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视野大小的,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还是……

01

前段时间在听“曾国藩的24个人生锦囊”音频课程,作者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及作家张宏杰老师。他在讲到曾国藩离开湖南来到北京,人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时说:建议年轻的同学,高考志愿报一个离家远一点的大城市,这样有利于你开阔视野,打开头脑。

且先不论大小城市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

曾国藩在进京前,除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范文外,什么都没读。进翰林院后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觉得他太土太丢人,聊天说的都是一些没见识的话。和他是同事兼老乡年龄还相仿,后来打仗合作密切的胡林翼,当时也不爱搭理他。

受了刺激的曾国藩,在30岁那年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目标,开始修身养性。把自己坐不住、傲慢和虚伪等恶习,开始通过日记等方式慢慢纠正和修改。

最终,从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的天资平庸之人,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和毛泽东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实现人生巨大转变。

张宏杰老师说,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期。曾国藩如果一直留在湖南不来北京,他就不会产生强烈改变自己的愿望,也就没有后来大家趋之若鹜学习的圣贤。

毫不夸张地讲,曾国藩牛逼人生的开启,是因为他来到北京,见识真正的大家和儒者,看到自己与他们之间巨大的沟壑,才开始逆袭励志的一生。

高考那段时间有一段话很流行:“高考其实是所有年轻人在一起,做同一份试题,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和什么人成为同学,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知、和谁旅行、和谁一辈子。”

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大城市,彻底打破你的依赖和认知的局限。大城市包容的文化、更多新鲜的人事物以及广阔的舞台,都有助你提升思维层面的认知。

从这方面来说,大城市的确有它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借助大城市的光坏,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02

如果说曾国藩是沾了大城市光的名人,那么我们普通人,有无可能在大城市里咸鱼翻身?

江涛来自一个县城,因为高考失利,没能顺利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家人想尽一切办法把他送到上海去读书。

刚开始他是排斥反感的,一心想待在老家,觉得去上海也读不出什么名堂来。

当时他意志非常消沉,但又不能不读书,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上海。

如今,他特别感谢父母当年的决定,也非常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和自己赌气,接受成长,到外面世界去看看。在上海的10多年,让默默无闻的他,渐渐在同学、同事以及所在行业中成为了很多人的标杆。

江涛说,这一切,都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他的。

读书时期,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同学家境非常一般,但读书非常努力,基本每天都泡图书馆,他也就跟着泡图书馆。

有的同学家境很好,但为人不骄不躁,聊天时经常说很多他之前不知道的话题和知识,打开他的眼界。关键是这些同学为人处事方式给很多启发,为人他日后工作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后来他工作的单位是建筑类的,有很多牛人。这些牛人工作能力强,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下班后很多人都在看书继续充电!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100倍的人却比你还努力!

从一开始,普通人和大神之间距离的拉开,或许是按年月日计算的,到后面,可能就变成了时日秒的速度,分分钟就可以把你甩出好几条街。

就像那天在公园跑步,看到一个大神我紧追不舍,刚开始还能勉强跟上,但一圈下来,大神还轻轻松松,我已经气喘吁吁。想再追上,一转眼的功夫,大神的影儿都没有了。

江涛无疑是聪明的,当他了解到这些牛人背后的窍诀后,立刻效仿他们,努力提高工作单位价值,抽出时间抓紧看书学习,并且经常谦虚地向公司以及行业大神们请教,并且在工作之余报考了专业的考试,如建造师、消防工程师等,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持续精进。

经过10多年时间积累,江涛把自己打磨成了公司的核心骨干,并在行业中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年薪100万以上。

江涛说:眼大了,心也就宽了;心宽了,看待世界,也就更加随和了。

03

那么问题来了,曾国藩到北京才立志成为圣贤,江涛也是在上海紧跟牛人步伐实现飞跃。难道真的只有去大城市,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非也。

曾国藩的年代,消息闭塞,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只能通过见面来进行。想靠近大咖,除了读书,拜访似乎是唯一路径;江涛高考失利是在10多年前,那个时候小地方的很多同学高考失败后,基本都去沿海或发达城市打工,青春都消耗在流水线上了。想吸取知识,并非易事。

但是,今非昔比。

现在只要你打开手机,全世界讯息都可以为你所了解,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最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的付费学习,可以通过很低的费用,就能听到各个大师级别老师的课程。

比如,你可以轻松听到,远在台湾的蒋勋老师讲的美学课程;还有著名的蒙曼老师讲的唐诗三百首,以及可以在各个听书平台,听到专门为忙碌的人们量身定制的,20分钟就把书中精华讲给你的各种书籍。

有朋友说,这年头,你微信里没有几个社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出来混的。

的确是,社群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方式。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学习,相互鼓励,做头脑碰撞,享受精神的盛宴。而这些线上的社群,不受地域限制。在这里,生活在小城市的朋友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一样,共享同等的学习机会。

我所在的一个学习群,有部分朋友就是来自各地县市的,比如广西的龙胜、湖南的怀化等等。其中桂林的一个小伙伴,写作一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她在当地的工资,日子过得滋润又充实,关键是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前段时间几个农村大妈利用追热播剧,写爆款文章,月收入过万的新闻,更是告诉我们,你只要有想法,地域是无法限制你能力的。怕就怕在,你把所谓的“小地方”当作自己懒惰的借口。

同理,如果你深处大城市,每天只低头看自己脚下一亩三分地,抬头看到的也是井头上方的巴掌空间,那你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睡觉而已。因为这个城市任何精髓的东西都无法为你个人价值加分。

所以,不管你身处何地,你在做什么,和谁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04

有一句话说:“你永远不可能超越自己的认知。”

这句话很残酷,但这就了是现实。

你从未知道有馒头的存在,怎么可能有想吃馒头的欲望;你未曾站在山顶,又怎能知道远处风景究竟是什么模样。

如果曾国藩不来北京见识到那么多大家学者,又怎能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目标,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一代圣贤?

如果身处桂林的小伙伴,不积极借助互联网学习写作,打破地域的限制,也不可能拿着比当地工资还高的稿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这不是他自谦的话,而是当一个人在不断求知的路上,知道得越多,发现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因为学无止境。

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所以,不管是你深处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你需要做的就是紧跟时代的潮流,打破各种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去和你想成为的人链接,不断学习,精进自己。

歌德也说过:“如果你要指点四周风景,你先要自己爬上屋顶。”

他的意思是,只有站在顶端,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

而这个顶端,不在大城市也不在小城市,而在你的心里,以及你和谁在一起。

PS:想做一个离钱最近的写作者,最近写的稿件都拿去投稿了,公号不定期更新,以后尽量争取更新1-2篇,谢谢您一直都在~

正能量慕珂

与你一起狠狠改变自己~

阅读|亲子|理财|成长|蜕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