它来自于“文学纪念碑”系列《捍卫想象》的译者李小均,希望用其视野,走进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海伦·加德纳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六次文学讲座,去思考阅读、文学、戏剧中的想象力,以及文学以外,想象力是否能帮助我们表达对于人生的思索,并为我们独特的人生所辩护。但愿这份“指南”可以让我们在选择中文学作品中少些盲从。

一份给忙碌、迷茫读者的“想象指南”

李小均 |《捍卫想象》译者

一位在高校任教的朋友,因为教学成绩卓著,获选优秀教师称号。按惯例,她要发表简短的获奖感言。在微信上聊起这事时,我说,依我对你的了解,建议你采纳这样两句:我“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我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我要么是一个教师,要么什么都不是”。朋友欣然接受,因为她名副其实。

“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是苏辙《武昌九曲亭记》中名言。“我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我要么是一个教师,要么什么都不是”,是海伦﹒加德纳在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中的结语。

加德纳是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牛津大学文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教授,不列颠科学院院士,皇家文学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院士,著作丰硕,尤其在多恩和艾略特研究领域里驰名。但在她的诺顿六讲的结语中,她强调的是其文学“教师”身份。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捍卫想象》,正是加德纳教授诺顿讲座的结集。“捍卫想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捍卫文学”。伟大的作家,无一例外,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作家。“文学能够为想象插上翅膀,超越现状的束缚”。加德纳在讲座中深表认同地援引了C. S.路易斯的话,“在阅读伟大文学作品中,正如在崇拜中,在爱中,在道德行为中,在认知中,我超越了自我;但在超越自我的时候,我仍然保留了自我”。

加德纳教授在最后一讲“为我的生活方式申辩”中回顾了她的人生。她说,除了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语言学习”这“一大遗憾”之外,“我觉得我做了想做的一切。我一直非常幸运,能够一生与更优秀的人为伴。他们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各种想象世界的制造者、无数深刻而重要的人类生活和经验之意象的创造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我发现,也帮助他人发现'大诗人笔下/美丽的自然的知识/和更多的永恒的欢悦’。”

加德纳教授最后一讲的标题自然让人联想起“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是在为他的哲学人生申辩,加德纳教授是在为她的文学人生申辩。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困境,需要加德纳教授勇敢地站出来,要为她认为“值得一过”的文学人生进行申辩,把自己当成“诗的见证”?

这就要回到这一系列诺顿讲座发表的时间,1979年至1980年。加德纳说,在此前的十余年,她主要在家负责编辑一部文选,同时埋首从事一份关于手稿的研究。但等她重新走出家门,却发现置身于陌生而动荡的文学批评世界:一是“碰到一套特别新的语汇”,将批评等同于“游戏”;二是“否定作者是作品的创造者,否认文本的客观地位”,从而“作者让位给读者”,“由于读者可能是从现在到时间终结的任何读者,因此文本被认为可能有无穷的意义;由于没有任何标准取舍意义,因此文本事实上是无意义的。”

显而易见,加德纳的批判矛头指向的是当时流行的各种批评理论新潮,如解构主义思潮和读者接受理论。这些理论新潮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传记批评领域的运用,导致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结果“令作者非人化”,“令读者非人化”。加德纳承认,尽管这些新潮批评偶尔也会带来“微妙洞见”,但总体而言,给她的主要印象是“琐碎和轻佻”,“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毫无联系,与我在自身阅读经验中发现的那些价值毫无联系”。

加德纳教授在讲座开篇就提到了牛津“莫德林塔”的意象,“由于灯光和天气的缘故,莫德林塔一直在变,但又始终如一”。二十世纪是所谓“文学理论”的世纪。各种文学理论层出不穷。在加德纳眼中,“文学理论”就如这些“一直在变”的“灯光和天气”,而“文学”才是“始终如一”的“塔”身。她认同“正直批评家的典范”约翰生博士的观点,“更多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温习旧知识,而非输入新学说”,相信第一任诺顿诗歌教授吉尔伯特﹒穆雷的看法,“在关于艺术和诗歌的旧误解和新学说的旋风中,有必要重申'古典’的观点”。这种古典的观点,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信仰,相信文学具有人性化的力量。

在一处注释中,加德纳教授引用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的话表达了当前文学批评领域的现状,“现在生产的最重要的前卫批评,所使用的写作风格,圈外人根本难以进入。借用叶芝的诗句略加改动来说,最有可读性的批评家缺乏信念,最无可读性的批评家却充满激情”。加德纳教授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自省意识的批评家,她不但秉持了人文主义的信念,其批评文字,还“充满激情”,兼具“可读性”。

在另一处注释中,加德纳教授引用了奥登的诗句,“黑夜里,我们的世界在昏睡/毫不设防/在正义交换信息之地/讥讽的灯光在闪耀/点缀各处/也许,我就像它们一样/由爱欲和尘灰构成/受同样的虚无和绝望围攻/但依然绽放出坚定的火焰”。这不但是奥登心目中的诗人形象,也是加德纳教授作为文学教师的形象。我想,对此形象,她也应该“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相关图书活动

牛津大学诗歌教授海伦﹒加德纳长于玄学派诗人,尤其是多恩研究,以及艾略特诗学,她是传统文学价值观有力而雄辩的捍卫者。

在本书中,她的矛头指向那些新的批评学派,它们使用读者权威取代作者权威,否定文本有任何固定意义。她遗憾地指出,今日文学教师往往看重现代文学,却忽略了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品;即便教授过去的文学,前提也是要与现代产生某种“关联性”。她审视了莎剧领域文本和演员的表演艺术服从于导演的总体主题观念和各种景观,结果是事件取代了戏剧。在文学传记领域,她发现传记作家为呈现传主内心生活,忽略甚至扭曲作家的作品,或将之作为心理档案,而非想象性的产物。

这是一场为文学想象所作的生动辩护,博学,清晰,勇敢,热情,有趣……《纽约客》书评指出,她是在向矫情和傲慢宣战。

加德纳教授将想象置于核心的位置,引领我们回归传统文学价值观。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本书译者、深圳大学李小均老师和《南方都市报·书评周刊》主编刘铮老师,以及“文学纪念碑”丛书主编魏东老师,为我们进入加德纳的文学价值观世界,发现文学给予我们的伟大品质:想象抑或精神的好奇。

为想象一辩:重回传统文学价值观丨《捍卫想象: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1979-1980》新书分享会

时间:2019年11月17日星期天19:30-21:30

地点:广州市体育东路27号# 1200bookshop

嘉宾:李小均 刘 铮

主持:魏 东

主办方:广西师大出版社 1200bookshop

扫码即可报名

文学纪念碑(诗学分支)相关图书推荐

捍卫想象: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1979-1980

In Defence of the Imaginati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