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坝上草原的鹿群中惊现一头白色梅花鹿

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感谢点击上面篮字,关注文史公众号老羊铲史。

1.

这几天,人们的目光都对准了承德坝上。

盛世盛典,热闹非凡。

网友@坝上的云 发了一段短视频:坝上草原有白鹿出现。

@坝上的云 多年在坝上从事旅游,说这头白鹿生下来就是白色的。

绿草如茵,白云朵朵,鲜花遍地。

成群的梅花鹿中,有一头白色的鹿,立刻就给坝上增添了几分祥和之气。

因为在传说中:凡白鹿经过、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百卉竞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

2.

现在的人都知道白鹿,很多人是因为根据同名小说改变的电视剧《白鹿原》。

而白鹿原确实有这个地方。

《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

这是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原型考释。

其实,小说《白鹿原》里的白鹿是和白狼一起出现的。

白狼是从南原山根一带嘈说起来的,几天工夫,白狼可怖的爪迹已经踩踏了整个白鹿原上的村庄。

那是一只纯白如雪的狼,两只眼睛闪出绿幽幽的光,白狼跳进猪圈,轻无声息,一口咬住正在睡觉的猪的脖子,猪连一声也叫不出,白狼就嘬着嘴吸吮血浆,直到把猪血吸干咂尽,一溜白烟就无影无踪地去了。

整个村子骤然形成灾祸临头的悲怆激昂的气氛。

“白狼来了!”凶讯像沉重的乌云笼罩在白鹿村的上空,村民们愈加惊恐。

... ...

这是小说。

真实的白狼和白鹿一起出现,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清代文字狱频发,很多学者为了保全性命,都不参政议政,不研究社会问题,转为研究考据学。

顾炎武的《日知录》里对白鹿和白狼就有这样的考证:

《魏书 地形志》:魏太平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下辖三个县,一是石城,一是白鹿山祠,一个是广都。

《水经注》: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径石城县故城南,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所以,小说《白鹿原》里的白鹿和白狼的原型也有可能是这里。

3.

白鹿本来是平常的事情,可被赋予了吉祥,命运就不一样了。

那不是鹿,是祥瑞,祥瑞要献给皇帝的。

把白鹿作为祥瑞进贡给皇帝的最高峰,是在明朝。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嘉靖十二年,河南巡抚吴山献白鹿,为大臣谄媚之始。

因为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喜闻异祥。

《墉城集仙录》里,讲述太上老君的母亲圣母元君一节时,元君乘八景之舆,白日升天,“老君乘白鹿自桧树之上,从卫仙驾还归太清,今有鹿迹在桧树之上”。

大家都知道的太上老君骑青牛,都是后来的事。

皇帝喜欢,大家就都跟着忙乎。

此后,各地献白兔的、白龟的、白喜鹊、白雁的络绎不绝。

白龟、白喜鹊、白鹿这些都比较罕见,献就献了,你献白兔干嘛?

小白兔白又白吗?

皇帝喜欢,大家就使劲的搜罗这些祥瑞进献,皇帝一高兴,就奖励,表彰。

浙直总督胡宗宪两进白鹿,俱蒙褒奖。

胡宗宪打击倭寇立功,每次都说有“玄威”相助,不是唯物主义者。

那几年高考的时候,鹿、鹤的话题都成为考试题目,估计那些年的老师也好做,押题的准确率都会很高,皇帝喜欢什么、重视什么肯定要考什么。

4.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最普通的事物一旦能和文化结合起来,就有了生生不息的产业效应。

白鹿也是。

唐朝的李渤青年时期,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

到宋朝时,白鹿洞书院的规模和影响都非常大,与嵩阳、石鼓、岳麓并称为四大书院。

文化也有走偏的时候,就如同现在的各种大师遍地都是一样,用注射器还能写书法,大夫护士不都成了书法家了吗?

宋朝也是,很多人都称自己为山人。

沈德符说:山人之名本重,如李邺侯(唐朝宰相李泌)仅得此称。不意数十年来出游无籍辈,以诗卷遍贽达官,亦谓之山人。

他说,有些武官本身就在山里,给自己起个山人的名号也能说得过去,广西贵州山里的少数民族连税赋都不缴纳,谁都管不着的人称自己为山人也名副其实,可你白鹿洞书院的教者,也称“山长”,就有些可笑了。

现在有些有钱人跑山里建个别墅,也挂个XX书院,相比之下,应该是个进步吧。

清朝皇帝在承德:

做人过于严厉,就会遭到孤立,说乾隆“严打”那些事儿。

避暑山庄的荷花开了,你还想做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那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也都有一些鸡零狗碎的事。

承德有一种荔枝味儿的水果,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