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喊老师外号很正常,教师打学生耳光不可取

【家教智慧 第594期】

近日,据《看看新闻》报道,江西初一一12岁男孩,因叫老师外号,被老师打了耳光。事发后,家长告诉记者,“儿子被打之后,在学校总是一个人呆着,感觉心里受到很大打击。”家长将情况向学校和教育局进行了反映,各方都要他们协商处理。

绰号也叫外号,古来有之,也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如《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现实中,唐代的温庭筠因容貌丑陋,被呼作“温钟馗上”;骆宾王因诗中擅用数字做对子,被称为“算博士”;

我国相当年的排球女将、现在的女排教练郎平,因当年球场上扣球的稳准狠,被称作“铁榔头”……

绰号一般反映着是一个人的相貌、性格、说话、做事等特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每位教师也都曾从学生时代走过,回想当初,思维活泼的学生给教师起个外号,实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当然外号有善意和恶意之分。一般情况下,学生给老师起的一起恶意的绰号,都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了解和认识,可以反映出老师的一些特征,可以适当拉近距离;如果外号带有恶意,老师则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教育方法有无不当之处。但无论善意还是恶意,教师都当正确对待,否则,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教育失误。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学习。

相当年,徐特立在长沙师范当校长。一天在图书馆的窗户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打油诗:“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元龙……黄竹村中鸡犬喧……”不言而喻,诗中的“特立”是指校长徐特立,“首元龙”、“黄竹村”是指首元龙和黄竹村两位老师。胆敢戏弄校长,真是无法无天!师生们无不气愤,到徐特立那里去告状。首、黄两位老教师更是感到愤怒与伤心,认为这是在侮辱师长,要求徐特立严加惩处。

徐特立知道后却平静得很,他没有因学生公开的“诗辱”而恼怒,反倒和声细语地对两位老师进行了劝慰。然后找来那帮孩子,却并没有横加指责,而是真诚地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当然也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尊师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向老师道了歉。同时,徐特立对孩子们的“聪明”与“才智”大加赞赏,鼓励他们将聪明才智、写作技能用到正道上来。

受到了校长的赞赏和鼓励,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大发,办起了“窗户报”。徐特立每天晚上都要提着灯笼到窗下一游,仔细阅读孩子们的文章,并将好的文章摘抄下来,发表在《教育周刊》上。这样一来,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诗辱”事件中为首的那个顽皮孩子,更是勤奋有加。后来,他不负徐老厚望,成了我国知名的剧作家。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

面对孩子们的恶意“戏弄”,徐特立为什么没有发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孩子当作孩子,认为那只是小孩子的游戏,并无恶意,不值得生气。不仅不生气,还从孩子的“恶作剧”中发现了聪明与才智,并加以引导。试想如果不是当年徐老的大度与包容,或许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国歌的雄壮与高亢……

诚然,教师要有尊严,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作为教师,不能和孩子“一样”,要“大人不记学生过”,“大肚能容孩子错”,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爱护孩子,向徐特立老人学习,时刻谨记:把孩子当作孩子!

在开头江西初一男孩子喊老师外号事件中,学生喊老师外号固然不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徐特立老人的大度,让孩子倒个歉完事!但是老师却没有抑制住感情的冲动,将学生暴搧一顿耳光则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一个外号,本来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一耳光搧下去,地球人都知道了。于孩子成长不利,也于教师自己名誉也不利,这实在是没有“捂住”外号,还要受处分,家长还要求经济赔偿,实在是得不偿失!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