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16年都没火的小店,却因关门一夜爆红,被央视报道。因为这10平里留住的,是这座城市最后的温暖
书生意气,
至死不渝。
旧书店
Lighthouse
六安路211号,
来往行人如果不仔细打量,
很难发现这间简陋的、不到10㎡的店面。
简陋,但它不简单,
因为它是合肥最后一家旧书店。
老板叫老朱,
和妻子两人打理了十六年的书店,
一直不温不火,勉强维持生计。
谁也没想到,
书店一夜之间走红网络,被央视报道,
竟然是因为——它关门了。
“增知旧书店朱老板生病了,书店关了一个月的门。这个书店是这座城市的坚守,希望热爱旧书的朋友多去买书,帮帮朱老板。”
老顾客发了个帖子,第二天门口就围满了来买书的男女老少……
“老朱到底有什么来头?”外地赶来采访的记者有点懵了。
老朱全名朱传国,其实不老,不过五十出头的年纪。
虽然从小爱书,可开书店完全是因为走投无路。
人到中年,却经历了下岗潮,他和妻子两人都没有了工作。那阵子,老朱常常喝到烂醉。一个大男人,甚至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得躲起来大哭。
有天看着自己收藏的1000多本书,老朱心一横——摆摊卖书。
在自己店里看书的老朱
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电子产品,
大家也都还热衷于看书。
所以生意比想象的好……
很快夫妻俩盘下一家店面。
2000年6月11日,没有鞭炮,没有鲜花,
增知旧书店开业了。
店面很小,毫无装修可言,
2万多册书,
让大伙儿只能侧着身子过。
这里的每一本书,
都是老朱自己亲手收回来的。
每天吃过早饭,妻子阿贵赶去店里,九点准时开门。老朱则骑上摩托车,在市区的各个收购站,来回跑。下午一点再回店里接班,直到晚上七点关门。
就这么个书店,还有个隐藏在二楼的“VIP室”,
存放的都是外国文学。
就看你眼光够不够毒了,
上次有人找到金庸小说的三联版,
可羡慕嫉妒恨了不少人。
挑到喜欢的书,一定要拽牢,别到时被别人又挑走了
老朱不卖盗版,漫画,也不卖低俗书刊,常常百来本里才挑出一两本有价值的旧书,还要耐心归类整理。
很多人都嫌这活又脏又累,老朱却高兴地很。“作为每一个书商来说,它不单单是赚钱,更多的是它跟你有一种缘分。往往一本好书,我们一辈子往往只能碰到一次。”
不过这个商人的脾气可不大好。
有人结账为了便宜几毛钱,开始数落书本又破又旧,嚷嚷着反正也卖不出去,不如便宜给他......老朱会直接把书抽回来,让他去别家买。
至于“畅销书”——老朱一听名字就果断摇头。只卖好书的这点,他不肯将就。
除了旧书,老朱也收一些老物件,旧海报、海鸥相机、黑胶唱片、老收音机之类。
如果有爱书的人来店里,白看一天, 老朱也不撵他们。有时候还会搬把凳子过去,给站累了的他们。
临走前却不忘叫人多帮他宣传,但他说了:让喜欢书的都过来看看,记住不要告诉不爱书的人,那些人你告诉他们也没用。
怪不得私下里常有客人说,这个老板,有着读书人的傲气呢。
媒体人、作家、教授……
都爱来书店寻宝,老朱却感到了压力。
“万一老师问'有没有米兰昆德拉的?’,
'有没有夏日漱石的《猫》?’
我不能啊一声,什么都不知道,
我得不断学习......”
书店不再只是单纯的营生,而是他真正的爱好所在。他看书、做读书笔记......老朱自己的原话是:“真的真的很快乐。”
好景不长,纸质时代过去了,越来越少的人来买书,大家都上网看手机去了。有时候营业额都不够付房租的,合肥市的旧书市场和书店,都慢慢地关门了。
最后只剩下增知旧书店,老朱却打定主意要守下去。他说是书在等你,还是你在等那本书呢?他愿意做那个摆渡人。
2015年的某一天,
大家却发现旧书店的大门紧闭着。
一问才知道,
老朱得了癌症,正在住院治疗。
书店关门,自然,也不再有在书店门口理书的老朱…
书店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撑不了高昂的医药费,大家想捐款,却被老朱一口拒绝。他还将自己珍藏了十多年的文史资料捐给了图书馆。
七年前有人听说他有这本书,愿意出价5000元,老朱却没卖。“很多人都猜我要把它捂着卖高价,我也懒得解释什么。”
“很欣慰能在自己的最后时光,为合肥做一些好的事情。”
老朱和妻子,向工作人员展示珍藏的合肥市地图
一老顾客把这件事发在网上,
就有开头那一幕——
不断汹涌而来的人群。
要不是牵挂不下书店的老朱,
有天让妻子从医院赶回书店,
还真不知道门口会被来买书的人围满……
店门一开,
大家安静又认真的挑起了书,
不到十平米的书店里,
就听到“刷刷”翻书的声音;
头发发白的老人,等不及回家,
站在店门口就看了起来;
甚至很多人买了书,
不等找零就径自离开了,
老朱的妻子红着眼眶追出去说谢谢。
有个记者来采访,老朱的妻子抬头说:“刚才那位就是老客,这些年在这都买了1500多本书。”
记者刚追出去要提问,对方摆摆手说,自己就是个来买书的人。
忽然想起老朱说的,他不要别人的捐款,也希望大家是冲着书店去的,而不是出于慈善的目的。
越来越多人知道,合肥有一家旧书店,叫“增知”,连央视都来报导。
最让人感动的是,老朱曾说过,“卖了一辈子书,也希望将自己收书、卖书的感受出版出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竟然有出版社和作者朋友帮忙,免费帮他出了——《最后的旧书店》和《永远的旧书店》两本书。
老朱,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现场,身体还未痊愈的他,说起书来却精气神很足
他在书里写: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旧书店。
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开了增知旧书店,
我希望把它开成合肥的一座文化地标,
永远活下去。”
媒体对书店的报导,标题是《二手书店也有,好风景》
“2015年3月15日,书店自腊月二十九关门,至今已快一个月未开张。昨夜梦见一个收废品的拉着满满一三轮车书画停在书店门口马路上,他看到店门紧闭,遂打电话,当我准备接电话时,我醒了。”
只是这一次,54岁的老朱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老朱不在了,这座城市还会记得他么?
12月5日,
匆匆路过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
这家开了十六年的书店,
紧锁着在大门。
合肥市失去了自己最后一家旧书店……
这大概是永远了吧。
但让人意外的是,
半个月后,
增知旧书店的那一盏灯又亮了起来,
在店里忙碌的是老朱的妻子和儿子。
他们一边整理是旧书一边说: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书店。
也许城市走向冷漠,
但总有那么些零星的火花,
能够驱赶寒冷,温存整个冬天。
本文授权转载自Hey且慢(hiboluofe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