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瓦盆和瓦罐

□ 箫 笛

相比于陶瓷和搪瓷的精细选材、复杂的工艺,瓦盆和瓦罐在所有的烧制容器中是身份最卑微和最接地气的了,它们就是用普通的黏土烧制而成的,没有美妙的外表和精美的图案,样子灰头土脸,因为便宜,在铁质容器和塑料容器不发达的岁月里,它们的身影出现在成千上万的普通劳苦大众的家中,为人们服务。

以前听大人讲过《乌盆记》,说一丝绸商人借宿烧窑为生的一人家中,因为钱财外露,对方起了歹意,谋财害命将商人尸首扔进窑里烧了,来一个死无对证。商人尸体烧制的乌盆被窑主的债主——一个老汉拿去抵债,附在乌盆上的商人的魂,请求老汉为其申冤,后来,包大人为其昭雪。

《乌盆记》里黢黑的乌盆就是我年少时在乡下常见的那种瓦盆,质量不咋的,易碎,老百姓用来盛水,放东西。

第一次接触“煨”这个词是年少时在石头家里,石头奶奶把切好的南瓜,放上油和盐,装进瓦盆里找一盖子盖好,放进还有余火的灶膛,说“煨”一下。

石头奶奶耳背,跟她说话,要很大声,偏偏老太太话多,儿媳对她不好,她出来说,话传到儿媳耳朵里,更加生气。石头爷爷以前是地主,上过私塾,认识很多字,夕阳的余晖中,老爷子蹲在门口看报纸,瓜皮帽上插几张纸做帽檐挡阳光。老头子九十几岁离世,没几年,老太太也无疾而终了。

瓦罐上有两个“鼻子”用来拴绳子,方便提,为此,瓦罐被称作“二罐子”。在乡下,瓦罐常用来提水,小一点的用来做尿壶。

祖母年轻时去邻居家借来两个瓦罐挑水,瓦罐刚借来,还没用,发现已经坏了,祖母没说啥,重新买了新的给人家送过去,祖母跟我说过“吃亏是福”的道理。她一辈子与人为善,自己才刚解决温饱问题,见到来讨饭的,毫不犹豫拿点东西给人家:“不给逼到这一步,谁会出来讨饭呢?”那时候,甚至有讨饭的来借宿,祖母把过道屋的地上铺上麦草让讨饭的住,早晨起来,还会让我给讨饭的送一碗热乎的稀饭。刘二叔从小没了娘,他自己有了孩子后,夫妻两个要忙着赚钱,把仨孩子留给老父亲,刘爷爷睡完午觉,孩子已经不知跑哪里玩去了。光屁股的三宝睡在马路边的沙堆上,祖母见了,给捡回来,弄点水洗洗,放床上睡,睡醒了,给点东西吃,然后给送回去。

苏北人的茅厕都是露天的,而且有些在院子外面,起夜不是很便利,就用瓦罐做尿壶。弟弟两岁时,父母就把我扔给祖母管,我自小发育不太好,睡着睡着就要尿床,为此祖母夜里起来两三次在瓦罐里给我把尿。

我常常怀念年幼时的时光,冬天的夜晚,夜幕慢慢降临,寒风阵阵,鸡鸭踱着步子进了窝,祖母蹒跚着去把鸡窝和鸭圈的门用石头挡住,顺便把晾在墙根的尿壶拿回来,那时的我跟在祖母身后,聆听着不知哪里传来的阵阵虫鸣声,突然感觉到了岁月的那份孤寂感。

我常常拿祖母作为我的人生标杆,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心善的祖母在九十六岁的时候无疾而终,算一算,到今天,已近十年了。此刻,不知道什么缘由让我想起瓦盆,想起瓦罐,想起童年,想起祖母,是为记。

(0)

相关推荐

  • 不买盆了,捡块石头来当盆

    石头做盆 野趣 自然 图:网络 编辑:博雅盆景/boyabonsai

  • 菖蒲选盆

    图丨幽斋 菖蒲具有"雅正"之品格,所谓"雅"即优雅,优美者也,所谓"正"即浩然之正气,文人之骨气.好草也要配好盆,同样一颗菖蒲,盆配的好不好 ...

  • 鱼(乌羽玉)的理想根系及养鱼的理想花盆

    (本帖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之所以写出来主要是方便刚入坑的花友借鉴,元老们请勿耻笑.) 鱼的根系分类 鱼根系的形状大体可分三类: A.独根--无分支: B.树状根--有一段"树桩",末 ...

  • 从牛娃到中国首富,他倒了三年尿壶

    一介 自在丨小生活丨态度 关注 走出中国首富的小村庄, 居然美得像水墨画↓↓↓ 01 荣耀的背后,刻着无数辛酸 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常被误用为徽州宣传标语, 而联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辛亥功臣镇江都督林述庆

    □ 沈伯素 少年将军光复镇江 林述庆是镇江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中染红了镇江史上重要的一页. 林述庆早就积极参加过革命家赵声组织的反清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以驻镇江新军中一位低层指挥员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郑成功与镇江大捷

    □ 顾 谦 镇江自古以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无论是爱国将领宗泽.韩世忠.文天祥,还是爱国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英雄事迹.文学作品,均给这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城市赋予了沧桑而又顽强不屈的气质.明末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向日葵是秋天的勋章

    □ 曹春雷 小城外,有片葵花地,入秋后,朵朵葵花浓郁地黄着.周围是漫野的玉米地,叶子尚青.在玉米地的绿包围中,葵花的黄更显灿烂.有时,在黄昏,我骑着车,穿越城市汹涌的人流,到城外去,只为看葵花.夕阳金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人间走遍却归耕

    □ 王春鸣 傍晚,坐在鱼塘的台阶上,身边是深红浅紫的凤仙花丛,我捧着半个西瓜,噗噗地吐出黑籽,吃完,发现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隔着围墙,看见那个不讨喜的邻居,正在他的瓜田里除草,他那条毛发蓬乱的长毛黄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菜市上的人间烟火

    □ 二月 我有个习惯,每当心有郁结不得疏通,就主动请缨去买菜,妻子也乐于把权力下放给我.于是,清晨,骑上电动车,带个竹篮,向城郊的菜市进发,尽管不远处就有超市,但我还是喜欢去露天的集市. 这里卖菜的,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巧果飘香七夕节

    □ 张军霞 奶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记忆里,她一直热衷于过节,乡下旧历的那些,一个也不放过.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就是七夕节了,因为牛郞织女的故事,曾一次次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节日时那些有趣的习俗,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昆虫脸谱

    □ 王太生 唱戏的有脸谱,生旦净末丑.昆虫也有吗?或者说,有笑虫和哭虫吗?毋庸化妆的喜怒哀乐. 草木稠茂时,昆虫弹跳恣肆.虫栖草,草匿虫,虫栖青枝,或鼓翼而鸣,或默不作声. 儿时家旁的小河边,坡上遍长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龚自珍《九州》青词考

    □ 董晨鹏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家.这位自号定庵的思想家,明确地将他所生活的时代定位为"衰世":整个中国死气沉沉,庸庸碌碌,皇帝是庸主,朝廷上没有贤明的将相,社 ...

  • 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 滴石水 邓艾,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功勋卓著的名将.他建议并竭力推行在淮河上游屯田积粮,"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在司马懿的大力支持下,几年以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 ...